标题 | 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的多元化路径研究 |
范文 | 摘 要:针对当前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单一、效果低下的弊端,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的多元化路径进行探讨,旨在于为增进普通高校学生太极拳学习的兴趣,促进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多元化路径 1 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现状评述 太极拳属中国武术拳种中的内家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彰显出极其重要的传承意义。因此,伴随着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太极拳被引入到普通高校校园,成为体育教学课程之一。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现状无法令人满意,还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中,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最具代表性。目前,普通高校太极拳的教学内容以“太极拳24式”为主,该套路的动作较多,结构较为复杂,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其难度较大,不易掌握。而在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方法为主,即: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教师纠错总结。这种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方法的采用,无视学生的兴趣指向与发展需求,只是千篇一律的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式的模仿练习,导致课堂气氛死板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结果也仅仅是“照猫画虎”地掌握了太极拳套路的基本动作,而对于太极拳深邃的内涵则缺乏必要的了解,学习的实际效果较为低下。 2 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的创新意义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渠道,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鉴于当前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所存在着陈旧性、单一性、程式化的弊端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教学效果低下的严重后果,加强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促进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推动太极拳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其次,提升学生太极拳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第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太极拳学习氛围;第四,有助于专指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与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3 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创新路径 3.1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确保自主式教学方法的研创与运用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确立,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自主式教学方法是在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来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发展与自主完善的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太极拳的技术结构复杂、文化内涵深邃,因此,需要学生不断的自主理解与自我认知,方能达成充分把握的目的。因此,自主式教学方法的研创与运用,是当前提高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 3.2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平台,推进表象训练教学方法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表象训练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运动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原理,是通过将已有的经验与认知贮存在记忆中,通过神经刺激传入到神经中枢,在经过中枢分析后,沿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进而转化成为具体的运用技能。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开展表象训练教学的最佳途径在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提高学生感官认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动作示范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太极拳动作的技术结构与衔接要领。对学生形成视觉与动感的全面刺激,通过对太极拳动作表象的不断体验与感悟,形成固化的动作定型,进而形成实用型的太极拳技能。 3.3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同伴合作的交流互助活动,来促进分组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分组教学法是一种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团队配合精神为核心目的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的运作原理在于组建学习小组,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实施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积极加强与组内成员的交流与互动,用以达成互助、互学、取长补短的目的。这对于营造健康、活泼、互动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核心,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传授太极拳技艺,学生依照教师的动作示范进行模仿练习,因此,在课堂上所形成的是一种师生间的纵向互动,而缺乏学生之间的横向互动,因此,因缺乏学习效果的比对,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兴趣趋于低下。而开展分组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相互纠错、交流心得体会的活动,在对自身学习效果作出理性定位的基础上,了解自身的不足,这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自主地加以有针对性的充实与完善,具有积极重要的保障作用。 3.4 强化对学生太极拳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来确保兴趣教学法的全面推广与应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确保其学习行为持久性开展的重要保障。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由于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过于单一,并且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凸显强制性弊端,造成了课堂氛围枯燥乏味,致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受到严重压制,自我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因而其学习兴趣极其低下。针对于此,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具有必要性。这就要求太极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自身教学地位的有机转变,在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用启迪、唤醒、刺激、点拨等手段,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另外,在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总结或交流的阶段,向学生阐述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讲解太极拳的趣闻轶事,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等等,来深化学生对于太极拳运动的了解。这对于提高与维系学生太极拳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江玲玲.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多元化改革[J]. 搏击·武术科学,2011,8(11). [2]倪金福.高校开设太极拳课程引发的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08(6). [3]王汝英.探究型教学法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 [4]陈根福.表象训练运用于武术套路教学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 作者简介 张永刚(1971-)男,辽宁省沈阳市人,现就职于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技术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