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
范文 | 摘 要:本文论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教育模式改革及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另我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存在意义;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 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在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过程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停留于形式上,导致职业教育发展出现困境。现代学徒制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二是有助于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技术水平,提高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有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探索现有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职业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作情境实践的有效融合与互动;建立行业协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 四是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及均衡发展。目前,教育公平问题依然严峻,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深入研究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及企业工人参与校企联合培养,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及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是有助于促进集团化教育发展。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 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对于企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目前开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发展,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找出可行的解决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 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对校企开展联合人才培养这种新模式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差异,看法不统一,尤其学生和家长对这种培养模式缺乏认识。思想不统一就会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推荐造成一定的阻碍。 2.生源问题 现在进行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都是全日制的在校生,生源单一,学生思想复杂,不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荐。 3.培养方式问题 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订单分段式培养,即企业三个月、学校三个月。这种培养模式存在不灵活的特点。 我们要采用的培养模式不是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基本技能、综合技能训练后再到企业进行生产适应性实习,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生产需要有计划地分段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可以在一年级或二年级,也可以一次性或多次,甚至在企业有特殊需要时学校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最终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在理论和技能方面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4.职责问题 职责不清也是导致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发展的一大障碍,分清职责有利于校企双方发挥更大的管理效能。 5.利益问题 校企合作的原则是双方参与、互惠多赢。校企合作的成败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在校企双方合作的过程中,若缺乏利益驱动的机制和具体的实施细则,最终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一方可能无利可图,致使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难以为继,缺少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教融合”。作为校企合作主体之一的企业,并没有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企业没有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产生实质性影响。 6.保障机制问题 国家和省级政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缺失与滞后,以及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造 成校企合作不深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目前,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制定人才规划的作用缺位,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各级政府在制定区域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划等方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及时、定期发布行业企业所需技能人才信息,所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没有针对性,造成职业院校设置专业与人才培养是“瞎子摸象”。 3 解决问题之措施 1.解决认识问题 通过招生宣传向学生及家长介绍什么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统一认识,制定完善的培养机制。 2.解决生源问题 由于认识问题,单单从应届毕业生里招收学生参加校企合作班,人数是比较少的,而且思想不稳定。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企业选派优秀员工到校组班学习的方式扩大生源,同时能更好的推广和传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从而为更多的人所认可。 3.解决培养方式问题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是定向的,所以培养方式可根据企业要求适当灵活一点,完全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学习的方式相对来说死板一些。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适当做出调整,包括进入企业时间和学习内容。 4.解决校企双方职责问题 在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学习内容及学习场所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明确双方的职责有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推进。学校负责学生的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思想政治教育,企业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教育;学习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企业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报酬并负责学生的人身安全。 5.解决利益问题 本着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原则建立可靠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 6.解决保障机制的问题 政府主导建立校企合作的政策与管理机制。 ①提高提高政府推动校企合作的战略意识;②政策创新,建立校企合作机制;③政府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④建立面向产业的品牌专业评估公示制度 7. 构建有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发展的和谐环境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否顺利开展企业是关键,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就是学校要找好合作企业,要求所选企业除符合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物质条件外,还应熟悉什么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并对此持积极的支持态度。开展过程中,企业要全程参与制定培养方案、管理评价方法等重要活动,使人才培养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这样企业才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建设。 学校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地基,一切的活动都是从学校开始的。学校要适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发展也做相应的变革,整合现有的师资力量,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内涵,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引进人才、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与政府和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对学生及家长积极宣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梳理正确的就业观。 4 结语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是符合社会对人才需要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在建设初期,遇到了一些困难,阻碍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发展,但经过政府、企业、学校的共同努力终将克服这些困难,使校企合作人才在我国顺利发展,带动职业院校教育的革新,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2]罗宇飞.张永栋.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谢宏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现代学徒制发展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3). 作者简介 刘志华(1982-),男,本科,教师,讲师,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