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烟台特色文化”对外翻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
范文 | 尹晓腾 烟台社科规划项目:烟台特色文化对外翻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ytsk2017-R-112 烟台,作为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拥有很多令其他城市羡慕的光环:“国际葡萄酒城”,“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等。所有这些光环,都标志着烟台市的对外开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来烟台市经商、旅游、度假、观光、学习、工作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所以为扩大传统文化对外宣传、提高烟台市文化软实力,烟台各部门越来越重视烟台特色文化的外宣翻译,希望以此扩大烟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当地涉外旅游事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那么烟台特色文化翻译状况究竟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产生这些翻译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规范烟台特色文化翻译,提高城市对外宣传形象? 对上述问题的探索与回答构成了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 烟台特色文化翻译存在的问题 (一)烟台特色文化的英语名称不一致 从所收集的资料看,烟台同一文化项目由于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而产生多个英语名称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南大街”英语名称就有“Nan Da Jie”,“Nanda Street”和“South street”三种说法;“海阳大秧歌”有时被表达为“Big Yangko Haiyang”,有时也被表达为“Haiyang Folk Dance”;在描述烟台葡萄酒地位的“中国第一葡萄酒城”分别有“the first wine city in China”, “Chinas best wine city”和“NO.1 wine city in China”等三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又如,英语名称“Home of Ding Shi”、“Dingshi Commemoration Museum”和“Dingshi Former Residence”均指代位于烟台龙口市的“丁氏故居”。 上述这种烟台文化一名多译现象很显然有悖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中关于“明晰”的价值观要求,如此这般,国人分不清孰是孰非,英语本族语者极易产生混淆,不利于烟台文化国际知名度的提高。 (二)烟台特色文化的翻译表达不准确 有些翻译由于没有对文化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对其缺乏必要了解,英语表达过于拘泥于中文原文,望文生义,往往就造成了烟台文化的误译或错译现象。现举例加以说明: “烟台山”在很多材料中都翻译成翻译成“Yanta Mountain”,但是mountain 的意思是“山”、“山岳”,其复数形式mountains 常表示 “山脉”,通常指比hill 大或陡峭的高山。如果简单的把烟台山翻译成“Yanta Mountain”,外国游客会对烟台山有错误的理解,把它翻译成“Yantai Hill”更准确一些。 上述现象很显然是不符合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中关于“理解”的价值观要求:通过翻译,译者使目标语读者由完全不理解状态进入一定程度的理解状态,很大程度地减少误解。 (三)烟台特色文化翻译信息缺失严重 根据尤金·奈达( Eugene Nida) 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也就是说,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不仅要讲究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然而,调查发现,烟台特色文化翻译的“不对等现象”主要表现为语言转换后表层词汇信息和深层文化信息的缺失。 关于表层词汇信息缺失的例子摘自“烟台东炮台”中英对照宣传册子: The integral preservation of Yantai East Fort,and its beautification day by day,is the result of consistent dredging and treatment of people in Yantai through the history.( 东炮台能完整留存至今,并越来越加秀美,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依靠了历代烟台人民与时俱进的保护和美化,持之以恒的疏浚与整治。)很显然,上述英语表达对源语中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与“与时俱进的保护和美化”等信息未能完整传递,也就是说,没有很好地做到翻译理论与实践所要求的“信”,而这些基本信息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对外交流的效果。 2 规范烟台特色文化翻译表达,提高城市对外宣传形象的具体措施 (一)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负责烟台文化译介的统一规划与监管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由外事部门或者烟台外宣部门牵头的外宣文字委员会,负责烟台特色文化外译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写、出版,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展开深入调研,进行烟台文化的翻译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烟台文化外译研讨活动,探索适合烟台特色文化的外译标准和规范,从而最终建立起烟台特色文化译介的研究、讨论、规划、立项、审批、监管、纠错等完整链条,避免出现无序、随意翻译和洋泾浜英语现象。 (二)广纳贤人志士,组建烟台特色文化译介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当前烟台特色文化“走出去”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翻译水平不高,一些英语表达外国人读来感到很蹩脚、不好懂。翻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特别是“文化换码”难度更大的烟台特色文化,要组织好翻译工作,真正达到“信、达、雅”的程度,需要广泛召集治学态度严谨、职业道德良好、语言功底扎實和翻译技巧娴熟的中外译者、专家以及烟台高校的外语师生志愿者,组成烟台文化译介的人力资源库,通过他们的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产出一批烟台特色文化“走出去”的学术成果和调研报告,为有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建立开放共享语料库,提供烟台特色文化翻译的查询或检索服务 广泛网罗烟台特色文化的英文资料,并进行整理、规范,对于缺乏英语介绍的文化项目,组织专业人员予以补充,从而最终建设成一定数量的烟台特色文化动态英语语料库;借助互联网及智能移动设备对已初步建设的语料库成果对外发布,并开通多种服务渠道免费或有偿为需求者提供指导和服务。语料库的价值与使用人数成正比例关系: 使用者越多,则其价值越大;如果无人使用,那么也就毫无价值。为充分发挥所建语料库的价值,可将语料库转换为HTML 或XML 格式,使其适用于互联网环境,相关单位或个人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在线直接访问,获取所需内容; 也可建成单机版语料库,以光盘形式出版发行,供各单位或个人线下使用。 本研究对烟台特色文化翻译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等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其主要目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促进烟台特色文化的翻译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本研究对提高烟台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希望能够提高烟台特色文化外译质量,突出烟台典型文化优势,为烟台旅游业和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使烟台传统文化能尽快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殷莉.英汉习语中的喻体比较及翻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9-12. [2]刘一洁.中国特色新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科技信息,2010(21): [3]王磊.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9):74-74. [4]郑欣欣,刘夏青.泰安特色美食翻译策略研究[J].科技视界,2016(6):19-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