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学术期刊编辑的思维创新 |
范文 | 龙文 摘 要:编辑工作是编辑以创造性才智对精神产品进行筛选、加工与生产、传播的创造性工作。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是学术性、政治性、科学性极强的高级创造性的复杂劳动。在这一创造活动中,编辑的创造思维是关键,同时也是编辑创新的核心。学术期刊编辑的思维影响着期刊的发展走向,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编辑理念,因此本文致力于集中讨论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的思维该如何进行新的有效的创新的问题。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 质疑性思维 复杂性思维 个性化思维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对编辑工作的认识就是改 改稿子,勾勾画画、剪剪贴贴。只要有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就足够了。甚至有人把编辑工作比喻为“替别人做嫁衣”的工作。但实质上,编辑工作是编辑以创造性才智对精神产品进行筛选、加工与生产、传播的创造性工作。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是学术性、政治性、科学性极强的高级创造性的复杂劳动。在这一创造活动中,编辑的创造思维是关键,同时也是编辑创新的核心。学术期刊编辑的思维影响着期刊的发展走向,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编辑理念,因此本文致力于集中讨论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的思维该如何进行新的有效的创新的问题。 1 发散性思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和判断 发散思维又称辐散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编辑的发散性思维,要求编辑主体在对客体 (稿件)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始终都要处于一个全面审视的地位进行思维。其特征多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流畅性。流畅性是发散性思维的第一个层次,即编辑能否短时间内,枚举出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准确合理的解决问题。 (二)是变通性。变通性是较高层次的发散性思维,即编辑能否随机应变,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不受各种心理定势的影响,养成思维多向性的良好品质,不断优化选题方案,力求最佳效果。 (三)是独特性。独特性是发散性思维的最高层次,也是求异的本质所在,即编辑主体要大胆突破常规,敢于提出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因此,编辑的发散性思维是编辑创造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编辑具備了发散性思维,就能对丰富多样甚至复杂的客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和判断。具体地说就是在获取学术信息策划长期或近期选题、编审稿件以处理各种疑难问题时不仅能从宏观方面即宗旨、特色、连续性、灵活性,以及栏目的组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考,还能从微观方面即稿件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作者队伍构成、以及参考文献是否规范等等方面筛选稿件。编辑主体发散思维辐射面愈广,思维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就愈强,编辑水平就会愈高,就会有效地提高刊物质量,为成为品牌刊物创造条件。 2 质疑性思维——持怀疑精神和批判性的态度 质疑就是提出疑问,就是以学术论文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用批判性思维,以审视的眼光对文稿的政治倾向性、思想观念的偏颇与否、价值理念的严谨与否、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等进行分析、甄别、判断,这一过程是编辑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是积极主动地介入作者的创作过程,不仅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去求证、去解决问题,同时又能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评判,以苛刻的读者身份去解析该观点是否站在学科前沿角度,是否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是否具有可行性。对提出的新方法、新角度、新思路有没有进行充分地论证,还存在哪些疏漏,还有哪些不妥之处,通过这种推断与思考,完成对文稿的价值判断。 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使质疑性思维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这种思维品质对编辑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信息把握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之所以说编辑是“杂家”或者“编辑学者化”,实际上就是要求编辑人员“博中有专”,既要有知识的广度,又要有专业领域的深度。惟其如此,才能以质疑的思维、淡定的心态,理性地面对学术,才能主动地维护学术的公正。质疑性思维倡导的是怀疑精神,要求从业者多思多想,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强调的是甄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具有质疑性思维品质的编辑,能自觉纠错,明辨真伪,避免人云亦云,这样才能保证文稿质量,学术期刊才能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3 复杂性思维——整合跨学科的学术资源 复杂性思维是立足于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哲学概括,它打破了传统哲学思维的一些界限,把人们的思维引向“多” 而不乱的领域。在这个由“多”而不乱的领域。在这个“多”的耦和而导致的边缘混沌的领域中,人们将发现事物(系统)新的特点、属性和规律,并产生一种对“序”的形成、发现、动力等问题的全新的思维。 复杂性思维告诉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论文的审读和选择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关注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研究综述,包括对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或对政策产生实际影响的探讨等;另一方面是针对某一项特定研究潜在的实践意义,由期刊组织评论或者对话形式的栏目,以专业视野来评估,而不同于仅仅来自于单一论文形式的研究,更多地鼓励作者能够多进行跨学科、多学科、交叉学科以及整合学科的研究。复杂性思维还要求编辑开拓出版思路,不能简单地运用单一渠道和单一手段来开展编辑工作,一系列的问题未来都将在大数据时代运用人类的思维和技术一一解决。 4 个性化思维——挖掘具有巨大潜力的大数据 个性化(特别是智能个性化)是大数据思维的核心,个性化技术是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在大数据时代,仅仅为客户提供一个简单的登录页面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网站的设计还要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此外,网站的内容应更加翔实,能发挥其潜能并能实现客户的有效转化。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用户就是读者,而读者当中有不少都是作者(包括潜在作者),因此其个性化思维就是能在网络时代的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研究议题和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缺少个性是困扰众多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严重问题。 当今社会,众多学术期刊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出版形式,千刊一面、毫无特色、内容拼盘化,导致大多数学术期刊在新媒体应用方面难尽人意,对纸质媒体的照搬做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另外,数字发行的价值也被严重低估。很多学术期刊编辑只管埋头收稿,根本不问读者在哪里、在思考什么。虽然,学术期刊也都在纷纷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但真正会利用数据库的期刊编辑却凤毛麟角。学术数据库里哪些读者在下载或在线浏览哪些文章?他们是有目的地精读还是无意地略读?如何能够找到这些读者并与他们进行点对点的交流?这些是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挖掘的最大价值来源,而事实上,大量潜在的有价值数据还没有被开发就白白地流失掉了。如果编辑能够掌握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挖掘出学术研究的潜在议题,而且还能够反复利用开发,从中找到真正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在此,作者强烈建议学术期刊编辑应秉承博中有专的理念,开发个性化思维,挖掘具有强大潜力的大数据。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向社会公开展示的平台,促进了理论探讨与学术争鸣,是理论创新、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学术期刊承担着传播学术思想、积淀先进文化的重任,因此,为保证期刊质量,学术期刊编辑应更新思维观念,广纳前沿学术信息,整合编辑经验,优化思维方式,注重自身品质修养、职业能力的提升。在工作过程中,应勤于研究,善于思考,除了具备过硬的编辑技能外,还要有自己的理论专长,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质疑性思维、复杂性思维、个性化思维等来武装自己,以求提升、转变。 参考文献 [1]天舒,张利英.论学术期刊编辑创造思维品质及其优化,河北学刊,2001,(5) [2]孙珏,张文忠.论学术期刊编辑的大数据思维,科学与出版,201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