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提升西安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能力的思考 |
范文 | 林治刚 杨阳 摘 要:截止目前,西安地區博物馆数量突破131座,其中非国有博物馆50余座。非国有博物馆在不断丰富西安市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原生性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确保提升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非国有博物馆;土地人才资金;提升发展能力 近年来,西安市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自2010年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实施意见》起,西安市迎来了博物馆事业大发展。截止目前,西安市博物馆数量已突破131座,其中在陕西省文物局正式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已达到46座,基本建立起以国有博物馆为龙头、行业博物馆为骨干、非国有博物馆为新生力量,多种所有制并举、门类新颖多样、资源配置有序、地域特色鲜明、社会贡献度明显增强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新格局。 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凝聚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风尚、推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主要是非国有博物馆相对于国有博物馆在“土地、人才和资金”三方面存在天然不足。 如何弥补这些天然不足,是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能力能否提升的关键因素。笔者立足于西安市,尝试阐述如何从“土地、人才、资金”方面入手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能力。 1 从土地获取入手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能力 考虑建设用地的政府垄断性和稀缺性,遵循集约用地的原则,由政府主导,划定一定区域,划拨适量博物馆建设用地,建立博物馆集聚区,这不失为解决非国有博物馆场馆建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建议可以有如下三种方式: 1)由市政府划定博物馆集聚区域,统一建设场馆,场馆作为市政府一项长期投资或固定资产所持有,低成本有偿租赁给博物馆举办方,博物馆举办方除去自身经营支出外,只需向政府缴纳少量的房租和场馆管理费用。 2)由市政府划定博物馆集聚区域,拿出一定量划拨用地指标,由开发企业建设场馆,无偿租赁给博物馆举办方,博物馆举办方只需缴纳少量场馆管理费用,同时给予开发企业用地、税费等政策倾斜。 3)建立非典型博物馆集聚区。在西安市成片开发区域,将博物馆场馆建设与大项目开发相结合,即引导一定级别的大项目尤其是大型居住项目和大型商服项目配备一个或多个博物馆,由市政府配备适量划拨用地,由项目开发企业承担场馆建设职责,由成片开发区域管理机构承担场馆管理职责,无偿租赁给博物馆举办方,博物馆举办方只需缴纳少量场馆管理费用,同时给予开发企业适当财税减免等政策 倾斜。 2 由从业人员培养入手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能力 目前,西安市属文博专业技术人员286名,其中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128人,初级职称126人,人才缺乏成为西安市整个博物馆行业整体水平提高和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瓶颈。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文博专业技术人员少之又少,博物馆数量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调,同时从长期来看存在现有从业人员保有风险,因此,如何“保存量、增变量”,不失为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建议可以有如下三种方式: 1)积极影响政策制定,简化办理程序,深度优化文博序列职称评定方法。目前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从业人员在评定文博序列职称方面虽然有所突破,但还存在办理渠道不畅、办理机构政策不清晰、经办人员经验不足、办理过程复杂等问题,使得职称评定困难重重。因此,建议由省、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各方面配合,积极影响政策制定,简化办理程序,深度优化文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法,是“保存量、增变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2)另起炉灶、自立标准,加大从业人员培养力度。笔者建议,参照美国不动产评估师、英国皇家测量师、中国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制度,适时建立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具体做法可以由政府主导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手段进行人员培训,在此基础上,由西安市博物馆协会组织对培训后的人员进行执业资格认定,参照国家文博序列职称制度建立执业资格分级管理制度。 3)促进全市博物馆人才交流,让沉寂在博物馆里的人才流动起来。一是省、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红娘”角色,积极引荐、推荐国有博物馆退休人员赴非国有博物馆工作。二是参照国外足球俱乐部球员“租借”先进经验,研究建立西安市博物馆从业人员“租借”制度,采取“以人易人、以钱借人、有偿代培”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有限交流不同人才,使得沉寂在博物馆里的不同人才流动起来,以老带新,以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培养出最多的熟练人员。 3 从完善资金保障方式入手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能力 资金保障是非国有博物馆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欧美等国家私立博物馆运行保障通常采取的是“财政资助+基金运作(含社会募捐、捐赠,基金会、理事会成员捐赠等)+法人自筹(主要为与博物馆完全独立的经营运作)”的模式。这种模式较好地保证了私立博物馆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运行保障主要以政府资助和举办方注资为主,还存在以下问题:政府资助有限(直接注资短期内不可行、扶持奖励有限),基金运作为空白,而举办方注资又存在不可持续性风险(举办方自身投资收益受到政策风险、经营环境风险、金融风险、企业经营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稳定,特别是还有一定数量的举办方是完全出于个人爱好而筹资或者举债举办)。因此,大力发展法人自筹,逐步建立基金运作制度,完善资金保障方式,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努力在结果分配上面有所突破,才能不断减少结果分配不公平,弥补参与机会和参与过程不公平。 1)大力发展法人自筹功能。西安市绝大多数非国有博物馆自身“造血”功能有限,笔者认为可以鼓励、帮助非国有博物馆运用市场化的方式,走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的道路,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经营收入,大力发展法人自筹这一“造血”功能。可以尝试通过如下两种 方式: (1)积极稳妥“一对一、手把手”帮扶非国有博物馆。按照整合人力资源,集约技术优势,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的原则,成立市级博物馆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组建一个精干的专家团队,为非国有博物馆一对一的提供专业服务。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造血”方案,在整合各类资源和发挥议价能力的基础上,手把手指导博物馆以最小的成本、最佳的经营模式参与到西安市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来,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经营收入。 (2)适时集聚全市博物馆资源走共同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道路。遵循全市博物馆事业一盘棋指导思想,按照平等、自愿、互惠、合作、共享的原则,组建西安市博物馆文化产业投资发展公司,经营所得按照不同比例分配各博物馆。投资发展公司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整合西安市博物馆优质资源,提升以展览为核心的博物馆文化产品质量,创新博物馆文化衍生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的途径参与全社会的市场经济竞争,以规模经济的收益分享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的红利。 2)逐步建立基金运作制度,发挥博物馆公益属性优势。一是在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在政府指导下,非国有博物馆积极稳妥开展社会募捐、捐赠和基金会、理事会成员捐赠等基金运作方式。二是尝试建立行业发展基金制度。在充分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整个行业发展基金,将基金作为政府资助的补充,通过奖励等方式,公平的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