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教育引导实践 以实践深化教育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范文 | 黄茜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要深刻把握“四个特性”,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特征、特点或特性,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从专家到学子,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不同的理解。以下就着重从贯彻落实的层面、谈谈“培育和践行”活动的几个特性。 1)要认清其重要性,坚持把“培育和践行”活动摆上突出位置。在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在凝聚全民族共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方面,均论述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说明已经成为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共识。这四条意义重大而深远,每一条都属于推动我国改革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央政治局专门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组织了一次集体学习,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 2)要认清其广泛性,坚持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培育和践行”活动。“中国梦”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和实现中国梦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从达官富豪到底层民众、从白发长者到娃娃学童、从学界泰斗到商海巨子,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百姓,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学历,只要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就都是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对象。这是一项覆盖了十几亿人的伟大事业。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不是旁观者。 3)要认清其实践性,坚持求真务实推动“培育和践行”活动取得实效。“培育”和“践行”,这两个动词都具有很浓的实践意义。中央下发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也强调要“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宣部领导在部署这一活动的全国电视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先后用了86个“融入”。从“贯穿”、“落实”到“融入”,这些动词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实践。坚持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4)要认清其长期性,坚持经常化制度化推动“培育和践行”活动不断深入。“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习总书记的指示明确告诉我们:必须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注重日积月累,绝不搞“一阵风”。 2 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 “三个倡导”24个字,是对核心价值观非常精辟的表述。而这“24个字”看似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许多方面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密切相关。感到要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四个着力点”。 1)要强化生态意识,建设生态城乡。这是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国家富强的必然选择,关于文明和谐的具体表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们要特别强调树立生态意识,严格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坚守生态绿化控制线;推进森林围城和园林下乡,大力建设湿地公园;加强对名镇、名村等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等。目的都是传承和发展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国家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富强。 2)要强化诚信意识,规范建设市场。前些年,一些企业为申报资质弄虚作假现象;建筑市场出现的挂靠投标、围标串标现象;政府或业主拖欠工程款、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现象;一些房地產企业出售的商品房货不对版、面积缩水、一房多卖、推迟交楼现象等等,都是属于商业欺诈行为,是诚信缺失的表现。2012年开展的“三打两建”,有力地抑制了这些歪风邪气的漫延。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立诚信意识,更加重视和突出抓好建设市场的信用体系、信用平台和诚信行为建设,加快立法和加大查处力度,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供规范公正的信用平台。 3)要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文明、和谐”、“公正、法治”和“诚信、友善”,要求政府机关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快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深化改革中,我们应当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加强化服务意识。 4)要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无论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都倡导了法治精神。事实上,核心价值观的诸多方面,都有赖于法律法规的保障才能实现。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专门研究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问题,说明中央对此非常重视。我们践行核心价值观,一定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3 要坚持强化“三从四德”,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 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社会生活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沃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大道、展示核心价值观的舞台。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主要在于培养和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这“四德”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孝经》、《论语》、《三字经》、《千字经》、《菜根谭》、《弟子规》、《名贤集》、《幼学琼林》、《曾广贤文》等经典“蒙学”著作中,早已对“忠、孝、节、义、礼”等道德品行有了比较深刻的阐释。今天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培育和强化这“四德”?遵循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坚持“三从”。将“三从”与“四德”连起来。 1)要坚持从自己做起。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意就是凡事应当从自己做起。孟子也曾说过,“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韩愈在《原毁》一文中曾描绘“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意思是,古代的君子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而全面,对别人宽容而简单。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党的优良传统,是群众路线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同时,以形导人,还是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习总书记在去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曾经指出“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总书记强调的也是“率先垂范”。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强调从自身做起,主要基于四点考虑:一是道德建设本身是个务虚的东西,只有每个人都坚持从自己做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一个重大行动,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入,而不能置身事外。三是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互相传递正能量。如果把自己想不通的事要别人想通、把自己做不到的事要别人做到,那就是伪君子,那传递的必然是负能量。 2)要坚持从现实做起。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信仰就没有凝聚力。当今,以某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极力遏制中国发展,在我国周边四处点火,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攻击中华儿女的民族信仰。清代赵藩在成都武侯祠借诸葛亮诚鉴当时的四川总督时,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如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决策和部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托起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央从十六大就开始酝酿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从今年开始赋之实施,中央和省委都已经作了全面部署,全國各地已经启动。毛主席有诗曾经告诫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差距,保持忧患,积极进取。二是要有紧迫感。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一些法规制度将陆续出台,以刚性手段推进道德建设。三是要有压力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对于个人而言,绝非等闲之事、一日之功,必须有个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慢长过程,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修炼到家。只有以务实之力练务虚之功,才能练得炉火纯青。 3)要坚持从细节做起。老子在《道德经》里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刘备在临终时曾告诫儿子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习总书记强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确实需要一个“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一种点滴养成、反复锤炼的功夫。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