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期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思考
范文 杨梅 季绍文
摘 要: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升人民的幸福感,社会上也兴起了关于幸福感的热烈讨论。而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幸福感也应当值得重视。本文将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感;提升
自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呈现碎片化;久而久之出现了一种怪现象:经济越发展,物质越丰富,人民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1]。有鉴于此,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而习近平同志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由此可见,幸福感不仅是一种主观个体感受,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
今天,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英国、日本,高居世界第一。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对于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 幸福感
据心理学家马斯洛分析,人的需求包括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幸福感便是个人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一系列内心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1960年~2000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美国人均收入增长了三倍,但认为自己“非常幸福”(very happy)的人却从40%下降到了30%。这一问题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与热议。其后,对国民幸福感的测量成为社会心理学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幸福感包括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三个特点:幸福感由个人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进行评价衡量;当个人测量自己是否幸福时,会综合考虑自己的家庭、婚姻、工作、学习等多方面的因素;且个人的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轻易发生改变,这反映出社会日趋稳定。
2 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措施
据调查统计,6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比较幸福”,1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幸福”,1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算得上幸福”,但没有一个大学生认为自己“非常幸福”。此外,大三年级学生的幸福感比大一年级学生有所下降,男生的幸福感比女生的幸福感要低,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幸福感比来自大家庭的学生要低[2]。——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完全可以解释这些现象,而我们也完全可以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寻找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措施。
2.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吸毒、赌博、冒险也可以让人产生一时的幸福感,但却是基于极端个人利己主义的堕落的幸福感。大学生必须认识到个人幸福感不可能脱离时代、不可能脱离人民群众而孤立存在,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必须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必须认识到今天的时代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知识老化速度不断加速的时代,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必须懂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与综合能力,以努力适应这个急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当有意识地让学生们了解留守儿童的辛酸与泪水,快递小哥全年无休地日夜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年过五十的农民工每天在工地上做16个小时的重体力劳动,让大学生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学会珍惜自己的幸福。
2.2 增加大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若不能满足自己吃饭、穿衣、居住、医疗等生理方面的基本需求,便会面临生命危险,更谈不上什么“幸福感”。而大三年级的学生比大一年级的学生缺乏幸福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感到自己缺乏职场竞争力。因此,学校必须着力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要帮助学生研究人才市场,研究哪类人才最抢手,研究哪类人才未来发展空间更大,研究学生自己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要帮助学生提高个人情商,锻炼学生的意志,鼓励学生改变内向性格,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在职场上生存。
2.3 锻炼学生的体魄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需求属于第二层。——离开了人身安全,幸福感仍会变成空中楼阁。而当今的大学生都是经历过十几年应试教育的书呆子,体质普遍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所以,学校必须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体魄;学校还要有意识地在体育运动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自卫本领、救生技能。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吃苦,以磨炼学生的坚毅品格,加强他们的生命体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2.4 建设学生的家庭环境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归属与爱的需求属于第三层。——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家庭、亲人的关怀、爱护、理解,在独生子女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3]。而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明显比来自大家族的学生缺乏幸福感。因此,学校应当与每位学生的家长建立定期联系,要教育学生家长,让他们了解日本、美国父母教育子女的先进方法,让他们尊重子女,关心子女的生活与学习,让子女在校园中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健全子女的人格。对于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学校必须引导他们加入学生会、共青团等各类组织,组织他们开展集体性质的社会服务,让他们的生活充实起来,并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2.5 加强学生的美育、哲学教育与科学教育
一个人若没有对于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没有高度的艺术修养以及哲学修养、科学素养,那么,他就不可能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更不可能为他人、为社会、为自己营造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与幸福[4]。因此,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美育、哲学教育与科学教育。要让学生们学会欣赏贝多芬、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以及《自由引导人民》《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隧道的拿破仑》等世界名画,要让学生们认识亚里士多德、罗素、马斯洛,要让学生们了解霍金,学习《时间简史》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要在学生内心点燃追求真善美的激情。——学生们热爱上真善美之后,會主动追求真善美,以自己的风格为生活、为社会、为他人、为人民创造真善美,他们自然会赢得社会与人民的尊重,从而获得幸福感。
2.6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拓展活动
为提升学生的幸福感,高校应设计并开展各种实践拓展活动,做好学生的指导者与引路人。高校可以为学生开展团体辅导,把学生组织成规模适当的团队,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帮助、互相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封闭的自我,体验互助与互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归属感;高校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沙龙活动,让学生们在沙龙活动上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及时排解心中的压力,体验到集体中的温暖与赞美,同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还应当组织学生读书会,引导学生们阅读莎士比亚、普希金、《堂吉诃德》等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高校必须组织聪明、上进的学生们成立学术沙龙,专门负责研讨如何提升同学们的幸福感。
3 结束语
幸福感是心理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重要命题,幸福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而是个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文,李志勇,李相南,徐慧聪.大学生无聊倾向与幸福感的关系:网络依赖的中介作用[J/OL].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05):1034-1037[2018-11-05].
[2]牛露颖,黄海,郭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冲动性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08):1259-1261.
[3]申其淇.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与幸福感的关系的调查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C].2018:1.
[4]杨永乐,张亚群,申健.大学生室内环境对主观幸福感、学校归属感和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8,24(04):48-5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