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斯琴高娃 摘 要: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运用网络进行规划建设不再是问题,网络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它是一种隐形的实惠,对于图书馆的建设来说也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图书馆在建设时也需要运用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目前,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和数字式信息资源建设掀起一股风潮,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应用,它能够让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各国都为此投入了相当的实力进行研究和开发。“数字图书馆”这一新概念、新模式是现阶段的发展模式之一,也是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的重要目标。它的有点在于更加系统便捷,与传统图书馆有着质的区别。数字图书馆的出现,让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仍能够立足,也让图书馆的模式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它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优;建设方法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上个世纪“数字图书馆”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世界广泛的关注,纷纷组织力量进行探讨、研究和开发。它的到来不仅仅是服务于曾经到图书馆观看的读者还有更多社会中的人和产业。它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主要的信息资源载体。我们可以定义为:运用网络将数据进行结合,将信息通过电子等工具传达给需要的人,服务和信息更广。从数字图书馆角度来看,就是将各地域的信息进行一个搜集和整理并进行分类,运用数字化的特点,将信息录入到虚拟文件中,方便后期的查阅。这种技术可以将图片或者文字进行长期的留存,不用担心储存的问题,它能够将文字和图片等各种模式的信息进行转化,让需要的人观看的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技术也大大的扩大了它的安全性,经授权的信息利用因特网的发布技术,实现全球信息共享。 数字图书馆的结构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通过虚拟的系统将根据需求传递给需要的人,并且观看信息的使用工具没有任何的限制。 2 数字化图书馆的主要优点 2.1 馆藏数字化 传统的图书馆储存的信息基本都是纸质的,很少有第二种储存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对视觉上的效果很好,但不容易储存,书籍也容易损坏,而数字化的图书馆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即图书馆利用信息存贮技术把书籍当中的信息转化成为电子的模式,有的需要动态展示的更能够做到全方位的观看,足以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这个是纸质的材料所无法代替的,这种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了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 2.2 传递网络化 數字化的图书馆所需要的载体就是网络技术的应用,而网络化的发展能够将信息传递的更加宽广,即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环境,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多地区的信息,意思就是说很多资料的来源不仅是当地的信息,还有各地区的信息采集,这种信息的来源就可以通过网络化的方式来传达,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交流和获取。 2.3 资源共享化 现如今科技的发展,经济也随之发展,更多的资源更应该走出去,好的做法也应该引进来,作为开放式的国家,我们的信息也要适时的共享,对一些优秀的文化和信息技术需要更多的人知道,那么资源的共享就由现在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所打破,这种信息结合图书馆的集合,让信息能够合理的流动,实现了信息上的交流,进一步的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4 费用降低化 传统的图书馆使用的图书都是纸质的,而且新旧程度不一,使用率很低,图书馆还要整理书籍的损坏程度去进行更新,除此之外人们想要看的书籍如果图书馆没有还要从书店等各种渠道进行购买,这种花费要大于阅读的意义,现在提倡环保节能,纸质书籍价格也越来越高,这时数字图书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浪费,它的成本要远远低于纸质的书籍。这样的方法不仅减少了成本,还减少了空间的存储,利用率也有所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也变的简单一些。 2.5 加工快捷方便化 作为虚拟的产物,它的特点在于省流程,通常纸质图书要进行编写,审核,印刷,出版等多个环节,而数字图书便可以省去这些复杂的环节。除此之外这些流程所需要的时间是漫长的,而使用数字图书馆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阅读,并且环节少,让图书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最大限度为用户服务,使图书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举个例子:贵州数字图书馆自2009年下半年开通到2011年底访问量超2000万。试问:传统的图书馆能够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接待2000万读者吗? 3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3.1 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地位 长期以来,传统图书馆更多的是搜集书籍而并非针对读者而进行的活动,在人员的配备上也不重视,服务的态度让读者感到无奈,在图书的管理上使用的方式也比较落后,没有一个基本规定来进行约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图书馆的意义就是借还书籍的地方。新型的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从实体变成虚拟,从人工变成机器,从被动变成主动,从内容的简单化变成内容的多样化,它以现代化、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读者,提升了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3.2 有利于推动图书馆向现代化发展 如今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无论是产品还是思想的更新速度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在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中,有一些想法要及时的进行更新,传统的配套设备在当时的发展时期是符合要求的,但现在就要合理的运用科技所带来的工具,将工具融入到图书馆中成为管理者和读者的重要手段。要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走数字化道路,就必须要以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为支持。现代化的图书馆能够给信息需求者带来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读者不在需要花费长时间去找自己想看的书籍,现只需要用双手动动手指便可查阅到书籍的具体信息,包括藏书的地点,数量等均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实现需求。因此,图书馆走数字化建设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3.3 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知识的渴求 传统图书馆藏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读者阅读,也有一部分是为了留存历史的真相,而这种留存的方式就较为古老,在储存上是有一定风险的,而人们对历史和知识的渴望程度是图书馆藏书这样一个方法所满足不了的。借阅的时间和数量等各种客观的限制让传统的图书馆有了滞后性,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求。而数字技术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发展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图书馆迈出了新的一步,让图书馆看到了希望,让读者又重新兴致满满的来使用数字化带来的财富。信息技术革命是图书馆转变的源泉,只有将此作为发展的目标,跟随时代的脚步,图书馆才会立足于当代,才会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带来利益上的驱动。 4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方法 4.1 要推进公共图书案的特色数字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推动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信息的来源是主要的工作之一,因为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要有一个贡献率来强化这个资源的内容。将资源的限制放大,让更多的文献参与信息化的进程中,表明信息化的进程会让信息的内容更加充实,让大众收益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提高。同时,进行数字化建设,还应优化网络环境,一个有着安全性和便捷性的工具会让一个产业的发展进行的很顺利,也能够将它特色的方法展现出来,如果安全性不高则大众的关注度也会降低,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还应不断挖掘信息,从深度上实现信息资源特色化,满足社会公众的高层次需求,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 4.2 积极引进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 实现数字化建设,需要有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作为硬件支持。提出数字化建设但没有硬件着实是一场空,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即将信息和技术完美结合,利用技术的优越性将人工的分类整理变成一键整理分类,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各馆在建立数据库时,要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来规范数据和内容,让信息可以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进行共享,也方便了管理,从而将图书馆的管理推向公众推向社会推向世界。 4.3 立足于图书馆馆藏资源状况,不断优化馆藏布局 针对以往图书馆不重视虚拟资源的现象,建设者应及时撇除“藏大于用”的陈旧观念,大力开发虚拟资源的实用价值,最终实现虚拟与实体资源并重的馆藏模式。传统的图书馆更多的是将书籍进行推广,实体性较强,而数字化提供的信息都是虚拟,它的优势在于便捷、快速、 空间小、储存大等。虚拟知识资源所囊括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各种类型的电子书、电子杂志,也包含CD制品、视频、影像资料等内容。图书馆对于将模式进行转变需要后期的宣传和引导,要考虑需求人的分布,数字化的虚拟设置对于年龄稍大的读者来说并一定会实用,因此要将数字化的图书馆合理的进行布局,不能一刀切的将所有信息都变成数字化,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让读者慢慢适应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事实上,实体与虚拟的资源还有着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譬如能够将《雷雨》原著与舞台剧版本结合起来欣赏,就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感受。所以,工作人员可以在书籍上给出标示,或者在资源搜集页面上提供链接,从而明晰实体与虚拟资源的交互关系。 4.4 为读者们提供足够的搜寻服务,减少他们在搜寻环节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图书馆应当建立起涵盖面广、效率高的馆内搜索引擎,不断优化其性能。有着数字化信息的理念还要有配套的设施,将机器分布在读者可利用的地方,同时前期配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引导使用,以便读者快速地掌握藏书位置和储备状况。另外,虽然有机器作为便捷的辅助,但是人员的互动还是要有的,要有一个服务的态度,当读者不明确想法时能给予合理的建议,让读者有一个更好的兴趣去阅读正确的内容。唯有明确读者的知识需求,图书馆才能“对症下药”,建设起一份完善的知识资源储备系统。 4.5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不能缺少专业化的人才支持和引进 图书馆在设备的引进上进行了规划的同时还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安装,对今后的使用问题进行一个解决,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解决问题,让数字化信息的优势得以显现。要从图书采购环节开始,图书馆便需要信息工具的辅助,让管理今早的步入信息化流程。图书馆对于书籍的引进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读者的阅读,所以在书籍的引进上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做好调查分析,要让书籍及数字的信息都有使用价值。例如说,工作人员可以做一个调查问卷,调查读者对哪些方面更有兴趣或者是有什么书籍的名称能提供出来,做好記录。此外,信息的分析和分类就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撑。唯有将图书馆建设的各个环节串联在一起,用数字化技术作为“主心骨”,方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不断腾飞发展。 5 结语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转变,它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它的成功让图书馆这个行业达到了新高度,而它的进步也给文化发展带来新思路。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让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进行了快速发展和融合,方便了人们对信息化发展的认知,激发了人们对今后发展的想法,从而不断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成为今后经济和文化的载体和催化剂。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技术发展的成果,也应当成为一个学习的标榜。 参考文献 [1]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1,(3). [2]陈俊华.IT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转型期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1(2):70-72. [3]沈迪飞.图书馆信息技术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3). [4]刘阿多.高职高专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