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强夯法处理软土路基施工工艺研究 |
范文 | 郭正 摘 要:软土路基具有压缩性高、承载力差等特点,在车辆荷载长期作用下,软土路基段很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和侧向变形的问题,从而引发路面下陷、开裂等病害,严重影响公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因此,必须重视软土路基处理。本文以强夯法为研究对象,在掌握强夯法加固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案例,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对软基处理中强夯法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强夯法;软土路基;加固原理 作为地基加固的一种常见方法,强夯法也被称为动力固结法,是1969年由L.Menard提出。其施工特点为重锤大落距,通过两者接触可产生巨大冲击力,从而夯实地基土,提高路基承载力,改善土体质量。目前,多在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应用。随着公路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公路不得不修建在软土地基之上,强夯法的应用,可有效加固土体,改善不良地基。 1 强夯法加固原理 强夯法是在重锤夯实法基础上发展而来,两者加固机理略有不同,是一种全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其加固原理为将重锤(10-25t)提升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在夯击能和冲击波强大作用下,来有效夯击土层。目前,在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处理中强夯法应用较多,对于非饱和粘性土地基,可采用连续夯击,或多遍间歇夯击的方式。 2 工程概况 某道路工程全长34.7km,地形起伏大,位于黄河冲积二级阶地。在沿线路段存在池塘、水稻田等软土路基段,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划分,地层岩性分别如下: 第(1)层为粉土夹粉砂,黄褐色,稍湿,松散,具有较高砂粒含量,局部为粉砂。0.40~3.50厚。 第(1-1)层为素填土,褐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组成成分为粉土,具有较差均匀性,0.80~3.80m厚。 第(1-2)层为粉土,黑色~黑灰色,湿、稍密。局部夹淤泥质粉土、粉细砂等。具有较高含水量,土层相对较软。0.70~3.50m厚。 第(2)层为粉土,浅黄褐色,稍湿,稍密,较低干强度、韧性,局部夹黄褐色软塑状粉质黏土。0.30~5.30m厚。 第(3)层为粉土夹粉砂,黄褐色~黄灰色,湿~很湿,中密,较低干强度、韧性。局部夹粉砂。4.90~5.22m厚。 第(3-1)层为粉土夹粉砂,灰色~黄灰色,湿~很湿,稍密,较低干强度、韧性。局部夹粉砂。2.50~2.71m厚。 第(4)层为粉土夹粉砂,黄褐色,湿~很湿,中密~密实,较低干强度、韧性。局部夹粉砂。1.30~11.00厚。 第(5)层为粉土夹粉质黏土,湿~很湿,稍密,较低干强度、韧性。局部夹粉质粘砂。0.50~6.30厚。 3 地基处理方案 结合工程地质勘查情况,本工程所需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有2点,其一,池塘段软弱土引起的沉降问题、土层液化问题;其二,由于填方高度原因引起的池塘外路段不均匀沉降问题及杂填土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1)软弱土层处理。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显示,池塘段软弱土层为1-2层,局部存在淤泥质土,具有较差均匀性。此外,由于本层厚度相对较薄,平均厚度仅为1.99m,需将其挖除。此外,仅池塘段存在3-1夹层,具有较高含水量,相比周边深度相同的土层3层,其压缩性高出许多。即11MPa为3层压实模量,4.9MPa为3-1夹层压缩模量。加之池塘内地势低,填方高度高于周边区域,因此,很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处理方法应采用强夯、冲击碾压等方式,有效提升其密实度,促使原地基表层形成一定厚度的硬壳层,消除一定深度内的工后沉降。 2)不均匀沉降、杂填土问题处理。为消除不均匀沉降,尽可能降低高填方区域的原地基沉降,并构成一定厚度的硬壳层,用于处理不均匀沉降问题。针对杂填土问题,可将表层耕植土清理干净,尽可能将垃圾、树根等有机质成分清除,同时利用碾压、强夯等施工工艺,进一步提高其密实度,减少杂填土的可压缩性。 4 施工工艺 1)表层土处理及场地平整。第一,施工前,尽可能清理干净场地内表层50cm以内的耕植土,随后通过冲击碾压法进行原地基碾压施工,从而增强地基强度。第二,耕植土厚度在50cm以上,待表层50cm清理干净之后,需翻挖清除面以下1.5m范围内的土层,将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杂质清理出去,如树根、生活垃圾等,随后利用冲击碾压工艺,对其进行碾压施工,保证满足土石方工程设计密实度规定。第三,待完成上述施工后,可根据勘察报告CBR试验结果,对施工段内不符合要求的区域进行换填,保证满足施工规定,随后基本整平地基。 2)强夯施工。(1)强夯施工前,需基本平整施工区域,避免出现高差过大现象。由于施工场地限制,抛填石应由便道逐渐向外挤淤回填,分两次向施工作业面搬运材料及整平。选取履带式挖掘机向外铺填,并做好标高控制。(2)根据设计要求,在指定位置标注夯点位置,并测量高程。按等边三角形进行夯点布设,施工机械就位。考虑到地下水将会对强夯能级造成一定影响,点夯施工采用两遍3000KN·m能级进行施工。夯点间距为4.5m,夯点布置为正方形,单点击数为10~12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必须控制在5cm以内。(3)夯击施工过程中,要一击一击地做好夯坑深度记录。在夯击时,若出现夯坑深度过深导致起锤难度大,必须及时暂停夯击,将填料回填到夯坑内,直到和夯坑顶面高度一致,此时同样要做好填料用量的记录。此外,夯击时常常会遇到周围软土被挤出的情况,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及时清理淤泥,或将一层碎石垫层铺筑于夯点周围,,铺设碎石垫层时,所选用的碎石不得含有杂质,最大粒径控制在300mm以内,含泥量不得超过10%。碎石垫层厚度为1.5m,随后继续进行施工。在本工程夯击施工中,可按照隔行跳打的原则,从内到外进行夯击施工,防止相邻夯点相互影响。(4)待点夯施工完成后,可按照单点夯击能1000KN·m进行一遍满夯,单点击数控制在4~5击,夯实场地表层松土后,测量场地高程。 3)质量控制。施工中,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尤其是施工日志制度,根据施工进度真实、准确地记录施工中所有重要参数与异常情况。采用“隔行跳打”的方式进行点夯施工,互为插夯施工。待完成点夯施工后,需平整施工段,并进行满夯施工。同样,在满夯施工后,也需要平整施工段,并通过重型压路机进行4遍碾压,最后复核施工段标高。若夯坑内存有明顯积水现象,需及时排除。 在大面积强夯施工前,需按照施工规定及施工流程进行试夯,按照试夯结果对施工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当完工后,应进行施工沉降观测,保证无不均匀沉降问题,提高软基加固效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道路修建在软基路段,如何经济、合理地处理软土地基是公路建设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保证路基稳定性,提高地基承载力,采用合理的处治措施尤为重要。强夯法具有高效、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势,将其用于公路软基加固施工当中,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变形。为此,必须重视强夯法的应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增强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耀辉.强夯法处理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24):92-92,93. [2]齐红涛,权永发.强夯法处理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9):3088-3088. [3]包新国.强夯法处理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5035-5035. [4]李强.强夯法处理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0):1373-1373. [5]罗潇.强夯法处理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6):327-3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