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绿色TA未来” |
范文 | 摘 要:本文通过“绿色TA未来”阅读课程的设计,在全市建立“自然教室”,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课程阅读服务,推动我市环境教育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增强青少年及其家庭、学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关键词:环境;教育;阅读 1 课程背景 2016年1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张家港紧邻长江,经济发达,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承担着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生态责任;在环保部门“倡导”、“践行”、“监管”、“服务”、“保障”五位一体的工作推动下,全市生态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环境改善离不开每一代人的努力,2018年5月,国家确立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环境日口号并坚持三年不变,全民参与环保成为新的流行趋势。2020年1月,市环保局、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和张家港市全民阅读活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将青少年环境教育阅读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为全市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环境教育阅读内容,从小建立起全球化的生态思维意识,并发挥小手牵大手的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家庭、学校及社区居民。 2 课程年度规划 2.1 2020年 1)编写全市环境生态课程教材,培养一支20人的环保讲师队伍,并向在校教育开展师资培训。 2)在全市30%以上的学校开设“我的第一节环保课”。 3)各中小学、幼儿园根据自身场地情况申报設立“自然教室”,市环保局为教室硬件设施配置提供支持,确保30%以上的学校配置“自然教室”。 2.2 2021年 1)各中小学、幼儿园继续申报设立“自然教室”,确保60%以上的学校配置“自然教室”。 2)在2020年度已成功设立“自然教室”的学校开设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 3)分别在各个镇区培养一支不少于10人的环保讲师队伍,负责本区镇环境教育的授课及师资队伍培训。 2.3 2022年 1)各中小学、幼儿园继续申报设立“自然教室”,力争年能100%配置。 2)实现环境教育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科学、物理、化学等)的无缝衔接,环境教育在全市铺开。 3)健全工作评价体系,对课程开展数量高、实施成效好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并纳入“生态文明学校”考核标准,另行制定嘉许办法。 3 课程内容 3.1 建设三项工程 1)环保阅读讲师队伍建设工程。市级层面建立一支环保阅读推广专业讲师团,讲师团成员组成分别为污染防治及处置专家、环境监察队员、环境监测工程师、环保法律专家和专业领域的环保阅读志愿者,为全市师生提供课程讲解和培训;并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开展环境教育阅读课程及实践研究;学校层面建立一支生态阅读教师讲师团,由市环保志愿者协会联络专家组织分期阅读培训,逐步实现全市每所学校有2名以上生态阅读教师。 2)环境教育阅读课程体系建设工程。联合环保、教育、城管、水务、科技、气象等部门开发我市第一套环境教育阅读教材及实践指导用书,坚持紧跟政策与社会发展步伐,逐年更新,以“一课一主题,一题一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发互动式、参与式的环境课程阅读体系。例如垃圾分类课程,讲师团队会精选一批相关书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垃圾分类知识,并学习采取“分而用之”和“因地制宜”等方法对垃圾进行分类,达到让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课程还设置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到小区垃圾收集集中点,垃圾填埋区等地进行实地学习,当一天“小环卫工人”或是“小小垃圾处理师”等。 3)环境教育阅读评价工程。一是坚持单项目评价。就实施学校开展的环境教育阅读数量与成果形成量化指标,推广“环境教育阅读示范校”挂牌;二是启动“生态文明学校”考核评价标准。将环境教育阅读成果纳入考核指标,占比不低于60%。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环境教育阅读课程的广泛覆盖。 3.2 落实两项课程 3.2.1 与多部门联动,落实阅读课程 1)初识自然。从全球生态环境一体化的视角入手,让青少年了解地球生态在自然状态下是如何维持自体的平衡;并从水、气、声、渣四个方面了解当前地球污染的成因与处置的方法。 2)能源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能源危机,能源的来源和分类,如何保护和节约能源,并探索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方式。 3)白色污染。帮助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形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要倡导减少使用一次性制品。 4)空气污染。帮助学生了解雾霾、沙尘暴等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和大气污染的来源,深刻体会到防治空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5)野生动植物保护。了解地球自然生态环境与物种多样性之关的密切关联,倡导保护野生动植物。 6)有机农业。帮助学生了解过度使用化学药剂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不利影响,有机农业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7)海洋保护。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行为是如何对海洋水体和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呼吁大家以实际行动保护海洋环境。 8)噪音污染。帮助学生了解污染除了有形可见的污染外,还有无形的噪音污染,掌握知识噪音污染的识别指标及处理方式。 9)垃圾处置。帮助学生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和非生活废弃物是如何分类处置的,倡导自觉践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 10)低碳生活。帮助学生了解碳排放过量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3.2.2 有序推进讲师团的队伍培训阅读课程 1)青少年认知模式。帮助讲师团成员了解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便于今后在课堂上采用符合青少年年龄和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来施教。 2)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现状。从全球角度观察世界环境问题与自然生态当下所面临的挑战,便于讲师打通各个课件的知识体系。 3)环境教育阅读课件单场培训。由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统筹,邀请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对各课件内容和知识分别作单场培训。 4 工作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领导机制,明确工作目标,抓紧工作分解与落实。统筹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强跨部门、跨层级协作,实现整体推进。把环境教育落实情况纳入单位与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加大经费投入。市、镇两级财政研究完善支持政策,以财政性教育和环保经费为主,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积极性,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发展合力,统筹整合经费、场地和人力等各方资源,保障青少年环境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3)加强宣传推广。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及微信微博等媒体,大力宣传我市环境教育工作提升教育附加值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广环保志愿者培育的成功经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梅.培养会阅读的孩子[M].气象出版社,2011. [2]肖宪,张宝昆著.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M].工人出版社,2005. [3][英]艾登·钱伯斯著,许慧贞,蔡宜容译.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南海出版社,2007年 [4]罗琪.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法制与社会,2013(20). [5]罗俊杰,成凤明.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的完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5). 作者简介 张佳音(1983-),女,汉,江苏,中级,硕士,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