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狂欢理论解读表情包
范文 王妍力
摘 要 狂欢现象自古便有,但人们始终将其当成一种普遍的情绪,但学界并没有人重视起来去研究这种现象。而巴赫金便将这种“狂欢”理论化,他提出“狂欢”就是与我们日常的生活不一样,是一种让人们的言行状态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景象。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是基于民间狂欢节的自由形态而提出的,表情包的产生也正是狂欢化思维的投射,也是全民狂欢、集体狂欢日常化的一个最直观的反映。可以说,表情包是狂欢理论具象化的呈现。
关键词 巴赫金;狂欢理论;狂欢节;狂欢式;狂欢化;表情包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7-0026-02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有3个基本概念,分别是狂欢节、狂欢式、狂欢化①,以下结合狂欢理论的3个基本概念对表情包进行分析。
1 狂欢节与表情包
狂欢节一开始指的是我们约定俗成的节日,如同春节、圣诞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可以摆脱平日的种种繁琐规矩纵情娱乐。而后,狂欢节被人为泛化,只要具备全民性、仪式性、平等对话性3个特征均可定义为狂欢节。
1.1 狂欢节的全民性与表情包应用的自由开放性和交互主体性
狂欢理论强调在仪式下行为模糊了阶层间的界限,使得中心的权力与地位被消解,边缘上升到中心,人们不再具有等级、地位上的区别,全民在一起进行狂欢。而表情包的应用也是对全民都不设限,只要你想用,你就可以去学着用,并不具有排他性,开放给全民并且提供根据个人爱好自由选择表情包的机会。巴赫金指出狂欢节中的民众,并不单单只是观看者,他们也是整个表演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交互主体性”在表情包中也有体现,表情包一方面确认传受双方各自的主体性,并且还强调传受双方存在相互接受相互影响的关系。
1.2 狂欢节的仪式性与表情包的虚拟性
狂欢节必须要有能区分日常生活和狂欢节的仪式,有了这种仪式,人们便可脱离真实世界,进入到由仪式建构的虚拟世界里。表情包被赋予意义,应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语境的变化而赋予其新的意义,构建出与现实世界相关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狂欢世界,这个狂欢世界类似于狂欢节提出的虚拟世界。表情包的交流功能远超文字的表意功能,加之交流环境、传授主体特性、相处模式、表情包上附文本等,都给表情包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形式更加丰富,有时尽管传受方没有改变,但时期不同含义便不同,这进一步体现了表情包的虚拟性特点。
1.3 狂欢的平等性对话与表情包的本质特性
在狂欢理论中,生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严肃的;一种是毫无制约随心随性的。而狂欢节便是第二种生活,在这种生活模式中,充满了随意和不受限制的万物平等互动。以此为参照来分析表情包,发现表情包本身的特质中就具备这种平等性对话,它的平等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别人用的表情包大家都可以用,在技能掌握上也没有门槛。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创造改造并且无需屈服于社会主流观念,可以跟从自己的喜好,充分捍卫自我立场,平等交流。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以戏谑的形式消解对话双方的距离感和谈话的紧张严肃气氛,带来一种更加轻松愉快的环境。并且有时会利用表情包图文的对抗性,生发出喜感,从而消解其中的对抗性。
2 狂欢式与表情包
巴赫金的理论中所说的狂欢式,实际上就是仪式、活动等外在形式的统称。根据不同的狂欢内容呈现不同的狂欢形式。因此这种形式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狂欢式有4个特性:随便而又亲昵的接触,插科打诨,俯就,粗鄙②。
2.1 表情包的“随便而又亲昵的接触”
狂欢式的“随便而又亲昵的接触”想要表达的其实就是废除一切规章制度的约束,人们自由而平等。而表情包主要用于社交软件上的日常交流,在这种交流中,人们好似隔着帘子交流,模糊了等级或规矩,可以用表情包轻易地亲昵起来。
2.2 表情包的“插科打诨”
狂欢式的“插科打诨”想要表达的是在狂欢的时候人们可以不用办正事,可以不着调的娱乐消遣。恰恰表情包的产生也出发于一种游戏心理,它更多关注的是战斗画面的过程,而不是内容,表情包也不是用来说正事的,大多是情绪宣泄、无聊的玩笑等。表情包的刷屏行为往往也是出于跟风和凑热闹、图好玩儿,从中无法看到发送者的思考。表情包使用者不知不觉就加入了一场“插科打诨”的狂欢。
2.3 表情包的“俯就”
狂歡式的“俯就”是让神圣去接近庸俗、让崇高去接近卑劣、用智慧去接近愚蠢。而表情包有时会经过加工把原本严肃的内容,比如大自然或名人伟人加工成轻松诙谐的内容,让图像内容自身的距离感被打破。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通常的非娱乐材料产生强烈的娱乐效果,并且在改造后,“俯就”了狂欢。
2.4 表情包的“粗鄙”
狂欢式的“粗鄙”因“俯就”而显得并不神圣高雅,处处体现着原生态般的粗鄙。少数年龄层较大的用户会使用“早上好”“你真棒”等正能量鸡汤语言,但大多数表情包用户都是负能量的代表,含有性暗示或粗俗语言的表情包,一般交流不会使用,只在关系较为亲密、场合较不正式时使用。表情包之所以受欢迎不光是因为制作精良、引人发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粗鄙的语言可以达到宣泄情绪的效果。
3 狂欢化与表情包
在巴赫金的表述中,“狂欢”一词并不是终极的,而是一种诗意的描述:“狂欢已经形成了一套具体的、情感的象征意义形式,从大型复杂的大众戏剧到个人的狂欢表演。”这里所说的狂欢化便是对于狂欢的一切具有象征意义的表述,是一种将狂欢化表述成文学语言的总和。狂欢化的概念主要应用于文学内容研究,狂欢化的文学具备3个特征:怪诞躯体形象,语言的对话性,加冕脱冕结构。
3.1 表情包的“怪诞躯体形象”
狂欢化的“怪诞躯体形象”是指把狂欢的内容具象化成一种形态,这种形态源于真实生活,但绝对不同于真实生活,是对狂欢内容的一种艺术化加工。
虽然它针对的文学领域,但是表情包的符号表达也存在这样的一种特点,从原本的象形性的近景脸部表情,到天马行空的抽象形象肢体表情,都是一种怪诞的躯体形象,体现了怪诞现实主义,如暴走漫画表情包系列。
3.2 表情包的“语言的对话性”
狂欢化里的符号不被视为一个固定样态,而是被视为一个活跃的动态化的词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社会语态下,符号的意义会因社会意义和具体的语态而时时变幻。巴赫金的“语言的对话性”在此也强调了狂欢的意义是在对话中产生的。
表情包的设计本来就是为了方便交流,增添了文字并设置具体语境的对话性话语,一般一个表情上会是一句话,或是一个情绪状态,用于引发对方话语上的接替或是回答对方的某句话语或某种情绪,充分体现了“对话性”,进一步增添了表情包应用的实用性。
3.3 表情包的“加冕脱冕结构”
国王的加冕和脫冕仪式是最初仪式感这个认知形成的起源,也是狂欢理论中一些观点的灵感来源,这种仪式代表了一种变革,一种新旧交替。在表情包的再创作过程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变革感和仪式感,因为表情包的使用者不仅仅是使用者,还可以是创作者,使用者在具体的适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更符合心意的表情包,这种高高在上权力握在手中的感觉会激励使用者更多的进行创作和使用,这便是使用者对自己的一种加冕。这种模式运作下,使用者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更称心如意的表情包,还得到了对自我的高度认可,获得了一种自我欣赏式的快感,而且还能体会到其他创作者的不易,可以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拉近了使用者和创作者之间的具体,更好的打破隔阂,拉近心灵的距离。
综上所述,表情包完全符合狂欢理论的各种认知,是现代网络狂欢的具象化呈现。
注释
①阎真:《想象催生的神话——巴赫金狂欢理论质疑》,《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②李文宁:《狂欢化理论的渊源与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叶虎.巴赫金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传播[J].理论建设,2006(5):66-68.
[2]胡春阳.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J].复旦学报,2006(1):115-121.
[3]洪晓.狂欢:自由生命的张显——论巴赫金的狂欢理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4(5):55-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