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全人教育的理念研究
范文

    摘 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全人教育是目前高校进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只有正确理解全人教育的涵义和意识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全人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认真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全人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才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找到解决全人教育的具体措施,从而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全人教育;大学英语;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基地2020年度项目“基于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西部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以攀枝花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LJKJY2042C)的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彭正良。

    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全人教育的涵义

    所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全人教育”就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核心,以学校、外语学院和大学英语教研室为主导,英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施的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一项教育活动,通过对大学英语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培训和具体教学实践等活动来健全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知识、健康学生身心以促使大学生在“德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1]。

    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全人教育”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全人教育缺失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其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大学英语属于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并没引起一些学校的重视,甚至在个别学校有挤占和削减大学英语学时的现象。在10多年前,大学英语一般至少要开设到大三时期,但现在很多学校规定在大一、大二学习大学英语,甚至个别学校只在大一才开设大学英语,其余学期学生就不学大学英语了。课时也从以前72学时/学期减少到64或56或48学时/学期,甚至在网上还出现了像“构建大学英语零课时课程的可行性探讨”这样的学术论文。正因如此才导致了大学英语授课课时的严重缩水,连知识的系统性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全人教育了。

    2)由于学时的缩水,教师在课程设计时也只能“因课时而宜”。为了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计划,教师只能有选择性地侧重知识方面的讲授,尤其是与期末考试、四、六等级考试等与学生短期利益相关的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作为“人”的应有需求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社会规范、健全人格、心理健康等的培养,而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中西文化对比介绍等等都应该是外语语言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的东西,但在时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恰恰是非常缺失的。

    3)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功利性也导致了全人教育低效性。在大学英语课时整体“缩水”大的社会背景下,除了学校和英语教师对全人教育的重视不够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也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期末考试拿学分、拿四、六级证书好找工作、考研、出国留学考试等等。因此,有些学生尽管上课来了,其实心不在教室。至于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有些同学并不感兴趣,更不要说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理解了,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全人教育”了[2]。

    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全人教育的具体措施

    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那么,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全人教育更加重要,是未来进入社会后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而大学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理应担当起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的重任。因此,学校、外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学生等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全人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1)足够的大学英语课时保证。各大学在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和學时分配时,应根据《大学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相关精神给予《大学英语》课程足够的课时,让学生能系统地、完整地学习《大学英语》的相关知识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2)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英语教师每天是最直接和学生打交道的,所以教师的专业功底、人文素养、人格魅力、思想情感、生活激情、教学艺术等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么,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外,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上各个方面的培养。全人教育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把每次课、每学期的课、每学年的课甚至是大学期间的大学英语课进行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将课程思政、心理健康、优秀传统文化、优秀西方文化等有机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才能在夯实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自身人格和心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生应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对学生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进行职业领域交流的能力,其人文性是接受和学习跨文化教育。所以,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挣学分、拿证书、考研等短期工具性的利益,也要注重其人文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外语学习必然涉及文化学习。英语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必须了解它的人文精神,增强自身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使东西语言文化更好地融汇贯通和用英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养,使学生在未来成为更具开拓性和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

    4)以大学英语为依托多途径地进行全人教育。随着各高校、各学科竞争的激烈,大学英语课时必定有限,所以除了正常的英语课程学习外,各学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开设与大学英语相关的通识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应该包括中西方优秀文化、心理健康、琴棋书画、国际国内形势、社会规则、实践能力等等。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英语相关的竞赛,比如:英语电影配音比赛、英语歌手大赛、英语诗歌朗读比赛、英语翻译比赛、英语读书心得等活动,从各方面多渠道、多途径、系统地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并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

    5)在大学英语学习中鼓励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跨文化交流。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化课应该将外部世界、社会关系和具体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不能自我封闭或把自己限制在狭小的空间里。学生应多加强与学校、学院、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彼此的目标和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和世界延伸。在沟通和交流中学习实用知识、克服自身的缺点并促使自己逐渐成长和进步。在提高竞争意识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理性思考并逐渐树立他们对社会和世界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

    6)优化学习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激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学院阅览室、报刊杂志、图书资料等纸质媒介和学校电子图书馆、电脑、手机、校園调频台、电视、电台等网络媒体资源来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道德情操、艺术修养、宗教文化、生活经验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资源能够得到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以便学校和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全人教育的培养[3]。

    4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全人教育理念的目的和意义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全人教育并不单纯是完成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讲授和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掌握,而是在于全人教育的理念,目的是要通过课程教学有效而全面的实施来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全人教育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对于不久的将来走向社会的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因此,学校和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搞好全人教育,从而为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5 结束语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在于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大学英语》是一门用于交流和沟通的语言文化课程,它肩负着全人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而大学英语教师则是这一使命和责任的担当者和执行者,学校则应该为全人教育提供一个更好的良心循环的平台。所以学校和大学英语教师更应该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致力于大学生的心智与体魄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全人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

    [2]Ron Miller.学校为何存在?美国文化中的全人教育思潮[M].张淑美、蔡淑敏译,台北: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7.06.

    [3]洪海鹰.关注全人发展,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J].甘肃教育,2019年06期.

    作者简介

    彭正良(1967-),男,汉,重庆潼南人,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