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高质量育人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
范文

    屈琴芹

    摘 要: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教育改革重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仍需综合高素质人才填补缺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然成为我国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培养创新人才也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为解决高职院校长期受制于专业应用型等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束缚,提出了健全人才培养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师资结构、搭建多元融合的实践平台四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創新创业教育

    当前,社会各界对创新创业教育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中央下发的文件各地地方政府地执行力度不同,同时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1]。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要想长远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逐步完善体系制定,合理地进行课程建设、具备一定规模的适应于各类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培养专业的有企业或是创业经验的专职教师力量、搭建能够提供学生验证所学理论的实践平台,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数量,进一步提升质量。但同时源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建设需求,中国的创新和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特别是高职院校,长期受制于专业应用型等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束缚,存在一些概念的不清晰、内涵的不明确、课程体系的不完善与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物联网专业学生近两年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学习,提出以下四点建议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

    1 健全人才培养理念

    高职院校长久以来信奉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重视专业技能,这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定位有关。在以前技能型人才缺失的时代,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填补这一空缺,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增速放缓,只掌握单一技术技能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当下重点是努力平衡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层面要深刻认识到学生参与教育的本质并不是简单地学习某一门技能,而是掌握学习方法,在未来生活中利用学习技能终身学习,成为全方位综合素质人才。面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高职院校在狠抓就业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业,但创业并不只是停留在喊口号阶段,要创造适合于学生创业的环境,培养学生创业与创新素质,这依赖于学校“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些高职院校简单地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把他等同于技术技能的学习,以为开设有关创新创业的理论课,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就足够,这是认识理解上的错误。另一方面,有些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当作一门实践课,过度重视学生创业实践行为,授课内容变质为训练填写创业计划书,课程的考核也变成创业报告或者学生是否拥有创业成果,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无法达成开课目标,也很难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创业教师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正确认识“三自主”人才培养目标是前提,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不仅成长为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还需在创新创业方向发展。

    2 完善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教育重视专业课学习,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只能掌握单一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品德修养较差,创新创业能力低下。创新创业教育也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在许多院校已经发展建设多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职院校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达成统一的认识,没有确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分散建设状态,不能力往一处使,集大家力量为一体。目前需要对症下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性格特点,编写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消化的基础理论教材,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重点在于确立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教学时长(包括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分配),合理的考试标准,主要是将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的转化能力,若单纯通过试卷时不能准确考核的。不同高职院校应根据各自培养学生的偏重点,针对性设置课程,同时要避免将创新创业教育依附于就业教育,使相关课程流于形式。

    3 合理设置师资结构

    创新创业教育区别于传统理论课,教师不光需要讲授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同时还需要指导创新创业实践,这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具备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经验。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大部分有企业从业经验,但这类教师往往从事专业课的教学,像职业核心能力等课程大多是是辅导员老师在讲授[2]。这造成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后,任课教师大多是辅导员或者缺乏创业或者企业经历的教师,往往从学校毕业后,没有经历社会的历练,从学生直接转变为教师,授课中的实例往往也只能取材于书本或者网络,缺乏亲身经历,导致授课内容空泛,不具备说服力。由于创新创业教师经历阅历浅、成长轨迹单一的问题,不光是理论课缺乏经验基础,缺失的创新创业经历导致实践课环节缺失,不能真正模拟创业环境,理论无法转化为实际效果,课程目标停留在纸面上。要解决创新创业课程师资结构问题,分析得到下列两种解决途径。一是直接聘用企业经验丰富或是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才来做兼职或者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或者邀请成功企业家、创业者进校开展专题讲座,用真实丰富的创业故事弥补教师相关经历的缺失;二是要求教师每年的暑假空出实践去企业挂职锻炼,不光是在学术专业上寻求进步,还要丰富自身的阅历,很多职业操守、专业技能在学校是学习不完整的。创新创业师资结构合理化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取得显著成果的关键要素。

    4 搭建多元融合的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体现是非常直观的,从学校学生就业率或是创业率、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等。创业是学生创新精神转化为实际效果的体现,当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思维消化,通过一定途径可以转化为创业实践,这就检验了课程学习效果。高职院校学生通常都为初次创业,缺乏经验,面对困难和挑战,常常不知所措,为了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增加科学合理、模拟现实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关键。学生通常具有创业热情,但缺乏坚定的创业信心,通过模拟真实的创业环境,解决创业过程中一个个挑战,通过一道道难关,才能让学生将创新精神和创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高职院校教师如果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轻视了课后生活的管理与引导,将导致学生将创新创业停留在表面,不能高效地利用课后时间完成自身能力的提升。目前,能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的高职院校数量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引导,学校层面加大重视,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结合地区实际,大力度开展校企合作,创办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多途径搭建高职院校创业实践平台,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互利互惠,共同获益。

    综上所述,随着创新创业教育被提升到战略地位,为有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本文提出了健全人才培养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师资结构、搭建多元融合的实践平台四点建议,希望能够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课效果,培养高素质、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雁,张竹,李承霞.中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与基本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9(17).

    [2]曾令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政策依据、内在逻辑与路径取向[J].教育与职业,2017,000(022):56-6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