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英尼斯媒介理论对虚拟现实的思考 |
范文 | 郭祎 摘要:本文用英尼斯的思想观照如今的“虚拟现实热”,基于英尼斯关于媒介与人体感知的关系、时空的偏向、知识垄断等思想,对虚拟现实对人的作用、时空偏向下的双面意义和“分权—垄断”的双重潜能进行思考,并提出对待虚拟现实,应采取辩证的态度,保持开放的心态、清醒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 关键词:英尼斯虚拟现实;VR 时空偏向;知识垄断 2016年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的元年。虚拟现实,是指通过运用计算机和传感设备,构造一个交互式三维动态模拟环境,提供给用户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近年来VR技术的不断进步,再次将一个老命题摆在我们面前——“怎样看待媒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半个多世纪前,加拿大传播学者哈罗德·英尼斯在其主要著作《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向》中,即把传播媒介放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下考察,探究其与人类社会变迁、文明发展的关系。英尼斯对于传播媒介和人体感官的关系、时空的偏向、知识垄断等洞见,为我们进一步理解VR提供了启迪和思考。 一、人的延伸:满足或麻醉 英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多次简练指出传播媒介对人体感知的影响,如在论述口语传播的意义时,英尼斯指出:“在口耳相传中,眼睛、耳朵、大脑以及各感官之间协调合作,在功能上互相引导、刺激和补充。”这一思想启发了其弟子麦克卢汉将媒介与人的关系引申为“媒介即人的延伸”: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综合延伸……人类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并运用新的传播媒介,来“延伸”感官和能力,能动地认识并改造世界。 VR通过传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实现了对一切现实或想象的再现或模拟,延伸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使人仿似身临其境,得到极大的感官满足。 然而“拟真”恰恰非真,VR提供给人的情境在根本上是虚拟的,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蒙蔽性。人们戴上VR设备,全部感官便沉浸在由虚拟现实提供的符号化的世界当中,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情感。这样看来,人的感知反倒被虚拟现实所悬空和控制。 麦克卢汉曾把电子媒介比作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并引用希腊神话中那喀索斯的故事说明电子媒介导致人的“恍惚”和“麻醉”。这一担忧在VR时代并未过时:VR会不会让受众沉迷于感官的轰动而退化其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当人们习惯于VR塑造的奇观,真实的日常生活还能否带给人们感动和满足?VR对人的延伸,究竟是真切的满足,还是虚幻的麻醉? 恰如英尼斯所说:“每一项新的传播技术,不仅给予我们新的思考内容,而且给予我们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我们要意识到VR的“虚拟”本质,并对它可能给人类感知和思维带来的负面作用保持清醒。 二、时空的偏向:期待和隐忧 传播偏向论是英尼斯的经典传播思想。英尼斯把媒介分为时间偏向、空间偏向两类。时间偏向的媒介笨重而耐久,可长期保存但不便大范围运输,适合宗教、仪式的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有助于时间控制和形成等级森严的制度;而空间偏向的媒介轻便而耐久性差,易于大范围运送,适合世俗的、物质的知识在空间上的广泛传播,便于广大地区的治理和帝国的扩张。 当下VR内容海量化、设备轻便化,使其不断克服空间障碍,扩大传播范围;VR设备的迅速更迭体现其时间上耐久性不强,因此虚拟现实的本质仍然倾向于空间偏向。 这一本质为它带来了双面的社会影响。 一方面,VR依托先进的传播技术,并配合沉浸式的独特体验,其信息具备极强的扩张性和感染力。2015年11月,《纽约时报》发布VR纪录片《流离失所》,让受众以第一视角接近战乱地区三位儿童被战争蹂躏的生活,唤起了人们对战乱地区儿童生存境况的关注。可见VR可以加强“地球村”的信息交流和情感联系,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一定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VR也存在以下可能的负面影响:强大的扩张性和感染力使不实信息、低俗内容、负面情绪有了快速蔓延的可能,VR导致的谣言传播、舆论危机也许有更大的杀伤力;作为空间偏向的媒介,VR有可能作用于文化帝国的扩张,居于文化强势地位的国家凭借技术、资金优势,通过VR进一步传播本国文化和价值观念,大力拓展和占领世界文化市场,为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建立造成挑战。 英尼斯的传播偏向论同时表明,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媒介都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文化特征。因此我们要认识到VR的传播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当今人们思维特点和社会关系的反映,而不能完全归因于VR的技术特质。 三、双重的潜能:分权与垄断 作为新兴媒体,VR开创了人机交互新领域,其开放、双向的传播方式允许用户在虚拟情境中采取不同行动,具备一定自主色彩。在Web2.0互动时代和Web3.0的智能浪潮下,VR的平台、设备、功能不断向互动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分权”特征。 另外,VR的兴起不仅是媒介技术的创新,更是传播资源、空间、利益重新划分的变局。处于投资风口的VR产业唤起了媒体行业内外的竞争与合作,其分权特质也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然而目前VR的内容制作成本和设备成本仍然高昂,技术要求高、制作难度大,要真正落地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体现出英尼斯“知识垄断”的观点。英尼斯认为,“通过控制媒介和传播实现社会控制的机制称为知识垄断。”其条件有二:是否占有主要媒介、是否掌握媒介的使用技巧。 VR的高技术、高成本决定了它对科技和资金的依赖,这为商业和政治力量对其进行操控提供了可能。目前向VR领域进军的企业如微软、索尼、HTC等,几乎都是产业巨头;政府的资金也不断流向VR产业。这意味着垄断媒介组织和政府机构将原有的竞争优势延伸到了VR产业中,并通过行业竞争和市场博弈,不断加强主导地位。 从国际的视角来看,国家与地区间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国际传播秩序不平等、数字鸿沟的存在等因素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VR的掌握、运用和普及程度非常不均衡,发达国家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财力开发VR的巨大潜力,贫穷的国家和地区却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 由此看来,VR产业显在的分权特性下暗含着垄断倾向,原有的强弱格局很难被打破,甚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垄断媒介组织继续主导VR产业,不甚发达的的媒介力量想要在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很艰难的。 英尼斯的观点提示我们,传播媒介与权力是互相决定的,对新传播技术的竞争本质上是对社会权力的竞争。在VR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把它看作媒介形态的创新,更要注意到其作为传播媒介的双重潜能——既具备改变社会形态、转移权力中心的潜力;又具备被权力集团掌握和使用、控制社会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可能。 四、辩证的态度:开放与警醒 英尼斯的种种观点,透露出他对现代文明过于依赖传播媒介的现状的深刻认识。这种对科技理性的怀疑精神和对媒介技术的批判思考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但其思想中弥漫着怀旧情绪和对科技发展前景的悲观论调,因此我们对其寓言式的论断也不能照单全收。 我们应树立对待VR乃至一切新媒介形态的合理态度。首先,VR已是大势所趋,拥抱VR,不仅是拥抱一种新媒介形态,更是拥抱一种思维方式和发展可能;同时,基于VR的虚拟本质、时空偏向下的双面意义和“分权—垄断”的双重潜能,我们要对它可能带给人类感知、思维乃至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保持警惕;但也要意识到,VR作为新兴事物,其缺陷不可避免,因此不能因噎废食。总之,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清醒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 随着V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关行业标准、政策法规都需尽快完善,为VR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受众也要在与VR的接触中加强媒介素养,让其为人类的未来服务,而不是对人类进行麻痹和奴役。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发展方向掌握在人类手中。快马加鞭的同时紧握缰绳,我们终将迎来VR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哈罗德·英尼斯.传播的偏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哈罗德·英尼斯.帝国与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史安斌.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J].新闻记者,2016. 4.徐桂权.传播图景中的制度——由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谈起[J].国际新闻界,2004. 5.丁梦琪.新媒体语境下对英尼斯传播思想的再思考[J].新闻世界,2015. 6.杨慧琼,程栋梁.现代性的变奏曲——浅析传播学的第四学派媒介环境学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7.鲍立泉.新媒介群的媒介时空偏向特征研究[J].编辑之友,2013. 8.刘晗,田林.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媒介技术态度观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梁颐.媒介环境学创始人帕特里克·格迪斯思想及学科贡献探赜[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10.何梦祎.媒介情境论:梅罗维茨传播思想再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 11.梁溪.仪式传播观视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D].河北大学,2014.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