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现状
范文

    摘 要:纵观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在如今强调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的语境下,以传播传统文化知识为内核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逐渐出现,但发展却不甚乐观。其中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在内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艰难生存。本文将以近年来比较成功的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圆桌派》为例,探讨文化类网络综艺的现状、浅析文化类网络综艺的内涵、通过《圆桌派》成功的原因为未来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的策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网络综艺;圆桌派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344

    1 我国文化类综艺行业现状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 人进行的一项问卷显示,86.4%的受访者表示对文化类综艺节目较为喜欢,89.3%受访者认为“文化缺失”现象普遍存在[1]。2013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一直建议和支持传统电视媒体,多生产制作以弘扬及传承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为目的的文化类综艺节目。2017年以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国家宝藏》、《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视听方式,贴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展现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的,优秀的,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业的文化综艺热潮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热潮,将是不断观察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受互联网影响下的新一代青年和这个开始改变的世界,他们所蕴含的潜力和创造力,正在登上历史的舞台[2]。

    2 文化类网络综艺的内涵及特点

    笔者认为,文化类网络综艺,即指以网络平台为策划、选题、拍摄和主要播放渠道;受众也为网民,且多为“三高”即“高学历、高消费、高收入”群体;节目内容以知识、文化为核心建构;节目以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受众综合素养,满足受众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综艺类节目形式。不同于其他娱乐类网络综艺,文化类网络综艺主要强调知识分享、讨论和传播,多以单人谈话、多人讨论和分组PK等形式出现。区别于传统的电视文化综艺,依托于网络视频平台的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显然有一些新的特点。

    1)弹幕文化,交流实时。网络视频平台的一大特点即加入了弹幕这一功能,使得网友在观看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态度。一方面,这一机制符合年轻人的视频观看习惯。如今,在年轻人当中,弹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我们通常认为的80后、90后和千禧一代来说,在观看视频节目的同时,观点的表达,意见的输出,对于节目所展现部分内容切实情感的表露,无疑是提升观看体验的极为关键的一部分。而对于内容的调侃,抛“梗”也成为人们之间拉近距离、显示自身在场、并未与群体脱节等意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普及到年轻人的年龄层。另一方面,弹幕的出现无疑使得观看节目时,观众摆脱节目本身文本的交流。

    2)评论投票,反馈及时。区别于传统电视节目,网络平台制作和播出的综艺节目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反馈及时。这个特点使得其在节目制作方面有两点优势。一方面,观众观看数量,播放量以数字形式呈现在下方,数据十分清晰。节目进度条上方的曲线也能准确描述大多数观众的逗留点、兴趣点在哪里,这就能有效的捕捉节目播放过程中的关键点和关键信息。通过数据直观地挖掘节目亮点和爆点,以便于下次的节目在话题、内容上的选择。另一方面观看过程中的小框投票,以及观看后的界面下方观众评论,也可以及时了解观众想法和喜好,以改善下次制作时的质量话题、内容和嘉宾,尽量往观众感兴趣的方向去摸索。也在观众评论留言的过程中进行对于节目内容的二次分享和观点的交锋,体验到超出节目本身的思想碰撞,这也是此类形式对于受众主动性的发掘和探索,能够有效的增强观众观后体验、节目效果和粉丝黏性。

    3)体小量轻,成本较低。由于网络平台的便捷性以及现在满足网站播放要求的摄录设备的普及和平民化,再加上部分网络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规模较小,因此“一人一桌一折扇,四人一桌一香炉”成为这些节目的典型特征。由于主持人和嘉宾的文化水平,生活阅历较为丰富,使得无论是观点分享类还是话题讨论类的节目形式,都能在减少不必要成本的情况下,保证节目质量。如《晓说》、《十三邀》、《圆桌派》,这些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往往都没有很大的场景或是规模,但是无论是主持人高晓松、许知远还是窦文涛都是有一定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的知识分子和公共人物,因此能在简单的场景内分享知识、观点、态度并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由于成本较低,体小量轻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能使得节目在话题选择,节目内容等方面可以根据热点事件,观众反馈等方面进行灵活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收视效果。

    3 文化类网络综艺《圆桌派》节目成功原因分析

    《圆桌派》是一档由窦文涛主持,以优酷视频为网络播放平台的网络自制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了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的“窦式”风格,神侃大千世界的话题,依托于网络,开启崭新的“谈论+互动”节目形式,场景地点多为幽静的茶室、房间为主,嘉宾除了老友外也会请到一些艺人或其他文化界名人。自 2016 年《圆桌派》开播以来,已有四季,凭借精良的内容,得到人们认可,节目在观众心中的印象不断上升,第一季豆瓣评分 8.9分,第二季 9.2分,第三季9.1分,如今第四季虽然有所回落,但也维持在了8.7分,节目一直维持在这样的高分状态,并且曾获得豆瓣年度最佳文化节目,可见观众的喜爱。区别于其他文化类网络综艺,圆桌派有许多鲜明的特点,而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类网络综艺的标志。在文化类网络综艺内容、形式、制作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圆桌派》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去审视文化类网络综艺的创作。

    4 《圆桌派》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启示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技术、产品高度变化,受众注意力极度被稀释的情况下,传统媒体的节目收视、经营情况不甚乐观。传统媒体行业的危机萦绕在眼前,在每一个从业者的嘴边、心上。媒体融合、媒体转型迫在眉睫,传统的文化类综艺也是如此。另一方面,部分网络类文化类综艺由于投入低,成本低,粗制滥造无人感兴趣,得不到曝光。或过于浮躁流于形式,起不到该有的启蒙受众、涵化培养作用。因此,我们或许从《圆桌派》的成功中能窥见一些经验,以指导未来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创作,或至少对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给予启发。

    参考文献

    [1]张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新闻传播,2017.

    [2]孫佳山.被高估的文化类综艺——光鲜背后的深层行业困境和复杂时代背景[J].艺术评论,2018.

    [3]李正良,田淼琪.我国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媒介生态学审视[J].电视研究,2017.

    [4]纪腾飞.2013-2015年原创文化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媒介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5.

    [5]杨萌珂.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的创新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6]马志浩葛进平.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J].2014.

    [7]王丽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互动传播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8]王岩.泛文化类节目的内容生产与叙事策略——以优酷《看理想》系列为例[J].2019.

    [9]王欣颖.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圆桌派》的传播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10]王燕.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引导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刘太兴(1984-),男,汉族,重庆云阳人,云阳县融媒体中心,初级,研究方向:新闻传媒。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