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 |
范文 | 柴龙 张满 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内容 将60例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对照组采用为血栓通静滴、甲钴胺口服的方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针灸;穴位注射;突发性耳聋;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4.4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8-0054-02 突发性耳聋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目前是耳鼻喉科、听力科、针灸科是一种常见的急症。临床上多采用神经营养、血管扩张、激素等药物治疗。而传统针灸、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6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均为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患者,年龄范围18~65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最短3 d,病程最长15 d。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规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暴聋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耳鼻咽喉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2]级标准按WHO听力障碍分级。 1.3 纳入标准[3] ①符合诊断标准:不属于非遗传性、外伤因素所引起耳聋②耳聋患者为单侧发病③发病时间在小于等于15天患者④发病后未使用其他治疗或疗效不佳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3]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先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功能性聋以及听神经瘤的患者②耳部伴有中耳炎感染的患者③治疗期间配合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④由于患者个人耐受或外界原因,不能坚持治疗或随访。 1.5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采用0.9%生理盐水250 mL(可立袋、国药准字H2033939)+注射用血栓通500 mg(晨钟牌、国药准字Z20025652)、静滴、每天1次,甲钴胺胶囊(护佑牌)0.5 mg、口服、每天3次;共15 d;治疗组采用选穴上参照《针灸治疗学》配穴[4]以及颈夹脊(颈4-6夹脊)[5],穴位定位参照《经络腧穴学》[6]取穴如下:单侧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率谷;双侧颈夹脊,风池穴。操作方法:针灸针选用华佗牌,选1.5寸不锈钢毫针,耳门、听宫、听会均直刺1寸,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8寸,颈夹脊穴直刺0.8寸,中渚穴直刺0.5寸,率谷平刺0.5寸,针刺手法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灸法:选用清艾条,以灸耳门、听宫、听会、颈夹脊穴(颈4-6夹脊)为主,剪硬纸板切口,铺于施灸部位,剪切艾条,大小约为15 mm×10 mm艾柱,针柄上的艾柱与患者皮肤相距20-30 mm,不更换艾柱,燃尽后待灰烬余热消失后移除,配合针刺施灸,治疗共15 d;穴位注射选用复方当归注射液2 mL+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取穴双侧肾俞或双侧阳陵泉,交替取穴,每天1次,每穴注射1.5 mL,治疗共15 d。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显效:听力基本恢复至正常;有效:听力提到10dB以上,耳中不适感减轻;无效:听力提高不足10dB。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本研究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耳鼻喉科、听力科的常见病,特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听力性损害,患者的听力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可伴有耳鸣和眩晕,无其他颅神经损害。西医研究报道认为,血流学障碍致耳蜗血液循环改变是最主要的病因;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主要采用扩血管和营养神经治疗;血栓通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脑血管、内耳局部循环,有利于内耳血管淤塞的解除,从而使耳蜗血氧供应增多,促使听力恢复。甲钴胺[7]为维生素B12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及神经髓鞘的合成,进而受损的周围神经得到修复;临床疗效欠佳,见效慢。 中医学对耳聋、耳鸣早有认识。《诸病源候论》曰:“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气血,兼受风邪,损于肾脏,耳精脱,精脱则耳聋”。实证常因外感风热或内伤情志、饮食,致痰湿内生,气郁化火,循经上扰、蒙蔽清窍所致。针灸从古至今治疗耳聋、耳鸣有一定的疗效。耳为手、足少阳经所辖,耳门、听会、阳陵泉属手、足少阳经,听宫为手太阳与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气通耳内,具疏散风热、聪耳启闭之功,为治耳疾要穴;配手少阳经局部的翳风穴,与循经远取的中渚、侠溪相配,通上达下,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风池、率谷以清利肝胆、净除经络之邪。肾俞以益肾固经,开窍聪耳,颈夹脊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利耳窍。针灸具有疏经通络,温经活血作用,而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活血化瘀,维生素B12注射液营养神经,加之穴位功效疏通经络,可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2]许庚.耳鼻咽喉科疾病临床診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 [3]张荣媛,何天有,秦晓光,等.温针灸治疗感音性耳聋42例[J].刺灸聚英,2012,28(1):50. [4]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 [5]周德安,严华.针刺治疗神经性耳聋98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9,18(5):29. [6]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4. [7]刘振.秦黎虹.颈项针结合耳周腧穴治疗突发性耳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4):531-532. (收稿日期:2018-04-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