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自媒体时代用户媒介素养问题研究
范文

    【摘要】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信息资源不足问题的同时,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自媒体内容具有虚假性,有的甚至具有危害性。因此,用户应以科学的信息观为指导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管理水平,同时约束自身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盲目、极端行为,共同维护健康的信息传播环境。

    【关键词】自媒体;信息观;媒介素养

    【作者单位】万先梅,江苏海事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4年度立项课题“网络环境下建立校企校际动漫教学实践实训共享资源库研究”,项目编号:2014-R-31695。

    随着新型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成为互联网领域发展的新风向,其强大的空间整合能力不仅带动了信息消费,更引起了传媒业变革。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信息能够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自主地提供信息、分享信息;各种形式的自媒体迅速兴起,开辟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

    一、自媒体时代的用户媒介素养

    自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介和互联网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在传播过程中强调用户个体的重要性,并明确用户是信息内容生成及传播的主体,这种新型信息传播理念掀起了传媒领域的新变革。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这个时代对作为传播主体的用户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

    随着以流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电影行业的发展,英国学者率先提出了“媒介素养”学说。该学说一经发起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模式由最初的“免疫范式”过渡到“分析范式”,现在则逐渐倾向于“破译范式”。传播设备的改良、媒介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更容易接受新媒体,他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因新媒体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当前的媒介素养研究领域非常关注自媒体,因为社会大众不仅是信息消费的主体,也是信息内容生成和传播的主体[1]。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信息传播的主体(媒体)和信息传播的客体(用户)两大层面,且大多数以对后者的研究为主。学者普遍认为,所谓的媒介素养就是面对各种媒介传播的纷繁芜杂的信息时,用户的理解能力、选择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部分学者认为媒介素养还应包括用户的信息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有学者专家提出,媒介素养的培养过程要注重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要侧重对信息的批判和质疑而不是盲目认可、选择。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国内媒介素养研究领域越来越重视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权利及行为,并认为权利赋予和行为约束理应成为提升用户媒介素养的重要内容,进而规范整个传媒领域的发展。

    2.新媒介素养与信息传播

    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使人人都有成为信息传播主体的可能。随着更多新型传播平台如微博、微信等的出现,公众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阐述观点,抒发意见;移动终端的多样化、网络应用技术的迅速崛起,也为信息传播创造了更多样化、更快捷的传播途径。自媒体数量庞大,其拥有者大多数为“草根”平民,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随心所欲”的空间。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自媒体无视自身的道德底线,过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或者点击量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其所传播的信息失真。因此,在面对自媒体传播的纷繁芜杂的信息资源时,我们必须严格区分、谨慎对待。

    新媒介素养是媒介素养培养过程的阶段性目标,是指在社交网络革命、互联网革命和移动革命的背景下,个人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构建更大、更好的社交网络,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一方面,自媒体赋予了大众更多参与信息资源创造及传播的机会;另一方面,自媒体隐匿性强,其所传播的信息具有不同程度的碎片化特点 [2]。因此,面对纷繁芜杂的自媒体信息,用户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新媒介素养,不仅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避免盲目和极端行为。国内目前的自媒体环境,其传播主体、受众群体成分比较复杂,传播环境过于自由开放,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种种因素使得培养并提高社会大众的新媒介素养成为我国公民媒介素养培养的重点。只有提高用户的新媒介素养,社会大众才能更好地享受当前自媒体带来的信息快捷性和便利性。

    二、用户树立科学信息观的重要性

    作为自媒体的主体,用户越来越依赖各种媒介,如信息查询媒介、信息发布媒介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的媒介使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及信息分析能力虽然在提高,但信息资源的纷繁芜杂亦加大了其进行信息选择的难度,因此,用户亟须培养科学的信息观。

    1.互联网思维需要正确的信息观

    作为联系用户与终端的互联网,其信息传输能力与服务能力的提高改善了以往信息资源传播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飞速向社会领域、生活领域渗透。在互联网不断优化的背景下,自媒体平台得以构建,用户开始成为自媒体平台的发布及传播主体。用户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工作资源和生活资源;另一方面可以生成信息资源并通过网络传播影响他人甚至整个社会[3]。这强调了用户在信息传播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树立科学的信息观不仅能发挥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极大地促进用户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发展。

    2.中国社会转型期呼唤和谐的信息观

    当前,我国处于转型的关键期,传播环境也在转型。各种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不同程度被削弱,“强效果论”成为历史。在交互式的信息传播媒介作用下,用户可以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提出意见、发表看法。受用户信仰、价值观、利益需求等方面的影响,这种自由的社会话语权在某些时候甚至会引发各种舆论风波,虽然有些负面信息常常令我们措手不及,但是经过意见领袖引导,经过各方辩论形成民意,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大多数会被消解。值得指出的是,这种民意更多体现的是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社会个体的普遍关注与意见,而非个人喜好。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和谐、科学的信息观,可以增进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文化认同,进一步形成统一的社会价值观[4]。

    3.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平衡的信息观

    自媒体让人们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便利。用户通过自媒体平台,能更全面、快捷地获取和创造信息资源,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在发挥其参与者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共享文明成果。随着信息传播的迅速发展,素质教育领域开始关注媒介素养的培养,力求以更积极、更客观的信息观为导向,引导社会大众更好地参与信息传播、分享信息。不仅如此,媒介素养逐步被上升到国民素质培养的高度,是新形势下中国实现强有力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撑之一。

    在媒介素养培养过程中,人本理念和科学性是其教育重点。前者强调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要人性化地进行信息处理,要传播健康、积极的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信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后者则强调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正确理解信息,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发现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

    三、用户媒介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信息观构建

    美国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强调,空间重组是信息化的核心。就信息空间而言,其共包含三个层次,依次为电子互联、核心与节点、主导型管理精英空间组织。对电子互联来说,只要存在同一信息编码,如统一的目标及价值观念,各个节点即能相连成网。自媒体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现实空间和信息空间枷锁,其通过各种话题、媒介技术给予大众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随着传播技术及传播环境的发展变化,自媒体打破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空间限制。因此,我们应该站在社会的高度去思考信息观的构建问题。笔者通过研究,从渠道构建、主体构建、权威构建三个层面阐述如何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1.渠道构建:伦理约束与法律规制并重

    信息技术在自媒体发展中至关重要。此外,以多样化信息技术建立的平台如信息共享平台、信息聚合平台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这些媒介平台交互影响,用户在接受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传播信息资源。在媒介平台的作用下,信息技术不仅有效拓展用户群体、接受信息反馈,还通过“媒介迷思—媒介文本”的方式描述现实世界,进而塑造新的社会身份,创造新的社会关系,赋予社会全新的意识形态[5]。这种信息技术看似平等,实则充斥着众多的不平等。新型信息技术赋予社会大众知情权及监督权,让他们不受经济实力及权力的限制,参与到信息创造和传播中来,但在媒介平台中意见领袖仍起到主导作用,普通用户的信息观会受到这些意见领袖功利性行为的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信息观。无论所处哪个社会,话语权产生后即会受到各个程序的干预,被筛选、被控制,甚至被二次分配。

    因此,培养媒介素养,必须引导用户建立正确、科学的信息观。保证传播载体本身的公平性才能保证不同传播载体之间传播信息的公平性。如果缺少制度规范,媒介平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会处于无序状态,一些带有极端个人情绪的传播甚至会引发社会问题。

    网络规制主要包括法律规制、市场规制、社会规制和伦理规制,四者分别通过强制性惩罚、价格、声誉及物理负担来约束网络信息传播行为,彼此之间既存在差异又相互联系。当前,我国自媒体规制主要以法律规制、伦理规制为主。我们在规制过程中应坚持诚信自由原则、平等尊重原则及自律原则,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法律规制对各种不恰当行为如造谣诽谤、蓄意中伤等予以惩治,从而为用户的自媒体传播提供良好的环境。

    2.主体构建:培养自由、个性的信息观

    当前,互联网繁荣背后的用户自我迷失问题不可小觑。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界限的模糊,使用户受各种冗余信息、虚假信息的影响,其媒介素养难以提高,自媒体传播效力不断减弱。受媒介环境的影响,用户更倾向于被动性地从大量信息中挑选信息,而不是从思维、情感的角度出发,主动地生成信息。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最核心的人类主体性,但自由的存在应以对他人的无害性为前提。自媒体时代,用户应秉持独立自主的精神,主动生产信息、消费信息、传播信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用户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抵制低俗、失真信息,防止信息过载,降低“意义内爆”的干预[6]。“法兰克福学说”也提出用户个体化信息识别能力在媒介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认为用户只有具备信息识别能力才能在文化工业浪潮中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不被同化。

    3.权威构建:追求客观、权威的信息观

    受责任感驱使,大众媒介虽然能有选择性地传播信息、报道新闻、引导大众关注点,但在自媒体环境下,动力机制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偏移[7]。在自媒体平台中,用户往往成为新的议程设置者,其通过娱乐性的方式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传播,辅以意见领袖的“大V”效应,迅速传播和聚集信息。这种动力机制虽然提高了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动性,但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众多“舆论倒逼”现象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新型机制潜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

    受自媒体的影响,社会信息的公开化程度提高,公众能够简单地追踪事情的真相。但自媒体主体众多,在议程设置的过程中,不同主体的动机也不一致,或为私事,或为牟利,或求权,往往会扭曲事件的真相。近几年,在我国发生的典型舆论风暴事件,其社会媒体对抗性显著,网民对众多媒体发布的“权威信息”持质疑甚至嘲讽的态度。

    可以说,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用户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亟待正确、权威信息观的引导。因此,主流媒体应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原真相为原则,坚定立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哗众取宠,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传播的公平性、公正性及权威性,找寻真相,还原事实,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用户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1]宋全成. 论自媒体的特征、挑战及其综合管制问题[J]. 南京社会科学,2015(3):112-120.

    [2]穆建亚. 自媒体语境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 中国出版,2015(7):57-60.

    [3]王晓敏,杜通. 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 艺术教育,2015(6):68.

    [4]李黎,孙文彬,汤书昆. 自媒体时代的新媒介素养研究[J] . 出版广角,2014(12):63-65.

    [5]杨晓宁. 自媒体时代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探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8):61-62.

    [6]贾宁. 论自媒体时代下提高公民媒介素养的必要性[J]. 新闻传播,2014(11):27-28.

    [7]吕克,王宝权. 微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 出版广角,2016(1):81-8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