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会计剩余控制权分配的博弈分析 |
范文 | 摘要:会计剩余控制权是会计准则留给企业规避风险的权利,在我国公司中,会计剩余控制权在股东与管理者之间进行分配,根据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博弈分析,本文发现在有限期条件下,即使管理者是“诚实的”的初始概率非常小,只要股东对高质量管理服务提供的“溢价”足够高,管理者也会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而在无限期条件下,只有当高质量管理服务带来的“溢价”高于损害股东利益的所得时,管理者担心降低管理服务质量会损失这种溢价,他才有动力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 关键词:会计剩余控制权 ?有限期预期条件 ?无限期预期条件 激励与惩罚模型 在企业剩余控制权中,会计剩余控制权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会计剩余控制权是在财务决策中运用企业剩余控制权,进一步在财务报告上体现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契约,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不完备性、刚性,在制定、修订及执行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均存在巨大的交易成本。对于复杂的经济环境,不是任何具有有限理性的利益相关者所能完全认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各利益相关者来说,只能按照一般性会计规范做出相应的市场规范,而特殊的会计规范只能由企业自己决定。而这些由企业自主决策的特殊会计规范便构成了企业的会计剩余控制权[1]。 会计剩余控制权的缔约双方是管理者与股东,会计剩余控制权的履行是以缔约当事人中,管理者的声誉资本为基础的。由于声誉资本的积累是以管理者过去的行为记录和履约历史情况为基础的,因此,当管理者声誉资本的价值收益超过其从违约行为、偷懒和错误行为中获取的利益时,声誉损失的威慑就足以促成契约的执行[2]。不同于法律机制规定了交易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大致范围,声誉机制负责的是契约中没有规定的或难以规定清楚的事项[3]。相较于法律机制和产权制度等实现机制,声誉机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特别是在难以有效执行法律机制的情况下,声誉机制的存在更加必要。 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管理者存在损害股东利益,增加其自身利益的动机,为了更详尽地分析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博弈,本文将管理者与股东的惩罚与激励模型分为有限期预期条件和无限期预期条件两种情况[4]。 1 有限期预期条件下的惩罚与激励模型 有限期预期条件下的惩罚与激励模型基于的假定是:在一个时期中,从股东的观点出发,他们认为管理者具有利用会计剩余控制权损害股东利益的动机和机会主义行为。具体来说,管理者可能是“诚实的”,不愿意声称维护股东利益却损害股东利益,或者,管理者维护股东利益的成本并不超过损害股东利益成本的。由此,管理者被分为两种类型:“诚实的”和“不诚实的”。假定“诚实的”管理者总是维护股东利益的,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不会利用会计剩余控制权牟取私利;而“不诚实的”管理者存在两种行为策略,一种是维护股东利益,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另一种是不维护股东利益,提供低质量管理服务,利用会计剩余控制权牟取私利。 在有限期预期条件下,为了简化模型,考虑两个时期的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假定只有管理者知道自己的类型,那么,“诚实的”管理者总是提高高质量管理服务,而“不诚实的”管理者的行为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从一开始便坦诚自己的类型,在第一期就提供低质量管理服务。如此一来,股东便会推断他是“不诚实的”,因此,预期他在第二期也不会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但是,另一种策略可能是,“不诚实的”管理者在第一期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力图使股东认定他是“诚实的”。于是股东预期他在第二期仍会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并愿意为此付出高价。在这种策略下,“不诚实的”管理者通过在第二期高价格时提供低质量管理服务而榨取其声誉。这种策略在第一期承受的损失是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对声誉进行投资所造成的履约成本增加,而在第二期可以得到来自声誉的收益补偿。 在每一个时期(t=1,2),管理者在高质量管理服务(q=1)和低质量管理服务(q=0)中进行选择。高质量管理服务的成本为c1,低质量管理服务的成本为c0,其中c1>c0≥0。如果股东购买管理服务,其每一时期的平均效用为θqt-pt,如果股东不购买管理服务,其每一时期的效用为0。管理者有两种可能的类型:“诚实的”(概率为x1)和“不诚实的”(概率为1-x1)。管理者知道自己的类型,而股东并不知道管理者的类型。“诚实的”管理者总是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不诚实的”管理者会最大化其跨期利润,特别是,他总是在第二期提供低质量管理服务(因为成本低,而且保护声誉是无用的)。 在每一个时期开始,管理者报一个价格(p),然后挑选一种管理服务质量(q)。股东只能观察价格,在一个时期结束之后才能知道管理者的管理服务质量。为简化,省略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讨价还价的过程,假定,在给定时期股东或者全部接受管理者提出的价格,或者全部不接受。为了寻找独立于第一期价格的均衡行为,将存在一种均衡状态,在这一均衡中,第一期的价格p1不传递任何信息。首先选取任意的第一期价格p1,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讨论“不诚实的”管理者的行为选择,最后再来确定管理者在第一期将收取怎样的价格。 假定股东购买管理服务,通过提供低质量管理服务,“不诚实的”管理者能够节省的成本为c1-c0。在第一期期末,股东知道管理者是“不诚实的”,那么第二期管理者的利润为0,根据预期第二期管理者会提供低质量管理服务。管理者如果在第一期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那么他在第二期最多能获得的利润为δ(θ-c0)。这是因为,在第一期期末,股东认为管理者是“诚实的”,并愿意支付θ;然后,管理者在第二期榨取声誉,获得的利润为θ-c0。 如果c1-c0>δ(θ-c0),那么,“不诚实的”管理者的占优策略是:在第一期提供低质量管理服务,此时,第一期管理服务的最高价格是p1=θx1。但是如果c1-c0<δ(θ-c0),与其诚实声誉价值收益相比,当提供低质量管理服务而节省的成本较小时,在第一期“不诚实的”管理者极有可能对“诚实的”管理者进行模仿,进而提供较高质量的管理服务。这能够成为均衡,如果在第一期,两类管理者提供的管理服务具有相同的质量,那么,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观察管理服务质量不能获得。于是,股东在第二期遇到“诚实的”管理者,得到高质量管理服务的概率仍然是x1。因此,股东愿意支付的价格为E(θq2)=θx1。上述推导证明,只有当c1-c0<δ(θ-c0)时,“不诚实的”管理者才愿意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如果满足这一条件,在榨取声誉前的一个时期,管理者确实会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当然,管理者的诚实不能被股东完全认定。但是,管理者保持了不确定性,这使他在第二期可以按价格θx2销售其管理服务。 2 无限期预期条件下的惩罚与激励模型 建立和完善惩罚机制,对管理者声誉进行管理,这是对降低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者的市场惩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保持高质量管理服务。管理者的市场惩罚与“质量溢价”模型的思想基础是:在重复博弈中,股东能够用终止购买管理者所在公司股票的方式,或通过董事会解除与管理者聘约来对管理者降低管理服务质量作出回应。通常情况下,只有当高质量管理服务能够得到合理“质量溢价”时,这种反应才能构成对管理者的惩罚。 在无限期预期条件下,假定: ①股东会无限期重复购买管理服务,T=1,2,3,…,令δ= 表示贴现因子,0 ③对于自己的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者事先已知道,只有得到管理服务之后,股东才能了解管理服务质量,也就是说,在t+1时期,股东才能了解t期的管理服务质量。 ④根据管理者的声誉,股东对其管理服务质量形成预期,在t-1时期,管理者根据所选择的管理服务质量来衡量t时期的声誉Rt,Rt=qt-1,因此他们预期qt=Rt。假定R1=1(股东先假定管理者在第1期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而此时,管理者的价格为p1,管理者总是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并一直索取同样的价格。如果管理者在某一时期降低了管理服务质量,而股东只能在购买后,即这一时期的滞后期发现,因此当期管理者还是可能索取价格p1,但股东可以通过出售管理者所服务公司的股票或者解聘管理者来对其实施惩罚。 ⑤股东相信管理者一旦由高质量管理服务转变为低质量管理服务,就不会再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如果管理者选择高质量管理服务,那么价格为p1,管理者所获得的跨期利润为:(p -c )(1+δ+δ +……)= =( )(p -c )。 如果管理者索取价格p1,却提供低质量管理服务,那么当期能获得的利润是p1-c0,而在此后各期获得的利润将为0。均衡的必要条件化简为:p1-c1?叟r(c1-c0)。 因此,为了进一步使管理者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者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足够的“溢价”,与其成本c1相比,价格p1至少高出r(c1-c0)。对于管理者来说,如果通过降低管理服务质量的方式欺骗股东,管理者当期的收益为服务成本的节约额:c1-c0。但是,他将失去未来所有的“溢价”:(p -c )(1+δ+δ +……)= 。 当(p1-c1)/r>c1-c0时,理性的管理者会从股东的利益出发保持管理服务质量,不会利用会计剩余控制权损害股东利益。通过上述推导,本文发现这一模型的理论前提是:与损害股东利益的所得相比,只有当高质量管理服务带来的“溢价”较高时,管理者担心降低管理服务质量会损失这种溢价,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有动力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 随贴现率r的提高,最低限度质量溢价r(c1-c0)也在不断增加。这是因为,平均每一单位时间的利率是给定的,那么,平均每一时期的利率随时间间隔延长而提高。假定时期之间的间隔延长,股东花费在观察过去的管理服务质量上的时间将会增加,因为管理服务质量的降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被观察到,管理者就会产生降低管理服务质量的动机,为了防止管理者降低管理服务质量,必须提高“质量溢价”。因而,人们可以得到一个均衡,在这个均衡里,因畏惧股东的惩罚,管理者需要保持高质量的管理服务,只有较高的管理服务质量,股东才会重复购买其管理服务。“质量溢价”就是未来管理费用损失所造成的代价超过现期降低管理服务质量所带来的成本节省的部分,在无限次重复博弈条件下得到这种均衡。 3 结论 根据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博弈分析,本文发现在有限期条件下,只要股东对高质量管理服务提供的“溢价”足够高,即使管理者是“诚实的”的初始概率非常小,也会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而在无限期条件下,只有当高质量管理服务带来的“溢价”高于损害股东利益的所得时,管理者担心降低管理服务质量会损失这种溢价,他才有动力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Fama.E,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8,88(2):288-307 [2]雷光勇.会计契约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86-287. [3]马葵.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与会计规则的分类治理模式[J].生产力研究,2010(5):238-239. [4]李连军,审计市场中的信号显示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1):53-60.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会计信息质量测度及监管创新研究”资助,基金编号:10BGL015,立项者:袁建国。 作者简介:宋文娟(1984-),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