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经管类学生理论创新与创业实践的结合
范文

    裴宁+王琦瑶

    

    摘 要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大学教育不断改革,学校旨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教授更多有用的知识,迎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如今创业这个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经管类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培养创业能力的部分问题,最后,对高校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课程 经管类大学生

    教育的提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保障,而创业教育的加强是建设可持续发展、迎合全球发展大趋势的人才资源的保障。[1]

    据2016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765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近16万人;本科生自主创业比例占3%,创业存活率在42.2%左右。深化高等院校对创业创新课程教育的改革,是驱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高效率发展的保障,是督促高等教育全面改革、促进高等院校毕业生更好地获得创业就业生活重要的一步。

    一、创业能力的构成分析

    创业能力是一种融智商、情商和财商为一体的综合能力。[2]创业不同于就业,它是一种由创业者个人或创业团队发起、维持和发展,并以利润为导向的有目的的商业行为。就课程设置而言,经管类学生均修过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学科。

    创业和创新是两个无法分开的字眼。众所周知,创业需要创业者具有多方面才能,而创新能力是决定创业行为是否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创业管理课程是各高校经济管理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主修课程,这门课程主要研究企业管理层的创业行为,研究企业管理层如何将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付诸实际。但是,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并不等于进行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个体系,并不是单一的一门课程就能构建的,而是由一系列相关的课程共同完成的。

    创新管理课程就是对创业管理课程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创新管理课程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头脑风暴,为实际问题找寻解决的措施。学生通过两门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双管齐下的作用,既学到了创业创新理论知识,又能自主进行创业活动,两门课程的老师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原动力。

    二、创业能力的问题分析

    大学创业创新教育并非只面向经管类学生。由于非经管类学生与经管类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不一致,对其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有所不同。

    近年来,国家推出多项政策推动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例如,创业计划大赛迅速成长为一项大学生展示创新创业成果的全国性赛事。各高校都会举办大型创业大赛,设置丰厚的奖励和企业赞助资金,鼓励不限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

    然而,举办比赛不代表学生的创业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这样的教育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组织的创业大赛往往缺少专业人员教授创业流程,比赛流程与实际创业的流程有一定的差距,评审委员的专业性有限,导致创业大赛的质量参差不齐,参赛选手在创业水平上的提高仍受限于理论知识不足。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制定并发放了调查问卷。本研究问卷共发放60份,有效问卷60份。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受访者交代问卷的使用目的及使用说明的告知,帮助受访者进行问卷作答;第二部分测量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第三部分为主要变量的测量条目。在本次调查的60人当中,有19名男生,占31.7%;有41名女生,占68.3%。其中经管类学生有31人,占51.7%,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有18人,占30%;非经管类学生29人,占48.3%(如表1)。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上过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同学中,在“如果你想创业,你最希望得到学校什么帮助?”这一问题上,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了“创业资金或场地支持”,而没有上过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同学中,有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听过创业课程的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实施创业行动来说,他们认为创业资金和场地的支持才是他们需要的。而相比于没有上过创新创业课程的同学,基础知识就成了创业的“拦路虎”。可见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也可以看出理论知识和实际可操作性是创业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创业是一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社会活动,仅仅是理论知识根本不足以支撑创业,但没有建立在理论知识上的硬闯、蛮干,也非明智之举。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高校应该实施的创业教育。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建议

    第一,增强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学习。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从问卷调查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成功创业者、企业管理专家以及风险投资或银行管理人员是校外人员聘用比较好的选择。学校还应注意甄别外聘人员的专业性,避免出现鱼龙混杂的人员进校传播不利于学生的信息。

    第二,加大对创业资金和场地的支持。创业大赛在我国高校较为普遍,但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尚流于形式。学校可以考虑由校外机构提供平台,由校内老师负责监督和指导工作,由学生会或社团同学组织参赛选手与指导老师之间进行定期交流沟通。这样一来不仅保障了大赛的质量,也提高了大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激发更多学生参与的热情。

    第三,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形式,监督落实课程质量。在创业课程中每个学生有机会切身参与到创业活动中,但一个班级的学生创业方向千篇一律,大多数学生选择服务业,完成课程目标是学生的主要心态,难免有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嫌疑,卖食品却忽视食品质量、卖生活用品却在淘宝网上购买真伪不明的低价产品。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产品质量不高和山寨品泛濫一直被西方国家诟病。如果这些问题不从我们大学生的基础教育着手,那么真不知中国的产品质量何时能让国人放心,中国的山寨品何时能变成“中国创造”。

    (作者单位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裴宁(1996—),女,吉林长春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王琦瑶(1996—),女,吉林白城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过勇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EB/OL].光明网,http://roll.sohu.com/20111 028/n323778647.shtml,2011-10-28.

    [2] 李琼.商科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及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1 (12):14-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