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张奠宙 赵小平 《文汇报》12月19日,《笔会》新开《世说新语》栏目,摘引了林语堂先生写于1933年4月《语言学论丛》前言中的话,林先生对自己的1923-1924年的旧作有如下之评论: “这些论文,有几篇是民国十二、三年初回国时所作,脱离不了哈佛架子,俗气十足,文也不好,看了十分讨厌,其时文调每每太高,这是一切留学生刚回国时之通病,后来受《语丝》诸子的影响,才渐渐知书识礼,受了教育,脱离哈佛腐儒的俗气,所以现在看见哈佛留学生,专家架子十足,开口评人短长,以为非哈佛藏书楼之书不是书,非读过哈佛之人不是人,知有世俗之俗,而不知有读书人之俗,也只莞尔而笑,笑我从前像他,这几篇中能删改的字句,已被我删改了,” 读到“非哈佛藏书楼之书不是书,非读过哈佛之人不是人”一句,联想到如今教育界也有此风,有些人自己并没有脚踏实地做多少实事,还没有了解教育改革的困难在哪里,却每每用太高的论调,评说这个不对,那个不是,“莞笑”之余,不免沉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