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岗位分离在贷后管理中的应用 |
范文 | 周磊 摘 要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商业银行在对公信贷业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贷前调查、客户评级、项目评估、额度授信、信贷审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优化信贷管理流程,理顺贷前、贷中、贷后的关系,是提升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岗位分离 信贷 管理 一、商业银行行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公信贷部门对贷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信贷人员总是认为在贷前做好尽职调查,贷款成功发放就可以了,至于在贷款发放后,信贷客户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经營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风险,银行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而不能主动去了解企业在信贷生命周期中的全经营过程。二是贷后检查多数流于形式,商业银行于2016年印发了大中型及中小企业贷后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人员基本上就按部就班地把文件中所列内容在形式上填写完整,对于相关个性化的指标不能按“一户一策”的检查方案进行个性化的了解,并从中发现问题。三是贷后管理队伍建设薄弱。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由信贷人员兼职去做,只有少数几个大中型客户配有专职的贷后经理,但专业化程度不高,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不能准确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没有一支高效的贷后管理队伍,贷后管理的相应职责也就难以有效落实。四是贷后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不明确,贷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贷款质量的好坏只有在贷款生命周期结束后才体现出来,激励政策不到位,导致贷后管理的执行力不强。五是信贷人员的素质整体不高,学习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信贷拓展与风险控制的需要。除此之外,基础管理薄弱、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也普通存在于信贷工作中。 二、实行贷前、贷后岗位分离的意义 近年来,商业银行一直在推行设立专职的贷后管理岗位,改变过去由客户经理负责信贷业务的做法。通过市场营销岗与贷后管理岗的分离,实现贷后集中管理,这样有利于突出贷后管理的独立、主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对提升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营销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贷前、贷后岗位分离,能够提升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更加专业化,优化信贷业务流程,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提升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营销服务能力,增强对公信贷人员营销时的谈判能力,合理利用资源和产品的能力,增强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系统整体市场的竞争力。三是通过岗位分离,有利于提升对公业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实现贷后集中化管理,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对信贷客户风险的识别、分析、判断和防范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促进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 三、贷后管理岗位如何分离 (一)建立一支专业的贷后管理队伍 贷后管理工作是一项期限性强、专业程度较高的工作,不仅需要多层面、广泛的风险信息,还要依靠贷后管理人员专业的风险判断与决策,更需要有化解风险的措施。 (二)明确贷前、贷后的管理职能 在信贷工作中,有效地将贷前、贷后职能分离,明确贷前工作主要负责市场营销、拓展,包括贷前营销、授信方案设计及申报、授信条件落实、贷前押品核实管理,做好贷后管理阶段的辅助工作。 (三)对大中型客户以团队的方式进行贷后管理 对于大中型信贷客户来说,贷后管理工作要求更加专业、涉及的面更加广泛。因此,在贷后管理中实行岗位分离,可以先在大中型客户的贷后管理工作中实行,而对于中小企业客户的贷后管理,可以采取客户经理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管理,即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归还的全生命信贷流程管理。 四、贷前、贷后岗位分离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一)岗位分离的管理组织架构设立 在不同的组织架构上采取不同的设置:在管理机构层面,可以设立专门的贷后管理团队,负责本条线大中型客户的贷后管理工作;在经营层面,可以设置贷后管理岗直接负责贷后管理工作。 (二)配备风险经理岗位 建立一支客户经理队伍,并配备一名有经验的风险经理,要求其具有工作适应能力,能够胜任贷后管理相关岗位工作。 (三)加强绩效考核 一是对贷后管理包括人员设置、制度建设、风险控制、管理效率等方面的考核工作。二是对责任人的考核,主要考核风险事项的报告、资产分类的准确性、调整信贷策略、押品管理等方面的考核。 五、岗位内部机制的建设 实行贷后管理岗位分离,需要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措施的支持。 (一)贷前、贷后相互制约、相互联动 积极培养先进的信贷企业文化,充分认识到市场营销与贷后管理的联动关系,建立信贷营销与贷后管理良性机制,树立科学、先进的信贷文化理念,克服“重贷前、轻贷后”的管理理念。 (二)优化贷前、贷后操作机制 制定贷前、贷后体系化分离的操作机制,实现信贷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 (三)完善贷前、贷后信息管理机制 根据贷前、贷后岗位不同及工作的操作流程环节,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的建设,对信贷客户的信息管理、企业经营指标、资金流向跟踪等的监测,提升贷后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与工商、税务、司法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合法性。 从目前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运行模式来看,贷前、贷后的岗位分离已成为一种经营趋势。因此,随着信贷岗位分离的需求,商业银行将不断完善岗位分离模式,将贷后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为建行石嘴山分行) 参考文献 [1] 赵阳.关于商业银行如何加强中小企业贷后管理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2] 倪海青.中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制度变革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