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并账 |
范文 | 李欣慰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管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事业单位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基本建设数据计入基本帐户,对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的必要性,并且就如何做好会计处理展开讨论,最终对基建并账会计处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的核算模式进行展望。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基建并账;会计处理 在事业单位会计领域革新如火如荼的当下,新会计制度无论在财务管理的效率还是管理水平上都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基本建设数据计入会计大账的创新型会计处理模式,在保护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上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并账的必要性 目前,传统的基本建设简单并表计入会计大账的处理方式已经无法彻底满足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为了能够全面、准确的对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作出及时反馈,新会计制度下的基建科目并账势在必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基建并账是与改革开放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重要措施,它在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效率及财务风险的规避防范上均起到重要作用[1]。 (一)基建并账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在事业单位尚未实施基建并账之前,事业单位的基建数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通过简单的会计并表方式计入行政帐户,具体的会计科目核算处于一种脱离基本业务核算的无力状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业单位只有基建资产、债务情况以及收支情况等简单的基础信息在基本财务报表中体现。这往往也就使得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中许多反映事业单位原有资产和收益的会计信息十分模糊,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准确程度受到影响。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基建并账能够良好的完成各类数据及财务信息间的归纳和融合,从根本上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精准度。 (二)基建并账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加强基建并账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把基建信息收纳到新的财务核算体系,进而使一些基建项目的实际运作状态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充分的实时体现。与此同时,财务处理人员能够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及时找出事业单位在财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措施,为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提供制度保障。 (三)基建并账能够防范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在具体的运营模式上与企业有着许多共同点,其中最为相似的一点体现在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上。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财政资金的使用和执行情况,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事业单位核算所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建独立核算信息的反馈由于受到资金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极大不完整性。在落实事业单位的基建并账工作之后,事业单位能够对自身的资金状况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作出全面的了解,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了财务风险。 二、新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工作的具体分析 (一)对于基本业务的账套核算处理 在已有的旧的会计制度下,因为事业单位在基建并账上实施单独核算,会计人员只需要对基建账进行简单的并表处理就能够完成基本业务的核算工作。然而在新会计制度下,基本建设业务不再单独设置账目,并入基本业务账套核算。新会计制度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应保护自身财务信息的精确性、真实性、全面性。而两套账目会计科目核算的不一致,以及基建业务同基本业务实时在同一账套核算,所带来的会计处理、人员分配及核算业务量增长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需要统筹考虑的。 (二)在对基本业务进行账套核算处理时,要把处理的重心放在基本建设的在建工程核算及项目资金确认上,并且严格的要求核算过程的规范性[2] 首先,要对基本建设固有的投资项目以及投资余额进行精确的核算;其次,在转并会计科目时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下的要求,保证转并的完整性和核算的准确性。会计处理人员在进行基建业务并账时,第一步就是将转并基建账中所剩的资金和在建工程余额进行归类,根据资金类别的不同选择转出的项目,之后再对基本业务的核算科目进行研究,并且直接将基建账中的在建工程转并到大账的科目中去,设置分项辅助核算。针对事业单位建设资金拨款的类型,鉴于基建拨款资金性质不同于基本账户资金性质,在设置时必须单独设置,若会计科目难以区别,则必须通过辅助核算项来区分。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待核销基建支出”、“转出投资”等会计科目,可以并入“待处理资产损益”中进行统一核算。基建账户余额的结转,务必要保证完整性、平衡性、准确性。 (三)新会计制度下新账目的处理 在初步的完成并账工作后,事业单位需要有效的结合新会计制度的内容进行集中的账务处理工作。首先,事业单位应该采用定期总结的方法,采用基本建设项目的初始证明来作为基本建设并账相关项目的凭证,在此基础上对按时汇总并且对所记录的财务进行整理;其次,事业单位还可采用及时登记并账组合的方法,在登记基建账的同时,按照具体情况下初始证明在基本业务进行进行登记。 这二者在账目处理的方法上均适合基本建设项目需求量不等的不同事业单位,在此之中,第一种并账处理的方法在实用性上较强一些,它适合的基本建设项目相对来说要更多一些,而对于其中一些业务水平比较高的事业单位,这种并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性的作用,进而使财务并账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第二种并账处理方式在少数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比较频繁,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加账务处理的工作量,使事业单位的基建并账效率能够得到稳定的提高。 (四)明确财务分工,使会计的衔接工作高效进行 在新会计制度下的基建并账工作中,基建套账和财务大账的功能分工问题是需要十分重视的。会计人员在把基建信息收入会计大账之后,一定要将二者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得当。除此之外,还有清楚的认知到会计核算、资金预算、资金管理等各项工作该如何分工。新会计制度下的基建并账要求基建台账充分的发挥对财务大账的补充及说明作用,以达到互相校检核对的目的,确保了会计的衔接工作得以高校稳定的开展。 三、事业单位实施基建并账的优越性 (一)规范管理且灵活及时 所谓规范管理且灵活及时,是指基建并账在管理模式的规范性、管理方式多变性以及并账完成后对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通过将基建数据融合进会计大账进行统一的会计处理,能够全面的实现对财务的直接管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建设。在事业单位已有的会计制度下,许多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基建并账工作能够在保证管理模式规范的前提下,以创新型的管理方式去完成并账工作,并且在并账结束阶段对会计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下的基建并账严格的遵循项目专户核算的原则,在不违背国家基本建设财务相关章程的基础上,对建设投资所用的资金进行具体的核算。如此一来既能够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能够充分的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3]。 (二)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决策科学化 基本建设数据计入会计大账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事业单位对于执行岗位和支付岗位的控制上,还体现在对于事业单位资产建设状态的掌握,以及事业单位资金情况的反应上,将一系列的财务建设数据全部并入会计大账当中,能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更加准确真实。在财务报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信息以及债务状况作出如实反馈的基础上,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 除此之外,基建并账真正意义上的展现了服务于财政精细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原则,使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管理程序、管理方法都能够依据科学化的管理方案。从这点上看,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是就为了服务于事业单位实现科学化的决策和管理而生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的事业财务管理的良性发展。在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做好基建并账的会计处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姚仙.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2]马洪达.事业单位基建并账实务操作分析[J].财会通讯,2016 (04):78-80. [3]王淑霞.行政事业单位基建并账原理与方法思考[J].會计之友,2015 (03):75-7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