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
范文 | 张静 摘要:住房保障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保障工程,目前我国的保障房建设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构建不同层面的保障房,加大保障房供给, 立足基本需求,解决我国保障房供应不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就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对策。 关键词:保障房建设;问题;财务管理;对策 保障房的建设对于整个社会民生而言,有利于维护社会整体的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工薪阶层和生活困难住户的购房压力。国家政府一直较为重视保障房的建设,但由于经验不足以及有关单位管理效率较低,虽然投入了较多的人、财、物资源,还是使得保障房建设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相关单位应当积极应对、加强重视这些问题,从而实现保障房事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一、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付款的前提是已经确认工程质量合格,对每一笔资金的拨付和使用都严加审核,确保取得正规的验收报告,建设有质量的保障房。 (二)保障房建设主要是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来把控保障房工程质量,同时还需要满足住房建设局自身的利益,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维护保障房建设的有关单位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对于所有的申请家庭能做到公平、公正对待,为其以后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三)为了保证按时交房,在修建保障房时保证有足够的建设资金,就必须要做到按照工程计划来实施修建,能及时向其交付保障房,在财务管理方面资金能及时到位,避免出现因缺乏资金而造成停工延期的情况。 (四)财政资金拨款是住房建设局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故必须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切实考虑到政府机构的相关利益,防止国家资金被非法挪用或私下占有,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得到清晰、真实的核算与记录。 二、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营运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最大化保障自己提供的资金本金与收益安全,各融资单位通常会签订资金使用协议,对自己贷出的资金限定较为严格的使用条件,明确规定资金只能用于某一特定用途,这样的资金专用协议会严重地影响保障房建设方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资金临近还款期、各种突发情况导致还款来源不能覆盖还款资金需求,最后导致资金链条断裂情况发生,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灵活地调动资金解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大部分单位没有从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资金的管理较为懈怠,容易造成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极大浪费。 (二)融资管理方面。在我国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多,有财政资金、单位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实际上在筹资过程中遇到来各种困难,例如,社会资金因为收益率有限,银行贷款限制较多通常很难取得,并不愿意进入保障房市场,财政资金往往到位较晚,这些都造成了保障房市场的融资困局。加上保障房建设不具备较高的收益性,项目通常任务重、周期较长,又所以资金的回笼速度极慢。银行贷款、社会资金等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难进入到保障房建设中。 (三)预算管理方面。保障房的建设需要大量依赖于政府的财政专项拨款,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目前,随着租赁型保障房的建设比例越来越大,尤其在投资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时所需要的政府财政补助资金也越来越多,较多的保障房建设没有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这就加大了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的工作难度与广度。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不包含自有资金与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所以,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体系,这就很难实现建设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平衡,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三、针对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针对营运资金问题的建议。政府资金监管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强资金流程管理,作为资金的主要提供者,确保资金得到专款专用,加强对资金账户的管理与控制。同时,政府与银行在项目可行性较高的情况下,加强对于保障房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实现资金的灵活应用,使用适度地资金来解决当下遇到的重大经营问题。其次,采取严格按照工程完工进度来发放款项的方式,资金提供方针对保障房建设范围,可以避免提前拨款造成资金沉淀或者被滥用。不断强化自身的内部监督与管理,应当制定严格的权责划分制度,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彼此之间形成制衡,杜绝违法违纪的行为发生。相关单位在财务核算方面,定时地与监管资金账户的银行进行对账,要求各个建设单位分项目分别核算,确保各个项目的资金余额与银行账户余额一致。 (二)针对融资困局的建议。提高自有资金存量是保障房建设解决其融资困局的最佳方法。保障房建设周期性使得筹资难问题很难从源头上加以解决,保障房的销售收入或租金收入作为单位自有资金的重要部门,是保障房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销售收入和租金收入可以灵活应用于后期建设的各个方面。一方面,有关单位应让符合条件的有困难家庭知晓各类型保障房的存在,加大保障房政策的社会宣传力度,并积极主动享受该项政策,让更多的人来购买保障房。另一方面,鼓励合作银行向保障房购买者提供购房贷款,与合作银行之间达成长期合作的意向书,增加符合条件人群的保障房购买力。从而加快保障房销售收入的回款速度,加快营运资金的周转,使得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得以较快地回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的压力。 (三)针对预算管理问题的建议。有关单位应当以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构建基础,完善保障房建设预算管理体系,建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做到预算的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环环相扣,以实现高效的预算管理。在编制保障房建设的预算过程中,包括保障房建设相关的项目支出;提供服务及劳务的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差旅招待费等;保障房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收入与支出等。有关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工作形成具体的工作总结,建议其同时编报项目预算书,为下期预算的编报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文汉.我国保障房融资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0(7). [2]邓燕.保障房建设融资困境及其破解建议[J].住宅产业,2011(11). (作者单位:漯河市住房保障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