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国环境会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问题研究
范文

    韩冬芳

    【摘 要】 文章针对环境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从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关联性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环境会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它包括总体规划和保障机制两部分,其总体规划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构建微观环境会计和宏观环境会计相衔接的环境管理会计、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审计相统一的三维一体的环境会计体系;其保障机制是理顺体制、建立机制、完善法规。对加快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环境会计; 体系; 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7-0016-03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会计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机制、核算制度、核算方法的全方位的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针对环境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从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关联性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环境会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对加快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一、我国环境会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的必要性

    当前,环境会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对环境会计体系缺乏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没有形成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体制不顺、机制不全,宏观管理缺乏效率和效能

    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的复杂系统工程,其环境会计体系的建设涉及财政、税务、发改、环保、农业、水利、住建、国土、林业、统计等多个部门,有赖于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相互合作、共同推进。但是,在我国经济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之间及其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并且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导致多头管理、职责交叉、政出多门,整个政府宏观管理缺乏效率和效能。因此,必须通过对环境会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建立高效的体制机制。

    (二)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会计实施阻力较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资源的减少、环境的恶化,我国经济发展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升级。由于受片面的GDP政绩观的影响,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抉择中,政府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其主要职责,导致我们设定的各项环保监管制度和绿色GDP核算流于形式。从微观看,由于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环境会计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有少数污染比较严重的上市公司开始涉足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但无法保证其信息质量。这也需要通过环境会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创造良好的主客观环境。

    (三)微观环境会计和宏观环境会计脱节,环境会计信息失灵

    企业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常只从企业角度去计算与衡量经济效益。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微观环境会计仍然没有突破传统会计的禁锢,将环境事项纳入到会计核算范围,即使已经计入到会计核算的环境费用,其提供的环境信息也没有纳入到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中,形成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会计信息失灵,微观环境会计核算与宏观相脱节。因此,必须通过环境会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将环境的宏观与微观核算都纳入会计领域,实现宏观与微观核算的衔接,使环境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控制。

    (四)法律、制度建设不全,不能保证环境会计有效实施

    1.我国环境立法缺少纲领性规范。目前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只有1989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其中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其地位与执行力度都需要提高。

    2.没有建立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准则是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个制度平台。没有完善和操作性强的环境会计准则,企业就无法对环境事项进行核算,从而建立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3.已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与政策缺乏操作性,实际工作中无法执行,不能保障执行效果。

    二、环境会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一)环境会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综上所述,要想加快环境会计的发展,必须进行环境会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它包括总体规划和保障机制两部分,本文认为其总体规划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构建微观环境会计和宏观环境会计相衔接的环境管理会计、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审计相统一的三维一体的环境会计体系(见图1)。

    1.构建微观环境会计和宏观环境会计相衔接的立体的环境会计体系

    (1)微观环境会计。微观环境会计以企业为主体,将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有涉及环境的事项,全部纳入到会计业务中,通过构建全面的环境会计体系,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外部相关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全面、详细的环境信息。

    (2)宏观环境会计。宏观环境会计是以各级政府为主体,以各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对象,通过建立账户体系,对其进行分类核算,构建一个能反映国家资源环境状况、反映真实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宏观环境会计体系,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恶化、遏制生态退化,真实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3)微观环境会计和宏观环境会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见图1)。微观环境会计是宏观环境会计的基础,宏观会计核算是在企业环境核算的基础上,从社会的角度统计生态环境的损害和治理成本,最终计算出绿色GDP,他们共同构成统一的环境会计体系。

    2.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构建环境管理会计、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审计相统一的三维一体的环境会计体系(见图1)

    (1)环境管理会计、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审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三维的环境会计体系,拓展和完善了环境会计的内容,使其更加全面,其中环境管理会计是基础,环境财务会计是核心,环境审计是保障。通过环境管理会计制定环境政策、环境战略和方针,并控制环境活动过程,为环境财务会计奠定基础。通过环境财务会计定期提供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的财务信息,实现环境会计的目标。通过环境审计对政府和企业环境保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鉴证和评价,保证国家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只有将三者融为一体,才能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地反映国家、部门和企业环境保护的整个过程。

    (2)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三维一体的环境会计体系,创新环境会计的内容和空间,把环境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从微观推向宏观,提高环境管理的效果。

    (二)环境会计体系建设的保证机制

    要建立多层次的三维一体的环境会计体系,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才能保证其高效运行。本文认为其保障机制包括:理顺体制、建立机制、完善法规。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高效的宏观管理体制

    (1)转变政府职能,整合部门职责,把分散到各部门的资源和环境管理职能尽量统一起来,提高政府宏观管理效果。如把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负责的资源管理、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的职能分离出来,统一划归到环境保护部,集中管理。

    (2)各级政府成立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领导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关系,打破条块分割,形成职责分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环境会计发展的良好氛围。

    (3)完善各级政府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2.建立高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1)建立内外结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从本质上看造成生态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不惜牺牲环境;二是政府各部门对企业环境行为监督和考核不力。为此,应建立高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1)从微观层面看,必须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按照补偿理论,根据企业污染或破坏环境情况确定企业应该承担的环境成本。企业一方面要对所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事项进行详细记录和核算,即环境财务会计;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系统的环境管理、控制和反应机制,即环境管理会计,定期对外披露环境信息,作为外部监管的依据。

    2)从中观和宏观层面看,各级政府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管理和控制的手段有技术、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监管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但在实际操作时没能将这些手段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三个层面的环境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能够将以上手段有效串联起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构成对企业环境行为管理和控制的合力,构建内外结合的高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2)建立市场驱动机制

    1)加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力度,加快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完善污染物减排成本内部化。

    2)加快出台环境税,逐步建立绿色税收体系。

    3)取消石化能源补贴,支持节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4)逐步开展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节能量)的交易试点,完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及各种特许经营制度,保证激励政策的效力正常发挥。

    3.完善法规

    环境法规既是环境会计进行管理、核算、审计的依据,也是建立机制、体制的前提,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1)尽快修订《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的法律。面对日益复杂和广泛的环境问题,许多法律条款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相关部门必须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尽快出台高质量的《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2)修改《会计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应该把环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中,用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3)制定环境会计准则,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和理论研究搭建一个平台,提供理论依据,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法规和环境标准,确保环境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以此推进环境会计的发展。

    环境会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涉及的问题较多,本文仅就其总体规划、保障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J].会计研究,2009(10).

    [2] 耿建新,房巧玲.环境会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J].会计研究,2004(1).

    [3] 钟洪燕.和谐社会背景下环境会计构建探析[J].会计之友,2013(5).

    [4] 张白玲.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J].当代财经,2001(7).

    [5] 陈梅.环境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3(8).

    (3)完善各级政府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2.建立高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1)建立内外结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从本质上看造成生态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不惜牺牲环境;二是政府各部门对企业环境行为监督和考核不力。为此,应建立高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1)从微观层面看,必须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按照补偿理论,根据企业污染或破坏环境情况确定企业应该承担的环境成本。企业一方面要对所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事项进行详细记录和核算,即环境财务会计;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系统的环境管理、控制和反应机制,即环境管理会计,定期对外披露环境信息,作为外部监管的依据。

    2)从中观和宏观层面看,各级政府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管理和控制的手段有技术、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监管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但在实际操作时没能将这些手段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三个层面的环境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能够将以上手段有效串联起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构成对企业环境行为管理和控制的合力,构建内外结合的高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2)建立市场驱动机制

    1)加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力度,加快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完善污染物减排成本内部化。

    2)加快出台环境税,逐步建立绿色税收体系。

    3)取消石化能源补贴,支持节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4)逐步开展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节能量)的交易试点,完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及各种特许经营制度,保证激励政策的效力正常发挥。

    3.完善法规

    环境法规既是环境会计进行管理、核算、审计的依据,也是建立机制、体制的前提,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1)尽快修订《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的法律。面对日益复杂和广泛的环境问题,许多法律条款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相关部门必须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尽快出台高质量的《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2)修改《会计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应该把环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中,用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3)制定环境会计准则,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和理论研究搭建一个平台,提供理论依据,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法规和环境标准,确保环境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以此推进环境会计的发展。

    环境会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涉及的问题较多,本文仅就其总体规划、保障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J].会计研究,2009(10).

    [2] 耿建新,房巧玲.环境会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J].会计研究,2004(1).

    [3] 钟洪燕.和谐社会背景下环境会计构建探析[J].会计之友,2013(5).

    [4] 张白玲.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J].当代财经,2001(7).

    [5] 陈梅.环境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3(8).

    (3)完善各级政府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2.建立高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1)建立内外结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从本质上看造成生态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不惜牺牲环境;二是政府各部门对企业环境行为监督和考核不力。为此,应建立高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1)从微观层面看,必须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按照补偿理论,根据企业污染或破坏环境情况确定企业应该承担的环境成本。企业一方面要对所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事项进行详细记录和核算,即环境财务会计;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系统的环境管理、控制和反应机制,即环境管理会计,定期对外披露环境信息,作为外部监管的依据。

    2)从中观和宏观层面看,各级政府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管理和控制的手段有技术、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监管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但在实际操作时没能将这些手段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三个层面的环境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能够将以上手段有效串联起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构成对企业环境行为管理和控制的合力,构建内外结合的高效的环境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2)建立市场驱动机制

    1)加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力度,加快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完善污染物减排成本内部化。

    2)加快出台环境税,逐步建立绿色税收体系。

    3)取消石化能源补贴,支持节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4)逐步开展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节能量)的交易试点,完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及各种特许经营制度,保证激励政策的效力正常发挥。

    3.完善法规

    环境法规既是环境会计进行管理、核算、审计的依据,也是建立机制、体制的前提,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1)尽快修订《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的法律。面对日益复杂和广泛的环境问题,许多法律条款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相关部门必须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尽快出台高质量的《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2)修改《会计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应该把环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中,用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3)制定环境会计准则,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和理论研究搭建一个平台,提供理论依据,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法规和环境标准,确保环境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以此推进环境会计的发展。

    环境会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涉及的问题较多,本文仅就其总体规划、保障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J].会计研究,2009(10).

    [2] 耿建新,房巧玲.环境会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J].会计研究,2004(1).

    [3] 钟洪燕.和谐社会背景下环境会计构建探析[J].会计之友,2013(5).

    [4] 张白玲.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J].当代财经,2001(7).

    [5] 陈梅.环境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3(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