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下肢手术的麻醉平面与镇痛探讨 |
范文 | 肖瑛 鲁应军 【关键词】罗比卡因;舒芬太尼;复合麻醉;下肢手术;麻醉平面;镇痛 临床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包括蛛网膜下麻醉、硬膜外麻醉、椎管内麻醉。采用椎管内麻醉处理方式,能够迅速起效,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处理,能够明显降低低血压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可以应用到老年患者手术中。罗比卡因是一种长效麻醉药物,镇痛时间长,能够有效分离患者运动神经和人体感觉。但是该麻醉药物的起效时间比较短。舒芬太尼药物的脂溶性比较高,且起效快,能够延长镇痛时间。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下肢手术的麻醉平面与镇痛的效果,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共有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45.1±4.7)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5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46.7±4.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麻醉处理,密切观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和心率,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选择L2-3为穿刺部位,置管3.5mm。注入3ml利多卡因(3%),观察无全脊髓麻醉特征后,一次性注射药物。给予对照组患者10ml罗毕卡因(0.8%),联合生理盐水实施麻醉处理。研究组患者采用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罗比卡因同对照组,给予10ml舒芬太尼(10μg/ml),按照患者麻醉情况适当增加药物剂量。 1.3指标观察与判定标准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达到平面的时间。在给药0.5h后,对感觉阻滞到达平面的时间进行测定。将T1作为麻醉开始时间,记录阻滞平面达到T1、T10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通过OAA/S评分对两组患者感觉阻滞程度进行记录。0-1分:挤压斜方肌存在反應;2-3分:对高声呼唤或摇晃有反应。4-5分:对轻微呼唤有反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和分析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并且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达到平面的时间通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感觉阻滞达到平面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镇痛时间和OAA/S评分结果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麻醉处理方式后,研究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为(5.2±0.8)min,OAA/S评分为(4.9±0.4)分;对照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为(3.4±0.4)min,OAA/S评分为(4.6±0.6)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镇痛持续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OAA/S评分结果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3讨论 罗比卡因是一种新型麻醉药物,阻滞镇痛效果良好。然而该药物的起效时间比较长,且到达麻醉平面的时间比较长。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阿片类药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脂溶性,能够渗透到神经细胞膜和血脑屏障中,能够作用于脊髓阿片受体,达到阻滞神经传导的效果。联合罗比卡因和舒芬太尼,能够明显缩短罗比卡因药物的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之间存在互补性,能够快速到达麻醉平面,还能够起到镇痛效果,因此应用价值比较高。通过此次研究结果也能够看出,在给予研究组患者联合麻醉处理方式后,患者在感觉阻滞达到平面的时间、镇痛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下肢手术患者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具有显著效果,能够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麻醉与镇痛效果高,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