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速读时代 让标题更吸引眼球
范文 邱志杰
【摘 要】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纸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与其他媒体争夺眼球,本文强调了标题在互联网时代不同寻常的重要性,并结合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事例,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标题在新闻中的重要性及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制作方法。虽然是老话题,但新闻标题的重要意义仍需一直强调。
【关键词】新闻标题 吸引眼球 阐明主旨 综合性艺术
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新闻行里也有一句话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精要。”说的都是标题在一篇新闻中的重要性。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篇新闻的内容可能早已被读者遗忘,但那些脍炙人口的标题却让人难以忘记。如毛泽东的《百万雄狮过长江》,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经典标题,至今令人赞叹。
《百年新闻标题经典》一书中对标题有这样的阐释:“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大于正文,作用是划分、组织、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
如今,在“争夺眼球”的互联网时代,各大门户网站首页上的海量信息让很多人包括媒体人在内,都感觉信息过载,目不暇接。同时,各大网站在标题制作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一些耸人听闻、夸大其词的标题竟成为某些网站吸引网民眼球屡试不爽的手段。相比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因受种种限制,拟标题时要考虑的因素多一些。无论哪一种媒体,在这个速读时代,标题都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标题,就是根植于新闻之中的,是新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事实的概括和浓缩。新闻标题既有依托新闻而存在的从属性,又在报纸上具有某种独立的信息传递和宣传作用,所以,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能让读者只看新闻标题,而没有去看新闻本身,就能从某一方面,甚至是很重要的方面,对这条新闻有所了解,从而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最重要的信息。”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通常应该做到——
阐明主旨 一目了然
新闻标题是依托于新闻内容而存在的,是新闻内容的提炼和结晶。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用最简短的文字阐明主旨,使读者一目了然。
《鸭绿江晚报》2009年2月一版头题:主题是:垃圾箱里捡到20万,副题是:月薪600元的保洁员拾金不昧交警方。这条消息的标题简洁明了,加上编排上位置和字体的醒目处理,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篇新闻获得当年辽宁新闻一等奖。
如《鸭绿江晚报》2010年3月头版的一条消息,肩题是:施工造成自来水管线漏水,主题是:昨日全市喊渴。这条消息主题短短六个字就把施工单位因施工造成主管线漏水,导致全市人民没水喝的事实披露出来,尤其一个渴字,用得生动形象,干净利落。
生动新颖 富有文采
标题制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要力求形象生动,具有艺术性。2013年,《鸭绿江晚报》刊登了一篇朝鲜艺术团来丹演出的消息,标题的主题是:长袖善舞 余音绕梁,副题是:朝鲜艺术团来丹演出。这样的消息若只用实题,难免寡淡无味,而加了一个虚题做主题,顿时使一杯白开水有了一点滋味。
好的标题通常可见作者的智慧与巧妙构思。2001年10月22日,《羊城晚报》刊登的一篇稿子,标题是:前后两次全运会,这次天蓝了水清了,羊城不“扬尘”了。“羊城”与“扬尘”读音相似,读来轻松明快,妙趣盎然。
然而,拟个好标题并不比写一条新闻更省力。唐代诗人贾岛有一名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是作诗佳句难得。我做编辑记者多年,也深感佳题难拟。制作标题是对新闻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写稿时,通常应该先琢磨出一个标题,再按思路行文。文章的写作过程是一次对新闻素材回炉加工的过程,把新闻事实咀嚼、分解、消化、吸收,去粗取精,吸收合成,这时你对文章主题的认识又一次得到精炼、深化和升华。最后,放下文章,对标题进行修改完善或干脆推倒重来。很多记者应该也有体会,有时候,写消息不过十几分钟,拟标题却要花上半个小时甚至更多。
个人认为,标题制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一点读书的底子,一点生活中的见识,一点灵感和技巧。标题制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提倡“换位”思考,站在读者角度考察标题和消息内容。新闻是对事实的复述与还原,同时掺杂了记者的感情和认识。你要把你最感震撼、最想表达的东西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还原采访现场,事件现场,把你在会场、现场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东西原原本本复制给读者看。题目制作时考虑的第一原则,就是相信你首先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现场的第一感觉,第一反应。至于作为“记者”的传播、解惑职责,你大可以在文章内行使权利和尽到责任。
二是写稿、拟题时,想象自己是在和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
三是不断学习,长期积累。好标题既是灵光一现的产物,也是日积月累的成果。要时时用心,处处留意。把平时看到、听到的好标题多积累一些,记在本子上,平时写稿时多花些时间琢磨琢磨,时间一长自然有发酵反应。
四是不可一味求新求特而违背基本原则。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徐培汀《新闻学概论》(讲授提纲)中提出“标题十忌”:一忌题不对文、二忌态度暧昧、三忌拖泥带水、四忌陈词滥调、五忌言辞轻浮、六忌虚无缥缈、七忌矫揉造作、八忌深涩难懂、九忌含糊其辞、十忌面目可憎。
常用的标题制作方法有:
套用法:套用或借用古诗词、歌词或名句名言做标题,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切合内涵的套用不但可以体现作者的文才,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2012年,丹东凤城邀请歌手徐子崴回家乡,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演唱会的演出。采访回来我写了一篇稿子,标题是“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此标题就是巧妙地借用了他现场演唱的《父老乡亲》的歌词,恰切地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我喜欢音乐,经常听歌曲,所以用歌名做标题的稿子还不止这一例,曾经写过一个丹东的男孩坚持理想在北京闯荡的专访,标题套用了《中国少先队员之歌》中的一句歌词,叫做:“向着理想勇敢前进”。我自己对这个标题很满意,它既和主题相吻合,也概括了新闻内容,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001年,《鸭绿江晚报》上有一篇稿子的标题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内容讲的是一社区大娘,每年春节都和台湾的姐姐互寄明信片,标题是:“乡愁是一张薄薄的明信片”。此题套用了余光中《乡愁》里的名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此题套用得自然贴切,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对仗法: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源于中国诗的创作手法与修辞规则。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即文中上下两句,或一句中的两个词语,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将这种手法用到新闻标题上,不但富有韵律感,而且更具文采,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鸭绿江晚报》有一期“民声政声”栏目是百姓代表与发改委对话,两个小时对话基本是围绕项目建设,尤其是民生大项目的内容,很受关注,记者的主题就采用了对仗的形式:声声关乎大项目 句句关乎大民生,副题是:百姓昨日对话发改委。标题朗朗上口,非常鲜明。
拟人法:就是以物比人或以人比物的方法。在标题制作中,常用的是以物比人法。曾看过《宁波日报》的一则新闻标题:太阳打喷嚏 地球就发烧。语言活泼,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数字法:数字做标题说事具体准确,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鸭绿江晚报》去年一篇文章的标题:116种鱼畅游鸭绿江,读者看罢标题便知新闻内容,而且简洁生动,富有文采。
《班上只有七双亮眼睛》说的是丹东市某初中一个班,只有7名学生不近视。标题直接阐明了中小学视力现状令人担忧的问题,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比喻法:比如2011年9月《丹东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肩题是: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求职不再好高骛远 主题是:走出寒冬是春天。这里的寒冬,就比喻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巨大压力,而春天则寓意国家正在采取可行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比喻运用得贴切自然、通俗易懂。
当然,标题制作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可能面面俱到。编辑记者在拟标题时往往会突发灵感。
总之,好的标题,要抓住个性,要概括准确、精当。既要精益求精,又要敢于标新立异。我国著名报人,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范敬宜曾说过:“一个标题,少者只有几个字,多者也不过几十字,然而其中蕴藏着无穷的奥妙,制作标题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和新闻实践中,努力做好这门学问,不断研究探索这种艺术。
【参考文献】
[1]《画龙点睛》——浅议新闻标题的作用和制作 郭银土著;[2]何纯 徐新平主编《百年新闻标题经典》湖南大学出版社;[3]阎家波 谢青著, 《通俗新闻标题学》中国新闻出版社;[4]吴飞《新闻编辑学》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