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
范文 陈灵青
摘要: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品质是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文章从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入手,分析了某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提出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等方面,探析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校会计 人才培养 质量问题 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F230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规定标准。”[1]全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回归“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是高职院校得以实现的基础,更是高校内涵建设的突破点,这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把工作重心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2]。
从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上看,会计专业长期占据着经管类第一大专业的位置。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较弱,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3]。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对今后教育工作会产生深远影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因此提高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外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颇多,本文通过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对某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分析。该指标体系总分值100分,从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进行调查,下设5个一级指标,40个二级指标,调查角度非常全面。
该指标体系根据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分值。在5个一级指标下分值权重大的指标,主要有毕业离校时就业率、当前就业率、升学率、对母校忠诚度、总体满意度等。
根据某高校2012~2016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结果,挑选出了4个分值比较大、比较有代表性的二级指标进行分析。
1.1当前就业率分析
当前就业率以毕业生参与调查时的就业情况为准,就业人群包括除尚未就业的所有毕业生。会计专业毕业离校时就业率基本都是100%,变化不大,不做趋势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会计专业当前就業率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会计专业就业率较好,趋势比较平稳。2012~2016届当前就业率,见图1。
1.2就业相关度分析
就业相关度评分对象为除“尚在待业”外的所有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完全相关”*5+“相关”*4+“基本相关”*3+“不太相关”*2+“完全不相关”*1)*100/(有效作答人数*5)。
从图2可以看出,会计专业的就业相关度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整体趋势比较平稳。2012~2016届就业相关度,见图2。
1.3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毕业生对母校各项满意的打分,主要分成“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五项。
满意度=(“非常满意”*5+“满意”*4+“比较满意”*3+“不太满意”*2+“非常不满意”*1)*100/(有效作答人数*5)。
从图3可以看出,会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整体趋势和全省平均水平一致。2014届有所下降,2015届、2016届开始有所提高,呈上升趋势。 2012~2016届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见图3。
1.4实践效果满意度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整体趋势和全省平均水平一致。2014届满意度有所下降,2015届、2016届开始有所提高,呈上升趋势。2012~2016届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见图4。
2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连续五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的部分指标,如专业相关度、当前就业率等都远远高于省平均水平。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等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是和省平均水平相比,略有差距,有提升空间。
通过对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调查结果分析,并结合学生毕业设计岗位分析报告的研究,挖掘学生进行指标评分的具体依据,找出问题所在。
2.1实训课程课时设置不够
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岗位分析报告中提到,在校期间专业实训课时不够,希望能增加更多的实训课时,可以更好地避免在企业顶岗实训初期“手忙脚乱”,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同时,实训课程中的一些票据业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有点偏书面化,希望能更贴近企业实际业务情况。比如,发票的填写基本都是在系统里进行,填写错误可以撤销操作,重新填写,没有实际填写纸质发票,在顶岗期间难以做到发票票面不能涂改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真实票据填写时往往存在恐惧心理。
2.2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
学生在上岗之后发现,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不仅仅是会计专业技能,更是需要员工能有excel数据处理、Word排版与编辑、PPT制作等技能。同时,应用文写作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技能。人际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也亟待提高,学生也希望这方面的技能可以在学校得到培养,成为一个全能型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
2.3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不广
部分学生认为工作中用到的大学所学的知识比较少,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块,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一般以专业课为主,公共选修课相对较少。比如部分学生反馈在求职阶段对于商务礼仪、面试着装、简历制作、沟通技巧、劳动合同的签订、基本法律知识等内容了解较少,求职过程中比较迷茫、不知所措,也希望学校能在第五学期开通这些公共课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求职过程中更加自如。
3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
3.1树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在对求职者有专业知识要求外,对办公软件、应用文写作等方面也有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开设课程时,要关注学生知识面的提高,基本职业技能的提升,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综合能力突出的符合企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3.2校企合作,创造学生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签署协议,建立财会专业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在校就能接触到会计行业的真实经济业务,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锻炼了学生实际岗位工作能力。
会计专业班级多、学生人数多,企业需要的实习学生每年人次有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去到企业实习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可以开设仿真实训,引入企业真实票据,进行真账实训,模拟国地税纳税申报系统,进行纳税申报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校接触到企业真实账务处理流程。引企入校,建立校企合作、政企合作基地仍需继续努力,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习锻炼机会。
3.3構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会计作为一个技能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4]。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具备一定的企业会计实践经验。构建一个既拥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企业会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队伍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让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掌握企业一线业务;不定期培训学习最新的理论前沿和教学方法等来增强教师实践能力,这样就能在实训课程中发挥更好地指导作用[5]。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角度研究提升途径。高校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与时俱进,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和企业用人的匹配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EB/OL]. http://www.moe.edu.cn,2015- 12- 28.
[2] 罗逾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1):26- 31.
[3] 付晓兰.以“学习产出”为质量标准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75- 76.
[4] 方励筠.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会计,2017(21):120- 122.
[5] 刘素红.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西宁市中小企业需求视角[J].才智,2014(16):236-23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