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 |
范文 | 张英楠 摘要:在社会经济形势发生快速变化的当前,事业单位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机构,其发展进程也随之加速,使其内部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尤其是内部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财务部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提出与执行,规范了会计核算、极大地丰富了财务涵盖范围,为从内部推动单位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新的会计制度,更进一步促进会计工作,使之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求,是本文分析研究的重点,期望能从新旧会计制度对比、实施新制度带来的影响与后续配合工作开展的方向等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辅助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的提升与之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改革 差异 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1 事业单位体制下新旧会计制度对比 1.1增补权责发生制,反映会计期内收支真实状况 旧有模式下的会计制度中,会计活动中的信息数据容易因人为因素干扰造成错漏,导致会计账务与实际发生不相符的情形出现,另外也无法真实反映出单位内部资产与负债的现状,情节严重的将危及到事业单位立足于财务数据上的一系列决策与规划。而在新的会计制度出台后,在其中增添了权责发生制,即以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支出与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来处理账务的制度。在这种方式下更有利于真实准确地体现出会计期间内费用与盈亏的实况。 1.2会计核算范围更加完整丰富 对于事业单位中非实际发生业务进行一般处理的传统会计制度,在处理其他类型财务经济活动时,将不被纳入到会计相关工作中,容易导致账务遗漏。而新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将经济活动相关的收支项目完整地归入到会计核算中,保障核算信息对实际情况真实准确的反馈。新制度的会计核算对传统模式的核算系统进行了对应的弥补及丰富,使事业单位内的会计相关工作更具全面性,有助于以会计信息为基准的发展分析。 1.3完善了固定及无形资产的核算制度 新的会计核算制度填补了事业单位内对于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核算的空白,并特针对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限定,尤其是对于核算制度中的折旧计提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另外还以创新的方式来处理其中的摊销问题,科学合理地解决了财务管理及预算两个方面的不足。在不影响支持预算的前提下,能有效地体现出事业单位内资产的流向动态,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 2.1促使会计工作规范化 规范化的财务操作是对其工作质量的有力保障,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进程里,将旧有模式下未规范化的标准进行了统一,以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实行财务管理,并且科学有效地缩小了同类行业间的差异,保障财务工作效率、质量的稳步提高。另外,该改革制度也对事业单位内其他部门的工作开展与制度变革具有积极推动的意义,以其科学先进性、改革先驱模范作用引导单位内部进行相应的模式优化与流程调整,配合财务部门工作的同时还能促进自身的工作优化。进而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全面提升。 2.2会计工作将更加贴合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具有平稳发展需求的事业单位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得到内部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掌握资金动向与管理职责的财务部门。而内部实施的会计制度与实际会计工作之间的配合与适应程度,将直接决定财务部门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高低,为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当下新会计制度改革,可看作是在原有的财务制度基础上进行的效应提升与增进,具体来说也是在财政预算机制中进行持续完善,以更加适用于政府的财政系统,是对这两者的共同促进。另外,改革后的会计制度能更好地服务于财政决策,尤其是在收支与结算管理的相关制度上,呈现出了明显的适应性,在其他相关政策的开展下同时发挥效力与职能。突出表现在政府预算管理上,改革后的会计制度加强了管理效果,结合了政府决策后充分表现出新制度的强大优势与积极促进作用。 2.3降低会计制度运行成本 事业单位内部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使原有的财务活动及制度运行成本得以降低,一定程度上減轻了事业单位的经济负担。主要体现在新的会计制度下,相关措施科学合理地降低了财务工作中的投入、职工学习培训,同时强化了财务工作的成本管理。另外,新的会计制度下,财务部门职工针对性地提高了自身的个人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水平,使事业单位内部获得更多丰富的高效率人力支持,促进单位自身发展更加顺畅。 3 有效完善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 3.1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明确界定 传统会计制度中的会计主体多指预算以及资金的运作,而新会计制度下的主体扩大了范围,涵盖了事业单位内部所有的经济活动。大大提升了单位内部经济管理效率,以及资金的利用率。且更进一步对财会账务处理的严谨性与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3.2对于预算资金核算和管理方式上的影响 原有制度中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核算是分开来的,这种体制下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与遗漏。另外,在管理上也不集中,给相关工作带来不便,从而导致财务工作的失效。而在新的会计制度启用之后,预算资金在核算工作上有了较大改进,科学合理地使用了资金到账与使用之间的时间差,将原有的预算模式变更为收支核定,超支不补的模式。并在管理上也加强了统一,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活力使之更加合理。 3.3事业单位会计组成要素的变更 以往会计制度中,会计组成要素包含资金来源、开支情况以及结余等部分。而新会计制度下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还在其中增添了资产与负债情况两类。会计组成要素的添加,进一步扩增了事业单位发展的范围,并在解决传统制度中不足的同时,使事业单位的核算模式与国际化的模式接轨。其中结合了国际会计制度的优势,从单位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形成一套独特有效的会计体系,强化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准。 4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的建议 4.1建立在会计制度改革基础上的重新定位 事业单位要想在新的会计制度改革的大趋势中抓住机遇,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构建相适应的财务环境,结合当前单位发展现状与设定的规划目标重新找准定位,重新认知财务工作环境与现实目标,建造适宜的辅助体系及制度规范,保障财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当前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以下两点。 第一,受到国家政策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颁布新的财务改革制度,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与制度产生的改变。这种因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转变,而产生的相应变革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随之转变的必然趋势。 第二,同类型事业单位之间,由于会计工作从内而外发生的模式创新与改革,往往对于其他同类事业单位产生的影响更大。面对这一形式发展滞后的单位要对自身重新审视与定位,学习优秀管理经验的同时,把握机会对内部不良的工作模式与不完善的制度加以改进完善,在不同的单位间形成良性竞争的和谐氛围。 4.2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自我认知力与完善自我驱动力 在新的会计制度改革环境中,为了给过渡时期以及转变之后的工作提供强劲的人力支持,要对内部会计人员进行重新定位,以事业单位全面发展与个人素质能力提升为出发点,明确划分不同岗位的职能与职责,设定科学有效的工作开展目标,切实提高职工自身的实操技能,为所在岗位供应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另外,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应将内部资金流的来源去向作为首要监管对象,广开渠道以及收集手段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最后财务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本部门内,更应放眼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与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现状之中,不断地对现有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从中完善提升自我,为事业单位与内部职工提供一个创造自我价值与促进双方长远发展的平台。 4.3构建规范的会计体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业务类型与实际情况,在内部确立会计制度与准则的规范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其国有特性,及其服务社会的公益性质与非盈利性,其次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內部会计改革的成效,还应该加强对接口径的协调与核算指标之间的关联度等,从现实情况出发,对财务管理制度适当调整,并在其中增添更具可操作性与人性化的管理条例,以促进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5 结束语 当前形势下社会、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日益突出,不断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随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对会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完善与积极影响,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直接关联着单位内部其他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在这种趋势之下,事业单位要认清形势与政策环境,重新自我定位与认知,牢牢把握住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完善与提高自身的运营管理模式。充分结合国家政策法规与单位现实状况,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促进会计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并制定出更加贴合单位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系统,积极引导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结构完善,共同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提升努力,为促进国家进步、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帅.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8):145- 147. [2] 徐星芸.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分析[J].财会学习,2017(4):115. [3] 刘星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4):87- 88. [4] 王欣.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467. [5] 陈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研究[J].经济师,2017(12):91- 9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