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高考背景下的微专题教学思考 |
范文 | 杨帆 [摘 ? 要]近年来,地理高考命题素养立意越发明确。微专题教学能有效落实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文章以“山谷风”的教学为例,从教学主题选择、教学情境设置、课堂提问设计等角度,对微专题教学的实施方法加以探讨。 [关键词]新高考;地理;核心素养;微专题;山谷风 [中图分类号] ? ?G633.55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1)01-0079-03 高考试题对高中教学的引导作用始终存在。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发布实施,高考命题素养立意越来越明确,考题情境设置真实复杂,设问涉及空间层次丰富,命题方式和角度新颖独特。微专题教学以小尺度空间为背景设置情境,就某个地理现象或事物展开深度教学,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山谷风”为例,浅谈微专题教学的实施。 一、《课标》指导下的地理高考题分析 在《课标》的引领下,近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出现了相应变化:命题立意由“能力立意”往“素养立意”转化;对考生的考查由“解题”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转变;考题情境和设问设置也都有较大改变,其中以“小尺度空间区域”为背景情境的考题尤为突出,这类情境地理要素复杂,区域环境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设问新颖,视角独特,避开以往模式化设问,有效地落实了对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系统考查。 下面以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3第36题为例进行分析(试题略)。 (一)试题情境真实新颖,设问空间尺度层次丰富 本题重点考查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及相关内容,是近年高考的新考点,考题情境以马来西亚某休闲城为背景。“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自1990年起,……陆续建起……休闲城”这些信息清晰地勾勒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脉络,同时隐含了大尺度空间的区域经济背景;“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等材料信息新颖,且隐含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因素”这个重要区位因素。设问中,从“休闲城……位置优势”到“废置矿场……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再到“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要求考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从不同空间尺度背景切入。设问角度新颖,从不同尺度空间考查,层次丰富(详见表1)。 (二)避开范式设问,从实践性视角,凸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查 4道题分别考查了空间位置优势、服务业区位条件分析、服务业客源市场分析、服务业空间集聚优势,总体落脚于区域服务业综合分析。设问角度新颖,要求考生结合区域实际,运用地理思维,分析解决实际区位问题;要求解答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以往的罗列地理要素作答方式已经明显无法满足设问要求。例如设问一,通过提供的地图信息,考查考生结合实际分析服务业位置优势的能力,引导教师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并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设问二,以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切入点,要求考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和身边事物中得到启发,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思考、探索和发现地理问题。 结合考题分析可看出,高考通过深入渗透《课标》理念,发挥引导教学功能,对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地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教学落实,渗透地理思维培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微专题教学特征 地理微专题的教学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某个地理知识或技能的深度掌握,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以某个地理事象为核心,展开深度教学,小切口,多视角,大纵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掌握地理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建构相关知识体系,落实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培养,同时通过真实而复杂的课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全面而辩证地认识、分析地理环境,阐述、分析地理事物的发生,论证并预测地理事物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微专题教学实施 (一)确定主题,力求创设真实而复杂的课堂情境 考虑到微专题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课堂主题不应求全求大,而应极富针对性。课堂情境为主题而设,可以是生活、生产情境,也可以是科研情境,但素材一定力求真实。情境设置要有空间尺度观,既要有背景环境的共性,又要有自身的个性,同时环境要素应有时间变化,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时空观。以“山谷风”的教学为例,笔者希望通过该微专题,加深学生对山谷风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对热力环流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能在真实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把握热力环流的本质,以此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依照该主題,课堂情境选取了“兰州和兰州大学所在山谷山谷风探究”[1]、“三峡山谷风季节模拟”[2]、“浙江黄岩柑橘研究所低温冻害探究”[3]、“山区工业布局”四个素材(见表2),前三个素材为小尺度空间区域,且都来源自真实的科研、生产情境,地理环境真实而复杂。这些情境中的山谷风因各自环境差异而呈现不同特征,伴随整体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确定主旨,设定主线,层层递进 “教学线索,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依照教学要求,为达到教与学的双向目标而设置的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脉络或探索问题的程序。”[4]为达到纵向深挖、横向拓展的教学效果,应先明确教学主旨,确定深挖的角度和层次、拓展的维度和范围,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主线。课堂活动应围绕主线展开,否则主旨不明确,最终蜻蜓点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达到目标。课堂主线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可以是明线,也可以是暗线。 笔者在“山谷风”的课堂设计中,便明确“山谷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条明线,并贯穿“人地关系”这条暗线(见图3)。 (三)精炼课堂提问,构建知识体系,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微专题是建立在大专题基础之上的。在大专题教学过程中,宏观知识多,问题探究的共性强,学生在大专题教学中已经对基本知识技能有一定掌握,但其掌握是破碎、浅层、割裂的。学生还需在课堂情境中主动探索,通过深度加工掌握其内涵,构建起系统、有深度、能外延的个人知识体系,并能应用该知识体系,丰富地理视角。 地理视角应该是由地理知识、技能与地理思维共同构成的有机体。没有地理思维体系的支撑,依托单纯的知识体系构建的地理视角是不完整的。当面对地理实际问题时,在缺乏地理思维支撑的情况下,学生眼中的知识体系便会成为传统的“答题模板”,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成了“模仿”“套用”,邯郸学步,生搬硬套,在考试过程中则表现为无法客观审视考题情境,而是依照模板,带着强烈的主观性去看待考题情境材料,甚至臆想材料。 因此,在微专题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真实情境提炼真实问题,帮助学生全面而辩证地分析地理事象,这便对课堂提问提出了要求,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只会浪费课程资源,甚至降低学生课堂参与兴趣。教师应结合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参照《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水平标准,设计有关联、有梯度、有深度的有效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构建起富有生命力的地理思维体系。 “山谷风”这节课为高三专题课,学生经过两年的高中地理学习,对山谷风相关基本知识、技能有了较好的掌握。在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方面,普遍能到达水平2、接近水平3,部分到达水平3、接近水平4。笔者参照《课标》中关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水平划分标准,设置了相关课堂设问(见表4)。 综合思维: 水平3: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 区域认知: 水平2:能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给定简单地理事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能够简单解释区域开发利用方面决策的得失。 水平3: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从空间—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能够为赞同或质疑某一区域决策提出相关论据。 从2004年9月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发布至今,高中新课改已稳步推进16年。2018年《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发布,让新课改迈上了新的台阶。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都对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微专题教学作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就某个地理现象或事物展开深度教学,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 ? 参 ? 考 ? 文 ? 献 ? ] [1] ?王瑾,张镭,王腾蛟,等.兰州附近山谷典型日环流特征对比分析[J].干旱气象,2012(2):169-177. [2] ?王浩.河谷风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J].高原氣象,1993(1):1-11. [3] ?张仙春,王立宏,倪海枝.2016年春黄岩区柑橘冻害调查[J].浙江柑橘,2016(2):17-18. [4] ?朱鑫妙,郑乐安.拾珠串链 ?其彩自现:利用线索构建课堂教学之美[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1):28-2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 ?周侯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