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生成是历史必然 |
范文 | 黄方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是历史的必然。正如所有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条件和环境。我国提出这一文化理念也是由其自身的历史和社会实际情况所决定的。百年的历史,四代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尽苦卓绝、勇于奉献、开拓进取。是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复兴,逐步走向富强。历史锤炼出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也同样作用于历史,相辅相成。 关键词: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历史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尔基 文化是一个很难给出准确定义的名词,他可能是人在感官接触后的积累;他可能是人在思想理解后的一种沉淀;他可能是寻求探索后的一种领悟;但究其根本是人内心里的一种感知。概述其宗旨可以简单的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所以每一种文化的生成都不会是偶然的,一定是必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生成也一定有其特有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是一种新提出的文化理念,但是这一文化理念并不是2006年才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把马列主义经典理论与我国客观实际相结合,并加以发扬光大的集中体现,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先进文化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勇于进取的积极向上的风貌。 第一阶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它又继续得到发展。它具有多方面内容。这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第二阶段: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和指导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和世界新的格局下,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崭新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三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第四阶段: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我国经历近百年、历经四个阶段,从国内实际情况与马列主义的初步整合;到逐步形成本国特色的文化体制;再到持续和理性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至今被及时的准确的提出恰恰与文化在它所涵盖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主要的功能和作用相吻合: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就像蚂蚁过江。社会群体中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景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行动。 (2)导向。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 (3)维持秩序。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 (4)传续。从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的深层核心和灵魂,它作为内在于文化之中的主导精神,为社会提供理念支撑、精神动力和合法性证明,规定着一个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目前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价值观念对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较大冲击。在这种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我们国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现为该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既决定于经济基础,又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 参考文献: [1]伊利斯·埃勒·卡鲁尼,孟秋.中国的后社会主义转型:作为文化变迁的制度变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04) [2] 秦正为.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03) [3]刘明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动力和阻力[J].实事求是.2013(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