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福建省县级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患方需求调查 |
范文 | 任琴+宋佳婧+郑建仙+曾惠冰+张胜利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患者对县级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的态度和需求。通过专题调查表,对福建省3个县市6家县级公立医院的患者进行随机问卷,分析患者对县级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的态度和需求。最终回收问卷115份,医师多点执业的支持率为53%,反对率为27.8%。年龄、经济收入、医保制度等因素对支持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得,县级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的作用和意义尚未得到群众的认可,有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具体实施办法仍需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县级 ?公立医院 ?多点执业 ?患者 需求 为稳步推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要求。福建省从2012年7月开始试点,2014年扩大为全省医疗机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可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社会效益。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关键。但是县级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模式尚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从患者角度出发,研究患者对县级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的需求与认知,希望能够为县级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多点执业模式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福建省3个县市6所县级公立医院,随机访谈调查门诊和住院患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专门设计的访谈式问卷,调查患者的家庭收入、医疗支出、医保类型、是否支持多点执业等内容,分析患者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支持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回收后经逻辑校验,剔除不合格问卷,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5份,男性53例、女性61例;18-34岁42人,35-59岁42人,60以上28人。家庭年收入构成:年收入3万以下41人,3-5万27人,5-7万15人,7万以上20人;家庭年医疗费用支出构成:1000元以下12人,1000-2000元 18人,2000-3000元22人,3000-4000元15人,4000-5000元14人,5000以上22人;二者秩相关分析Spearman's ?rho=-0.011,P=0.913 参加医保类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2.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4%,商业保险1.9%;对常见病通常选择的就诊地点以村卫生所最多,其次分别为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二者秩相关分析Spearman's ?rho=0.37,P=0.0002。 2.2 对医师多点执业的看法 在115名受调查者中,“您是否支持多点执业”这个问题的统计结果为:支持53%,不支持27.8%,与其无关7%;与“家庭年收入”、“家庭年医疗费用支出”、“参加医保类型”的Spearman's ?rho分别为-0.058、-0.007、-0.123,P值分别为0.566、0.943、0.221,没有统计学差异。而“您觉得县级医院的医师有必要在2个以上的地点执业吗”的调查结果为:没必要41%,有必要39%,不一定20%;与“家庭年收入”、“家庭年医疗费用支出”、“参加医保类型”的Spearman's ?rho分别为-0.123、-0.143、0.003,P值分别为0.240、0.171、0.979,没有统计学差异。 支持医师多点执业的原因中,就近看病、节省费用、及时就诊、其他的比例分别为49%、19.6%、29.4%、2%。支持医师多点执业的患者中,信任、不信任、不一定信任多点执业医师的比例分别为33.3%、25%、41.7%。反对医师多点执业的调查者反对医师多点执业的原因中,医疗质量难以保证、改革制度不完善、医生精力有限的比例分别为50%、33.3%、16.7%(详见图1)。 2.3患者对多点执业医师的要求 在115名的被调查者中,认为多点执业的医师应该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分别占49%、11.8%、21%、3.9%,而剩余14.7%的受调查者认为医师只要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成为执业医师即可多点执业。除了第一执业地点外,受调查者赞同医师执业地点为1个、 2个的比例为41%、26%;但18%的受调查者认为不应有其他执业地点。认为多点执业的时间应为每周1天、2天、3天、4天的比例为5%、31%、13.6%、20.4%。 2.4多点执业与医疗事故、医患纠纷 115名调查者中,32.1%认为多点执业会增加医疗事故,21.1%的认为不会,46.8%认为不一定。认为可以缓解医患矛盾、不会缓解、不一定的比例分别为31.8%、21.5%、46.7%。 支持医师多点执业的患者,认为可以缓解医患矛盾的达到40.4%,认为不会缓解的占17.5%,认为不一定能缓解占42.1%。反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患者,认为会增加医疗事故、不会增加医疗事故、不一定会增加医疗事故的比例分别为73.3%、3.3%、23.3%。 3. 讨论 3.1患者基本特征与支持度无关 受调查者全部都参加医保,医保类型多为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在就医时首选村卫生所,与其就医方便、成本低有关;其次选择县级综合医院,与其医疗资源比村卫生所与乡镇卫生院丰富有关。被调查者是否支持多点执业与其参加的医保类型、年收入、年医疗支出无相关性,说明这些因素的差异没有影响到患者对多点执业的支持度。 3.2患者对医师多点执业的利弊认识 实行医师多点执业能够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医院诊疗水平[1]。同时,医师在行医过程中会逐渐积累个人良好的口碑和“专家效应”,调动医务人员行医的积极性,增强百姓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调动闲置的基层卫生资源,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治疗[2]。支持医师多点执业者中98%认为医师多点执业有利于就近看病,能够节省费用,也能方便大众及时就诊。但是,基层医疗机构和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的医院,接诊医院面临着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3]。调查结果显示,有27.8%的患者反对医师多地点执业,这些反对医师多点执业的受调查者中,认为多点执业会使医疗质量难以保证的占一半人数,而医生精力有限,以及多点执业改革制度不完善是另一半人数选择的原因。53%的患者支持医师多点执业,但是有41%人认为县级医院的医师没有必要在两个以上的地点执业,反映了县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缺乏,以及患者看病依然“难”。 3.3患者对多点执业医师的要求较高 在对多点执业医师的资质和时间的调查中发现,49%的调查者认为要达到主任医师资质才可以多点执业,每周1-2天合适,这反映了县级医疗机构的患者对治疗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 3.4 医疗事故、医患纠纷同样影响多点执业的推广 结果显示反对医师多点执业与“医师多点执业会增加医疗事故”成正相关,支持医师多点执业与“多点执业会缓解医患矛盾”成正相关。医师多点执业涉及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应该建立健全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机制,从多点医师申请审批、注册管理、薪资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保障医师、医院、患者三方的利益,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协议中明确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时各自承担的责任及解决方法。 4. 结论 调查结果反映了受调查患者对于县级公立医院医师资源的迫切需求,但县级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的作用和意义尚未得到群众的认可,有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具体实施办法仍需进一步探索。 实施医师多点执业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平衡医师资源,县级医师多点执业能使农村、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与城市、较大医院的优质医师资源的共享,从而满足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和需要,同时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由于县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仍然有限,医师资源缺乏,医师资质普遍不高,使得多数受调查者支持医师多点执业,更多的是希望主治医师每周有1-2次多点执业,以及限于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师“来”医疗机构多点执业,而不是受调查者经常就诊的医疗机构的医师“走”出去多点执业。 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让县级医师多点执业,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接诊率,才能方便大众,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同时也能减够少大医院的人流量,缓解紧张的医疗环境。县级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是广大患者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也是对现今法律法规、管理机构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顾怡勤.医师多地点执业现状调查及监管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5):236-237. [2]张引.医师多点执业的积极作用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2):12-13 . [3]黄海.医师多点执业需要正确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2):21-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