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分析与探究 |
范文 | 李丽品 摘要:从理论上分析,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做法,可有助于增收减支,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但同时也有一些人担心退休年龄推迟后,老年职工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更晚,会挤出青年就业,使其失业率上升。甚至有人定量地计算了推迟退休年限、推迟拿养老金,反而让自己多年缴纳的养老金和自己寿命之间的数字矛盾与损失。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退休年龄与青年失业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一下推迟退休对自身获得养老金损失的影响。 关键词:延迟退休 年龄 影响分析 近几年,伴随养老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日渐深入,使得人们普遍对“退休年龄”这一话题的认识、谈论变得日益深刻、热烈起来,究其原因是我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现实问题。有关分析认为,由于养老保险制度“赡养比”不断提高,保费当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逐渐增多,未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将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普遍担忧。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劳动力供求状况正在发生变化,人力资本投入不断加大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紧缺等问题,都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做了铺垫。早在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曾透露要考虑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自此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支持者主要看重的是目前老龄化趋势严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太大,反对者则认为延迟退休对就业影响太大。直到2013年11月份,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15年3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回答了中外记者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提问,尹蔚民表示,争取今年能够把延迟退休方案制定出来,后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渐进实施,自此,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才从国家层面上确定下来。 1. 问题的提出 对延长职工退休年龄的问题,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反映呼声很高,上至中央,下至老百姓对此议论纷纷,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因为这一问题涉及每一职工的切身利益。自三中全会改革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以后,包括社科院在内的多个研究团队的建议广受社会关注。 从理论上分析,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做法,可有助于增收减支,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但是,很多人并不愿意以往这种55岁/60岁后退休的传统观念被打破,并不认同和接受再推迟退休的做法。一些人担心退休年龄推迟后,老年职工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更晚,会挤出青年就业,使其失业率上升。甚至有人定量地计算了延迟退休后自己实际领取到的养老金和,结果反而是自己并未得到实际的实惠。 因此,分析退休年龄与青年失业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延迟退休对个人自身获得养老金损失的影响,是非常必要且具有实践意义的。虽然延迟退休政策遇到巨大的民意抵触,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推行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全国范围内推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2. 延迟退休年龄与青年失业率的关系分析 延长退休年龄将增加企业和个人负担,同时对年轻人的就业造成较大冲击。我们可以举例说明:1950年~1973年是中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将在今后20年内相继步入老龄期,如果实行延迟退休必将出现本该退休的老年人挤占年轻人的工作岗位,加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推高失业率。 而且,从笔者对实际的观察来看:一方面,对于当班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白领职业群体来说,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易被接受,但是,往往是这些好的职业、岗位是未来年轻人安于忍耐、坚持付出,长期参与工作、积极主动工作的动力源泉。如果好的单位、好的工作、好的职业一旦被长期“占用”,得不到有效的更新换代,新人上不去,那么,青年人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就会丧失、长期下去导致的离职、人才流失、失业就会大量出现,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严重不利;另一方面,对于蓝领工人、长期重劳动力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从事建筑、纺织、煤炭、清洁、生产组装等重体力劳动的职工而言,延迟退休年龄是不科学的、不被接受的。他们本身就希望早点获得退休机会,拿着养老金开始休假或者投入到自己的健康保健、家庭料理中去,和儿女享受天伦之乐,或者给自己放个长假、放松自己来享受旅游之乐。 面对上面提到的现实问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报告2013》中提出未来7年全面深化改革可分3步走的建议。其中,在引人关注的延迟退休政策方面,该报告建议政府应在保险精算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法与步骤。 3. 延迟退休对个人获得养老金损失的影响 目前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是:男性60,女干部55,女工人50。现在很多人反感延迟退休年龄。自己的养老保险多交了5年,假设寿命没有预期延长,推出相对的结论是:自己退休后领到的养老金、退休金反而少了。 养老保险是一种互助的制度安排,在这个制度当中一部分人缴费,一部分人领取。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中,笔者认为,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比例,这个比例是什么?是这个人的缴费年限和领取年限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如果退休年龄延长了,寿命不延长,那么领取的年限就短了,势必造成个人获得养老金、退休金的总体数额变少了,那很多人是不愿意的。另外,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就意味着企业又要多缴五年费用,这样的负担实在太重,而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无力缴费,乃至逃费,这样下去将会使得“逃费率”逐年上升。 4. 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必然性与价值 在对退休年龄延迟政策的福利效应、财政效应与劳动力市场效应的分析下,可以推断,延迟退休年龄是实现代际公平、保持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大大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典型特征。201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02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4.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8亿,老年抚养比为11.9%。 第二,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的养老基金缺口会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这无疑会给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并且会限制其他公共支出项目的发展,限制政府其他职能的履行。然而,若我国的退休年龄每往后延迟1岁,每年就可减少200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负担,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力资源匮乏问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果要在未来逐渐实行弹性退休制、实施退休年龄政策,就必须要妥善解决好相关问题:一是应当尽快缓解不同养老制度下过大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二是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当前一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甚至不如退休后的养老金,这必然助长他们对早退休的期待和对延迟退休的反对;三是对退休人员再就业进行必要且合理的规范。四是加大全面养老金的征缴力度。目前还有近2亿人未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内,制定“全民参保计划”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綦莎.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报告,2013. [3]薛冬苗,王韶聪.延迟退休的利弊分析以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