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媒体时代红色资源在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范文 陈静
摘要:红色资源作为一种承载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重要资源,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鉴定信念,是地方本科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代表着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实现由传统育人模式向新媒体教育模式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红色资源 地方本科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媒体下红色资源的基本内涵及在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包括战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以及抗洪精神等,还有可以反映这些革命精神的文物、诗歌、博物馆、纪念馆等。[1]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業发展新局面”。红色资源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含义,以精神层面为主,是地方本科院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新时期利用新媒体这一创新性载体,充分发挥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用红色资源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指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红色资源形成于斗争之中,具备天然性的导向功能、回顾我国的革命历程可以发现,我国正是存在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信念,革命者才可以克服各种困难挫折,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战胜敌人,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2]红色资源中蕴含着多种感人事迹,且具备直观生动、感染力较强等特点,十分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成为他们弘扬革命精神的内在动力。
其次,用红色资源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校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应深入开展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等精神,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3]红色资源始终致力于为人民服务,奉行敢闯敢干、艰苦奋斗精神,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内容。在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再次,用红色资源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型载体,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面对机遇和挑战,红色资源不断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思想的新特点,将优良传统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与研究成果。将红色资源作为教育载体,可以演变出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精神以及行为规范教育为内容的思想教育体系。我国各地区存在广泛的红色资源,且形式多样,利用红色资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有效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4]
二、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红色资源的原则
(一)挖掘整理推陈出新
本科院校应将散乱至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尤其应关注高校的红色资源,以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条理化与知识化。推陈出新要求高校在挖掘红色资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断创新教育思路,充分发挥出非课堂的实际作用。非课堂教学要求教育工作人员按照既定的教育方案,在营造既定的文化及生活氛围内,引导受教育者深入的感受与体会,以便使其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这种教育思路主要引导受教育者形成轻松愉悦的情绪,充分抑制自身郁闷厌烦的情绪,真实亲身感受到的思想政治知识比理论体系更为感人可信,也可以深刻体现出思想政治的重要作用[5]。
(二)社会化具象化相结合
当前地方各本科院校比较重视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很容易受到社会上负面信息的影响,以致对学校内接受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产生怀疑。为了确保红色资源可以长期的被同学们所接受信赖,就必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并打破社会及学校教育之间的壁垒,实现红色资源教育的社会化,选择大学生较易了解与接受的红色因素,并不断创新其发展形势,以便制作出更多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影视作品、歌曲、小说以及电子刊物等,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真实的英雄事迹,并在叙事幽默的语言中,使大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价值。[6]
(三)学校和政府共建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体系
为了真正将红色资源融入地区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必须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出台完善可行的实行措施。同时,政府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高度协商基础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工作人员考核制度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明确并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及协调方法,以便由整体上推进红色资源融入本科院校。同时,还应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聚合教育与辐射教育要充分结合,并遵照活动育人的理念,充分利用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科优势,以便将思想政治教学延伸至大学生的日常实践之中。[7]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红色资源发挥作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型载体,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要媒介,为红色资源提供了多种表现形式与途径,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优质资源。但互联网的出现在为红色资源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首先网络信息爆炸使得教育环境更为复杂,大量有害、欺骗信息夹杂其中,对心理尚未成熟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了严重污染。其次网络文化也威胁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兴起使得人人享有自主平等权利,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这使得传统的权威性逐渐被淡化。最后网络不良信息强烈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目前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大学生上网时一旦长期接受这种信息,则会严重腐蚀他们的价值观,影响自身的是非判断能力。
四、如何利用新媒体资源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一)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具备开放性与多样性,但当前我国的信息监管制度并不完善,以致信息垃圾、低俗文化等不良信息充斥其中,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 红色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此应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传统课堂在媒介素养中的作用,将媒介素养真正纳入正规的课堂计划,并开设新媒体的讲座或选修课程,使学生认识到网络环境中也应遵循基本的行为与道德规范,并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提升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与抵御能力,以便合理的使用新媒体资源。另一方面应利用新媒体工具,形成良好的媒介教育氛围,当前我国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媒体宣传系统,并成立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网站,利用正确健康的思想占领新媒体,并强化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努力将主题网站建设成为高校的思想精神家园。但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还应继续发挥传统课程的授课优势,以防新媒体完全代替以往的教育方式,做到将新媒体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彼此发挥各自优势,为传播红色思想政治营造良好的媒介教育氛围。
(二)充分利用校园网络
校园网是高校与外界社会联系的重要工具,也是当前校园内占据主导地位,且拥有最大点击量的网络媒体,相较文字教学,大学生更喜欢通过图片及影响来涉猎知识。现代心理学也已证明,人们肉体感知到的生动、具体形象符号所产生的刺激感比抽象文字更可以引起心理无意识的反映。因此,新媒體校园网也是高校红色资源的教育阵地,是高校建设舆论引导必不可少的方式。为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网站、校园官万微博以及学校官方论坛等校园网络,开设红色资源教育网络课程,播放优质资源的公开课,利用七七事变、一二 · 九运动、国家公祭日、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长征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点进行网上主题教育活动,给予高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时,还应时刻突出网站内容建设的鲜明特色,丰富影像及图片资料,并在结合学校办学理念的前提下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文化资源,以最大程度的使用最新的新媒体技术,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力。为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网络宣传与引导作用,应时刻突出德育教育的主题原则,以便为红色资源带来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三)重视使用网络及手机媒体
继广播、电视之后,网络媒体是目前最主要的媒介形式,其中主要包括博客、网络电视以及网站等。作为信息传播媒介,互联网具备传播速度快且信息量大等优点,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此必须充分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并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比如应加强社会网站建设,社会网站上包含多种信息资源,对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吸引力,也是开展红色政治的主要阵地。其主要包括社交网站、网络社区以及新闻网站等,我们可以在社会网站上传文化、政治思想以及校园文化等内容吗,建立红色网站,并精心设计形式内容,提升红色教育的亲和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手机原本只是一种移动通讯工具,但随着3G、4G以及无线应用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也开始使用手机进行信息传播,手机媒体自然营运而生。手机上网加快了互联网的大众化,且手机也逐渐成为网络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手机媒体具备普遍性、便携性、个性化以及强制性等特征,且比其他网络媒体的成本更低。它可以随身携带,用户利用零碎时间便可以浏览信息,不受空间限制。由此可以针对性的设置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终端设备与用户的一对一关系。同时手机媒体还可以向人们展示真实世界,使得人际关系更为密切。为此,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应建立高校的手机短信平台,利用短信方式将各类红色资源传递至大学生,且手机短信也可以为高校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提供帮助,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方便。为此,应充分重视手机媒体在红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利用短信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可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以便形成健康的政治氛围。其次应利用手机及时通讯工作开展红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qq群、微信、视频、语音等多种交流方式。近年来,大学生拥有手机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高校应抓住这一交流平台,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应利用手机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机微博可以移动,是一种迷你型的博客,且发帖长度一般限制在140字符以内。用户可以随时表达自身思想,并关注朋友话题,且第一时间可以看到关注者的信息,并参与讨论过程。微博的出现代表着信息传播新时代的来临,也是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开始。近年来,高校使用微博人数在不断攀升,且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微博获得最新消息。且微博信息传播会呈现裂变形式,信息的传递就发生在几分钟之内。为此,高校教育者应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利用此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以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政治教育者还应主动参与讨论,用正确积极的政治思想影响大学生。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微博信息的监管工作,微博信息具备一定的隐匿性,部分人会利用此特点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加之微博上的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则会引发大范围的不良反应,为此应及时查明微博上违反国家法律及学校规定的信息来源,实现微博的实名制,方便学校管理微博。
五、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我国政府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红色资源是我党在长期斗争及实践中总结出的先进经验,体现了革命的传统优势,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与财富。在红色资源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该将服务人民、勇于创新以及艰苦奋斗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推进网页、微博、微信公众号、互动社区平台等新媒体建设,将井冈山精神与苏区精神作为革命脊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人生的指明灯,创新红色资源在互联网时代的宣传模式,进一步推进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云,叶桉,金春.试论区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江西红色资源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2, 7(6):53- 57.
[2] 申国勇,周涛,孟志雷.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海高校大学生调查问卷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2(40):80- 82.
[3] 曲姿璇,肖祥.论桂北红色资源在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利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2):78- 82.
[4] 郑流云,吕学芳,王跃飞,吕娟萍,李策.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4):89- 90.
[5] 曹红英,吴雪芬.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常州地区红色资源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13(4):87- 90.
[6] 于涣茹,刘志刚,李丹.红色资源在本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以黑龙江红色资源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4(05):138- 14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