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范文 俞兰芳
摘 要: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130名学生党员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组织生活、社会工作、学习状况、专项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思考,提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生党员 教育 调查 思考
大学生党员培养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政策的基础工程,是党的事业、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希望所在,因此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广博专业知识、高尚道德情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学生党员,是摆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幅度有较大提高,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党员数量增长的同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而,如何在新时期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党员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调查结果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0年12月,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8份,有效问卷128份,问卷回收率为98.5%,有效问卷率为100%。调查对象为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党员,具体情况分布见下图: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结果及其分析情况如下:
1、学生党员对理想信念的认识
对于入党动机,71.9%的学生党员入党是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14.1%为了自身利益,1.5%是父母要求其入党,12.5%是随大流。
对于是否在理想、信念上存在问题,23.4%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淡薄,19.8%对政治不感兴趣,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19.8%事业心、责任感不够,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好,缺乏奉献精神,13.6%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模糊,态度不鲜明,23.4%不存在理想、信念上的问题。
2、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的认识
对于入党之前是否按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选择“是”的占97.7%,选择“否”的占2.3%,入党之前大部分党员都能自觉向组织汇报思想。
对于入党以后是否按时参加党组织生活,选择“是”的占97.5%,选择“否”的占2.5%,绝大部分党员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
对于成为预备党员后是否按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76.6%选择“是”,21.8%是要转正时,经党组织提醒,补交思想汇报,1.6%选择“否”。
对于在转正后是否能继续向党组织汇报思想,81.4%选择“是”,而18.6%选择“否”。
对于是否能按时交纳党费,选择“是”的占98.4%,1.6%选择“否”。
对于是否能自觉学习党的知识,62.5%能自觉学习党的知识,35.9%是组织要求学,我就学,1.6%选择“否”。
3、学生党员对社会工作的承担情况
对于担任学生干部情况,35.2%没有担任学生干部,44.8%担任班级干部,16%担任院级干部,4%担任校级干部,表明大部分学生党员在不同层面上担任着学生干部。
对于是否经常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30.2%选择“是”,65.1%选择“一般”,4.7%选择“否”。
4、学生党员的学习状况
对于入党之前的学习成绩情况,62.5%在班级前10名,35.2%在班级前1/2,2.3%在班级1/2后。
对于入党前后思想、学习上的变化,31.4%有进步,8.9%有退步,59.7%变化不大。
对于入党后获得奖学金情况,44.8%有获得综合奖学金及以上,42.4%有获得单项奖学金,12.8%没有获得过奖学金。
5、学生党员对专项教育的认识
对于入党之前所接受的党的教育,22.7%参加中学课余党校学习,32.9%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学习,38.5%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5.9%接受其他的教育和学习。
对于入党以后所接受的党的教育,57.3%参加预备党员学习班学习,32%参加党组织活动,10.7%接受其他的教育和学习。
对于认为学校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是否有必要,91.8%认为有必要,8.2%认为没有必要。
对于目前学校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是否满意,43.5%认为满意,51.6%认为一般,4.9%认为不满意。
对于学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上应在哪些方面有待加强,15.7%认为要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20.7%认为将“党员之家”建设落到实处,构建学生党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25.7%认为组织学生党员“三下乡”,开展社会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才干,22.2%认为要多开展党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学生党员在集体中成长,15.7%认为要鼓励学生党员积极承担任务,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分析与思考
1、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
对于学生党员而言,理论学习是基础,没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积淀,很难指导实践,开展工作。学生党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共产党员要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不懈、不断深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将原本生硬的理论知识用活灵活现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2、平衡发展结构,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目前大部分高校里,由于学生党员发展的特定程序和要求,低年级学生较少作为党组织的重点发展对象,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则是发展的重点。大四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社会实习时间,这样的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发挥作用的时间较短,影响力也较小。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员发展的特殊情况,平衡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党员的发展结构,优化分布,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作用。
3、完善组织生活,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首先,党支部要经常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支部自身建设,提高组织生活会质量。组织生活会要做到主题鲜明、组织到位、效果明显,避免搞形式、走过场。其次,党支部要积极引导学生党员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学生党员通过参加严格的组织生活和接受群众的监督,不仅有效地接受了党组织的教育和其他党员的帮助,还及时发现了自身缺点,查漏补缺,更好地向合格党员迈进。特别是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在实践中体现党员先进性,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宣扬先进典型,开展激励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党员中不乏一些优秀分子和先进分子,要结合实际,树立典型,开展激励教育。党组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开展“十佳学生党员”评选,优秀学生党员风采上墙等,深入挖掘优秀学生党员的典型事迹,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教育的影响是无限的。
5、开展实践活动,注重实践锻炼
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检验学生党员表现的重要部分,也是党员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党员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积极接受实践的锻炼。高校党组织应该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把“党员之家”建设落到实处,绝非流于形式,让“党员之家”真正成为学生党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建立党员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党员到农村、边远地区和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学生党员“三下乡”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充分利用学生组织载体,鼓励学生党员积极承担学生干部任务,促使其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倡导奉献精神,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孙晓青,秦姝.论大学生党员党性的继续教育[J].前沿,2004,(6)
[2]谢丽乔.对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研究,2006,(12)
[3]胡武平.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
[4]解进,郑松乔.强化长效机制优化基础工程——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调查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2,1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