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阿克苏地区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路径探析 |
范文 | 杨珉 摘要:2017年,新疆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启动南疆四地州10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老旧城区改造。阿克苏地区属于典型的南疆经济,城镇化率较低,农村人口众多,农业人口转移压力较大,特色小城镇正好为阿克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城镇化 特色小城镇建设 阿克苏地区 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陈全国书记在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发展南疆城市圈,培育一批中小城市、边境口岸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形成结构合理、层次有序、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格局。”预计到2020年,建成100个特色小城镇,完成100万农牧民人口的产业转移,改善南疆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争取南疆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1 发展特色小城镇对于阿克苏地区社会发展的意义 1.1加快推进阿克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是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社会稳定是由两大方面构成的,第一是物质上的稳定,百姓的安居乐业才是我们社會稳定的基础,保证了稳定我们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第二个方面是意识形态上的稳定,我们不仅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还要让他们远离极端宗教思想,适应现代社会,接受现代文化和理念。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当人们使用着先进的生产工具,嵌入到现进的生产关系中,才能了解现代文化,接受现代理念。而小城镇搭建了一个向现代城市生活过渡的平台,有利于当地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转变思想观念。 1.2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是实现阿克苏地区如期脱贫以及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的重大举措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加强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为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生产力的聚合与标志,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新疆的227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疆,这与南疆的城市化进程缓慢不无直接关系。2020年,新疆要实现与全国人民一起进入小康,对于阿克苏地区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阿克苏地区的贫困人口有37万余人,大部分集中在农村,拓宽收入来源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增收的渠道就是就业。对于内地而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外出打工”,但对于南疆的农民群众而言,浓烈的“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心理,以及语言与风俗习惯的差异,成为阻碍劳动力流动的无形枷锁,因此,就近发展特色小城镇以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最佳选择。 1.3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推进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方式 小城镇连着城市与农村,是农产品走出农田、走向市场的平台,是农产品供需价格的晴雨表,尤其是随着自治区全面取消“五统一”,农民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提高自主经营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小城镇的农副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地的经济功能使农民更接近市场,便于他们了解市场需要,加快供应与需求的适应步伐;另一方面,小城镇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在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的产业化,带来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专业化生产、规范化生产的结构调整,再通过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流通渠道的“物联网+”,从而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产业结构。 2 阿克苏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 阿克苏地区地处南疆中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区位条件较好,交通便利。2015年新疆自治区的城镇化率42.5%,阿克苏地区的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属于全疆较低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当地农业经济还是占比较大的产业,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较为欠缺。 2.1城镇分布点多线长,集聚效应不足,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能力有限 阿克苏地区的八县一市布局较为分散,东西横跨513公里,乡镇规模过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不足,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力小,城市的辐射能力不足。阿克苏地区农村人口众多,但是镇区人口较少,聚集效应不足,导致镇区功能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较低,大部分乡镇还保留着“赶集”的商业模式,专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乡镇居民较少。 2.2自然环境恶劣,人均占有资源量少,扶贫工作任务艰巨 阿克苏地区地处南疆,水资源匮乏,耕地面积有限。阿克苏地区城镇化率较低,乡村人口170.07万人,占到总人口比重的67.18%,且农村人口的出生率较高,导致土地承载压力较大,人均耕地仅为2.23亩,低于全疆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直接导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较低,所以阿克苏地区的扶贫工作较为艰巨,如何能有效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开展脱贫工作的关键。 2.3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水平低,农业型乡镇特点突出 阿克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区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但是其三产的收入比例中,农业收入占到90%左右,尤其是服务业收入在南疆四地州中处于偏低水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点:其一,相比较其他三地州,阿克苏地区的水源条件较好,人地矛盾相对来讲不那么严重,仅靠土地还能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产业转移的意愿比较低;其二,因为受教育水平较低,双语能力较弱,缺乏职业技能,产业转移的能力不足,且当地产业发展不配合,第三产业不发达,就业机会较少。这两点互为因果,又相互影响,最终形成这样的局面。 3 阿克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路径探析 对于小城镇建设,我们拥有大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观系统内所有的因素。南疆的独特地理条件促使南疆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应按照“规划合理化、建设特色化、机制市场化、管理法制化”的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理念,确定具有南疆特色的小城镇发展的道路。 3.1以产业为支撑,创业创新,切实坚持产城互动 产业是我们建立小城镇的先决条件。南疆小城镇的产业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产品,研发民族传统工艺,注重产品的精细化、产业化,以及文化特色。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道路。例如,阿克苏地区在全疆的产业定位是林果业加工、新型能源及旅游观光产业发展。所以阿克苏地区的小城镇的产业规划应该与地区的产业定位相契合,因地制宜找准优势产业,深化发展,注重产业的区别专业化生产,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恶性模仿竞争。 随着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创新越来越成为激发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动力。小城镇创业创新对于南疆农村动力转移、脱贫攻坚步入小康社会来说具有成本低、门槛低、灵活高效的优势。鼓励特色小城镇发展小微创业,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圈。政府通过有组织,有规划的培训及政策引导,集聚创业者、培训创业者、引导创业者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市场资源,提高产业化水平,推动新人才、新技术、新产业整合聚集、协作发展,为小城镇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2合理布局小城镇,小城镇点轴发展 发展小城镇要有全局视野,合理规划,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互成体系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现有基础较好的建制镇。在阿克苏地区,应当对阿克苏市、库车县集中开发,集中投资,壮大其力量,将其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作为“点轴式”城镇模式中的“点”。在小城镇的规划中,要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承载力的全面发展,防止大拆大建和乱铺摊子,尤其是阿克苏地区,环境脆弱,水资源较为匮乏,所以合理的城镇规划对于当地的持续性发展极为重要。阿克苏地区特色小城镇在规划建设上要体现龟兹文化的内涵,将南疆传统民居与现代建设理念相结合,既有使用价值,又要注重文化特色。切忌千篇一律,充分挖掘南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历史底蕴,增强南疆文化自信。 3.3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基础,通过不断提升行政社会服务水平,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招商引资。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镇区集中,通过产业的转移,吸引周边农村人口的转移、技术的聚集,从而促进镇区的快速发展。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较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是增强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阿克苏地区2015年末总人口数为253.05萬,城镇人口为83.04万人,乡村人口170.07万人,农村人口众多,但是农村所享受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小城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卫教育等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当地居民在小城镇里能够享受到更有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和繁荣的“商业圈”,从生产生活方式上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从而完成农村居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变。 3.4城乡联动,多元共享,拓展要素配置新通道 特色小城镇是辐射、带动新农村的重要平台,也是缩短城乡差距的重要实践探索,不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社会公共服务,都应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统一规划。在产业发展上应找准区位优势,例如阿克苏地区种植林果的自然资源较好,应大力发展林果业的深加工及物流网,依托阿克苏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引导城镇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高效配置。加大对镇域资源要素、生产要素的统筹力度,从而提升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逐步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并轨。搭建小城镇发展服务平台,进而推进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小城镇发展路径,提升进镇农民的综合素质,逐步完成阿克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高效、良性的转移。 参考文献: [1] 马玉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小城镇项目发展路径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7,15(3) :53- 57. [2] 侯为民,李林鹏.新常态下我国城镇 化的发展动力与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15 (4):11- 16. [3] 姬肃林,王勤,李艳.新疆绿洲小城镇多样化发展方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6(4):134- 14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