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校应成为孕育名师的沃土 |
范文 | 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一直以名师辈出享誉天津教育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基础实、招数新,许多做法实用且行之有效。我们曾多次造访该校,并亲眼见证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此次采访的对象是侯颀校长。侯校长不善言辞,性格深沉而内敛,为人低调且平和,但其内心深处有着对教育的挚爱和深刻领悟。我们的谈话围绕“名师”这一话题展开…… □在很多地方,听说名师要来上课,就有很多教师前来观摩、学习,大家都想一睹名师的风采,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名师的“名人”效应。您认为什么样的教师能称得上“名师”? ■名师,顾名思义是有名气的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是教师的榜样,是学校的品牌,是地方的名人,是国家的脊梁。他们是教育教学的专家,同时也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由于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他们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学校里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起到重要的引领、示范、激励、凝聚和辐射作用。名师对于提高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您提出“学校应成为孕育名师的沃土”,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事实上,我校自建校以来已走过近70年的历程,从过去的女二中到今天的第五十七中学,学校的历史就是一部名师文化的发展史。上个世纪50年代的蔡秀细、60年代的及树楠、70年代的陈辛、80年代的李寿康和现在的韩秀芬、段崇伟、姜志惠等,名师在五十七中这块沃土上不断涌现。今天,我们在继承五十七中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理应以创新的精神赋予名师文化新的内涵。 □您认为怎样才能让一所学校名师辈出呢? ■一所学校要想培养出更多的名师,必须在教师职业培养上下工夫。我校2005年创办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其目的在于为教师提供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发展的机会。 我们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比喻为一所教育教学“医院”。在这里,教师、学者、专家共同合作,“诊断”各种教育教学“疾病”。通过这种方式的培训,使教师学会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加快自身的发展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名师成长的摇篮。 无论是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培训中,还是在日常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始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科学探索,把研究的重点指向教师日常的校本教育教学实践。由名师策划,学校定期召开教育教学研讨会,为教师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自我完善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更新了理念,提升了科研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时,还构建了新的名师价值体系,使新的名师茁壮成长。 □名师是学生的导师,是教师的榜样,是学校的品牌。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呢? ■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引导学生成才的主要力量,是学校教学与管理中最核心、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学校要想发展,就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要靠学校的政策引领,还需要弘扬名师精神,培育名师土壤,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让更多的教师向往名师、学习名师,最终成为名师。 为弘扬名师精神,我校编写了《托起太阳的人》一书。这本书是我校几位名师的教育教学成果集,它反映了五十七中学几十年来名师工作的成果,再现了众多名师的成长历程及光辉业绩。编写组主要由青年教师组成,我们的目的是把编写过程转化成青年教师的学习过程,使青年教师重新认识名师,挖掘名师的思想本质,为自己树立学习的典范和楷模,明确发展方向。 为探讨名师思想,我校举办了“及树楠教育思想研讨会”。及树楠老师从事教育工作50年,曾是全国“中语会”理事,天津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教研室咨询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等。及老潜心研究语文教学几十年,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天津市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很庆幸五十七中学拥有这样一位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我们不断挖掘这一宝贵资源,大力宣传及老的教育思想,总结及老的教学经验,研究及老的教学模式,这对我校的名师培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为扩大名师的影响力,我校设立了以名师之“名”命名的奖项。长期以来,由于教师职业过于稳定,工作中存在平均主义,加之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教师工作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使得一些教师缺乏动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这些极不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更不利于名师生成。为促进教师的成长,扩大名师影响,我们设立了“蔡秀细奖”,对教师师德进行总体评价;设立了“及树楠教学成果奖”,对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 为发挥名师作用,学校还建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旨在使我校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得到名师的专业引领。名师工作室成立后,名师们带领我校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培养造就五十七中学新一代名师方面功不可没。 □名师一般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名师的个人魅力。 ■的确,名师的这种个性和风格非常重要。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教育的丰富多彩是建立在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之上的,所以,教师的个性化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如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漪和魏书生,前者在教育教学上既强调感情教育,又重视思维训练,形成了多风格的教学范式;后者属于创新型教师,不但在教学理论上有创新,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处理、教学过程、教学形式等方面均有创新。因此,在培养造就名师的过程中,应注意营造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鼓励名师张扬个性,在教育教学中有自己的思想与艺术,成为独树一帜、风格独特的教育家。 □在名师培养方面,学校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改变管理机制,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宽松和谐的环境,是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土壤和温床。在耕耘名师土壤的过程中,应变机械式管理为激励性管理,承认教师间的个性差异,提醒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分析,调整自我发展的坐标,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不以追求分数为唯一目标,主张教师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获得成功;鼓励每一位教师遵循教育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二是鼓励教师多读书,营造“书香校园”。教师教育教学个性的形成首先得益于博览群书。教师在阅读中树立起自己的教学思想、观点,形成自己的教学技能、风格,最终成为一位有独特个性和魅力的名师。我们倡导教师读书学习,建立中心组读书学习制度,使教师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促使教师教育教学个性的形成。 三是遵循教师个性发展规律,建立自主开放的评价机制。首先要确定个性化教师有存在的理由,有获得许可的权利。虽然他们开始可能有些标新立异,其做法不为大家所认同,但我们要默许他们的存在,让他们自由发展,并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其次,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坚持个性与共性并存的原则,充分尊重他们的自主权。此外,我们的评价标准是开放的,没有“封顶”与“保底”之说,而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多元性。 □请您谈谈有关名师培养工作的体会。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名师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教育发展的名师,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我认为在名师培养过程中要从过去的重视教学能力向重视教育能力转变,从重视“名校”向重视“普通校”转变。只有这样,名师培养才有更广阔的天地;只有这样,名师培养才有更肥沃的土壤;也只有这样,名师培养才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我希望每个校长都能担负起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用心培育与耕耘名师成长的土壤。 作为一名管理者,一要具有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需胆量放大,将实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只有管理者敢于创新,教师才会产生工作上的创意冲动。管理者一要善于引导教师破旧立新,鼓励教师边教、边学、边思、边研、边创,克服职业倦怠。二要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要懂得激励的重要性,并用好激励机制。要使教师队伍的管理效能得到不断提高,营造一个和谐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软环境”,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形成“团结、改革、创新,实干、奉献、进取”的教师团队文化。三要营造和谐的学校氛围。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名师产生于这个家庭之中。学校发展得好,名师自然也就容易产生。一个学校要和谐、要发展,所不能缺少的就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同心同德、共同参与。学校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宽松、民主、畅所欲言的氛围,为每个教师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为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交流提供平台。 (责任编辑韩大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