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乌海市服务业发展的调研 |
范文 | 王晓英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的调研,针对乌海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未来应着力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围绕主体产业和区域优势,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二是立足当地辐射周边,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三是培育新兴服务业,抢占服务业发展新的制高点。 关键词:乌海市 服务业发展 生活性服务业 主体产业 区域优势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1 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1.1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近5年来,乌海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2016年绝对量是2012年的1.68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2.6%。同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为25.7%、33.2%、35.3%、38.9%。近五年来,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了44.1%,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1.2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2016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4%,金融、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租赁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1.4%、占比大幅上升。 2 服务业发展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总体来看,乌海市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态势良好,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全国和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两市相比,乌海市服务业仍然存在占GDP比重不高、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缺乏等差距和不足。 2.1服务业占GDP比重不高 从发达经济体的普遍情况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均在70%以上,2016年,全国和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1.6%和47.2%。相比之下,烏海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2.6%)均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 2.2内部结构仍然有待优化 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结构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存在规模小、档次低、业态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金融、研发、信息、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数量和贡献度明显不够,尚未形成规模,缺乏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 2.3人力资源严重缺乏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大量知识型专门人才和精通服务业管理的高级人才。但目前看来,乌海市服务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3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3.1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畅通物流综合通道,推进与相关口岸和港口的合作,有效转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东部沿海产业带”,特别是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治区深化对俄蒙开放合作的战略机遇,着力打造蒙古国煤炭落地深加工基地。着力提升市域内公路、铁路和民航等物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与功能,加快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园、配送中心和存储转运场站,不断完善信息仓储、加工分拣、包装配送、保险税务、海关检验等服务功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连接欧亚大通道的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引导和促进企业内部运输仓储等物流需求社会化,构建中小微企业公共物流服务平台,推动大型企业将科技研发、运输物流等辅营业务逐步与主营业务分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业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 二是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充分发挥资金流入区洼地优势,继续加强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及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发展壮大乌海银行,有序创新和发展金融组织与金融产品,丰富金融服务业态,逐步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金融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融资工具筹集资金。 三是以信息化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完善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云计算中心、数据中心、视频中心一体化和“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基础通信网络传输能力,推动信息服务业与三大产业融合,推进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建设无线城市,构建信息安全保障和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建立互联网产业孵化基地,发展“互联网+”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煤焦化工、氯碱化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的信息技术咨询设计和集成实施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全面提高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四是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力和驱动力,攻克一批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条件,加快推进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电石化工、特色冶金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主体行业和重点领域,搭建产业技术研发和中试平台,推动关键技术及研发成果转化应用,鼓励和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咨询、评估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拓展业务,培育专业化第三方研发机构,支持研发服务外包,完善技术评估、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服务体系,促进研发服务集群发展。 3.2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一是促进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以大型商圈、商贸物流和传统交易市场为基础,强化商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机衔接,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吸引高端业态、知名品牌进驻,繁荣发展新型业态,积极拓展商业模式,打造商品集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中央商务区和综合购物中心;规范发展建材家居、文博奇石、农副产品等各类专业市场,打造乌海购物品牌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留住当地购买力,提高对周边的辐射影响力。 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和养老服务业。持续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大力发展便民商业与餐饮服务、家庭保洁和家政服务、卫生保健和病患陪护、家务管理和家庭用品配送等社区服务业,实现社区内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供、求有所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或运营以老年供餐、社区日间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是打造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强化“大旅游”理念,围绕“环乌海湖”开发建设,以甘德尔山、龙游湾湿地、金沙湾、满巴拉僧庙等景区为重点,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打造融水、沙和高山草甸等特色于一体的“环山环湖”旅游品牌。开发水上运动、沙漠越野、沙滩浴场、低空飞行、房车营地、农业采摘等户外休闲旅游产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乌海——中国户外城”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与红酒文化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中国?乌海沙漠原生态葡萄酒之都”,开展历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沙漠观光生态游、乡村绿色休闲度假游。 3.3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抢占服务业发展新的制高点 一是加快发展商务会展与环保服务业。吸引知名商务服务企业设立营运管理中心、分支机构和后台支撑部门,大力发展广告租赁、会计审计、法律科技、工程设计、认证认可、资产信用、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等服务业,形成与各行业相互融合、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商务服务体系。继续开展好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等节庆与赛事活动,策划举办国际红酒文化节、野营装备展暨体验季、满巴拉僧庙传统蒙医药文化节、环乌海湖自行车竞赛等节庆会展与赛事,积极争取承办自治区和全国性赛事与展览。 二是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当代中国书法馆等为载体,围绕书法等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为主导产业服务的工业设计和代表消费发展方向的数字化生活创意服务;结合旧城区改造、老厂房改造和新区建設,打造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广告策划、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发行、演艺、动漫、文化会展、艺术品和工艺美术、网络数字制作等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汽车和公共服务。坚持“理念先进、标准规范、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强”的原则,大力发展汽车和零配件营销及售后维修保养与车辆美容等汽车核心服务,着力拓展车辆金融和保险、租赁和代驾、车居车游和智能交通等汽车辅助服务,努力延伸汽车会展、汽车博览、汽车体育、汽车竞技、自驾游服务中心等汽车功能服务。 参考文献: [1] 孟文.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服务业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2):122- 124. [2] 姚学龙,成星群,赵金波,马文浩.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调研和思考——以盐城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