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网络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范文 林莹
摘要: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高职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之一,其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简述了网络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接着以易班平台为实例分析网络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认为可以从模式、方法、内容、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网络化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易班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络时代的开启,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網络带来的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信息,对当下社会产生了比较重大的影响,包括对高职学生。根据2017年6月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在职业结构上学生群体仍然以24.8%的占比位居最高,而学生心智成熟度不够以及社会经验缺乏等原因,使其在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缺乏良好的甄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思想上产生困惑。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有必要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而在当前网络化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顺应网络化潮流,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有效整合网络资源,并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采用网络信息传播等手段从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教育引导,以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网络教育实践活动。在国外并没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说法,更多的是“公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政治养成”等,比如美国更多的是将公民教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研究成果初步形成,在知网上查阅的2004-2017年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246篇论文中,可见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基本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见图1。
在已有的文献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两个方面的研究。骆郁廷(2016)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互联网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其主客体之间转换的实质与路径,对于当下有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认知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周梅(2016)基于生态位理论,研究提出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承载环境及网络资源三者间的结构模型,探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位的环境、资源、群体等三维度模型,以及生态位的测度模型[2]。陆挺(2016)从网络空间信息交互的主客体关系、生产传播机制、话语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迫切需要变革的方式方法,认为可以通过舆情反馈、教育传播、价值渗透、队伍建设等机制的创新,主动适应网络空间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新规律和新要求[3]。何祥林(2017)基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提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的发展对策[4]。吕璐(2017)基于TAM模型,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社会影响性和资源优化性与接受态度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假设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规律[5]。
2 网络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信息网络化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了解当前网络化背景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和方式。2.1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必须立足于网络
建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更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的要求。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抢占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载体,通过网络化途径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与拓展。网络空间深深吸引着当代学生的目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清楚地认识网络文化的利弊。提高大学生自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与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带来了机遇。
2.2 思想政治教育授课以集中教学为主,网络化教学为辅
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旧是以大班教育(约100人)为主,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互动为辅,这些特征主要是传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模式,在网络化背景下的授课方式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个别较发达的沿海城市高校采用现代化的MOOC、翻转课堂、微课、双语互动课堂等互动式、沙龙式、情景模拟教学授课模式,同时这也表明了当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传统教学模式居多,对于网络化媒介的运用和管理力度不够,而且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在网络的使用上,大部分学生会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作业布置情况完成课程论文和相关资料查阅,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授课老师也认为在备课、授课的时候会经常使用互联网,同时也非常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采用这种网络化的辅助学习方式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上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推广力度仍旧不够
当前,很多高校越来越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授课方式已经很难打动和吸引学生,更别提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引导教育了,鉴于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这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容易吸引学生,而且网络语言的幽默、风趣、形象等特征,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在网络思想政治学习或者教育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方式上都自由方便了很多,而且在授课内容的吸收上也更容易得多,这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网络化课程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在现场,与学生沟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以及出现诸如学生不主动沟通的话可能会起到消极作用。
3 网络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例分析
3.1 易班平台简介
基于当前大学生网络表达的言简意赅、多维立体传播、“自由”言论以及更容易拉近距离引起共鸣等特征,使得大学生网络表达的非理性行为表现相较于其他群体更为明显,比如随意评论、盲目转载、恶意编造、发布信息等。总的来说,正是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决定着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正因为当代大学生掌握网络信息获得的便捷性,以易班(E-Class)为主具有互动分享、评比推广、魅力养成等功能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见表1。
易班平台主要是由省、市、校、班以及个人等5级平台构成,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微社区、轻投票、轻博客、相册、资料库、题库、机构号机构群、公共号公共群。
3.2 易班平台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易班平台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从文化引领、网络互动、生活体验、任务驱动等四个维度进行管理创建。
文化引领维度。对未知的好奇是高职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易班平台充分利用最新的、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信息来引发大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进而达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网络互动维度。互联网作为当前最便捷的、最新的交流媒介,易班平台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在网络社区中表达出在现实中不敢表达的真实想法这一现象,依据不同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领和疏导工作,强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生活体验维度。易班平台充分考虑网络化环境的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在与高职学生进行思想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结合当前高职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日常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引导,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来正确地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维度。在以上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易班平台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以网络潜移默化的形式,结合每位在其平台上注册互动的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任务的设置、分配、完成、总结等一系列操作,积极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3.3 易班平台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易班平台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采用自主式、参与式、嵌入式个性化主体教育。
自主式教育。自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区别于传统被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易班平台充分考虑新时代网络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互动特点,更加注重将传统思想教育方式中的他律方式向自律为主的培养方式转变,以期实现高职学生道德思想、行为、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参与式教育。基于实践、开放、生成的规律特性,以设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真实生活中通过自身所参与活动来实现思想教育的方式,这一过程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能够更好地实时进行相互了解和及时沟通。
嵌入式教育。易班平台并不以把德育工作当成是一门学科来完成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是一种引导,一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到实际问题中,使高职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完成对问题的思考、解决与反省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经历体会到思想的形成,通过亲身分析问题并理解其本质,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
4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易班平台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根本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與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还要做许多的相关工作去完善。一是要从技术上不断升级易班平台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硬件,加大高职院校在易班平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的科研投入,共同研究开发网络系统升级、网络信息过滤技术、网络舆情预警技术等。二是要从内容上不断升级易班平台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根据当代高职学生的网络习惯,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加“易班”网络平台的趣味以吸引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骆郁廷.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2):1- 7.
[2] 周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位维度与测度[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1):145- 148.
[3] 陆挺,杨文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分析及机制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7):118- 121.
[4] 何祥林,陈梦妮.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7- 9.
[5] 吕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36- 3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