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探析
范文 叶枫
摘要:根据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采取的以工匠精神为人才培养理念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撑,同时也为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是就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工匠精神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需要
1.1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技术、新装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提高[1]。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制造業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在这其中核心技术的缺失、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关键核心部件材料受制于人、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尤其突出。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缩小我国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大专注于一个领域或者一件产品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将工匠精神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在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为我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工匠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短平快的投资和行为方式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不愿将企业的人力、财力等投入到时间长且见效慢的领域中。正是因为企业过度地关注效益而忽略了质量的重要性,所以导致我国游客出现了在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等生活用品的现象。而这种社会环境氛围的不断变迁也是造成工匠精神极度缺失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逐渐进入了质量与产业相结合的专项升级关键阶段,工匠精神本质的回归不仅为中国制造影响力的扩大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重塑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后植工匠文化,冲向工匠精神的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将其作为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效率不断提升的精神标杆,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是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
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所赋予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数量和规模全面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受制于像校企合作机制不畅、人才培养不重视人文素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内部驱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的制约。另外,职业教育层次存在的衔接不完善,导致技术工人出现了职能技能、生涯规划、职业素养以及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衔接断层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2]。再加上工匠精神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渗透和应用,必须通过各个方面要素和资源的整合优化,才能发挥出其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力度的加强,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和意义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
2 工匠精神视阈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
2.1深化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安排专业的实践课程,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安排学生深入企业中实习和学习,充实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虽然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模拟实践课程训练基地,但是由于其与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工作标准和要求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性,通过整合企业优势资源的方式,促进企业参与度的不断提升,才能发挥出企业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政府部门而言,应该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加大政策补偿的方式,给予参与实习生培养企业相应的政策优惠和补偿,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同时企业对于实习生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实习报酬,才能将学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3]。只有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针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另外,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对学生日常工作表现的观察,在实习结束并完成考核后,将表现优异的学生通过内部招聘的方式招录进入企业,这样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企业人才招聘过程中的人才、财力投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对于学生实习积极性的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工匠精神
随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应用,高职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普遍存在的实习时间与连续性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学生掌握产业链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关键因素。由于职业技工都是经过长时间持续且严格的职业技能培训后才走上工作岗位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将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才能促进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是在学校学习结束后,在企业中经过数月或者一年左右的实习时间,就匆匆地走上工作岗位。所以,造成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术与专业知识出现了掌握程度不高,无法满足行业要求的现状。而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在学生专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同时也离不开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以及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只有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切身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实现促进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升。另外,高职院校必须将日常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3营造合适的社会环境,培育工匠精神
制度建设。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是确保工匠精神培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通过建设合理制度的方式促进工匠的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的有效提升,对于人们职业观念、求学观念、就业观念、职业价值观等观念意识的转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制度的建设对于工匠精神培育社会环境以及国民观念的转变等各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4]。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監管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为市场上各种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提供了机会。很多新产品虽然刚刚上市,假冒产品就会随之而来,再加上假冒产品自身的研发成本和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对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不仅导致企业的经营利润出现了严重下滑的现象,同时对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热情也造成了严重的挫伤。而企业往往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和维权方面,而忽略了针对现有产品的改进与创新,最终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变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在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高标准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同时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才能让辛勤付出劳动的工匠得到应有的回报和精神慰藉。
改革薪酬体系。随着国家针对职业教育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社会各界不仅对大国工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肯定。然而经济状况的窘迫仍然是一线工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国内大型商用飞机的首席钳工胡双钱,其在35年的工作过程中一共加工生产了几十万个飞机零部件,其为这一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却没有因为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工作而得到与其共享相对应的经济回报,直至今年才从蜗居多年的一居室搬出,通过贷款的方式购买了70平米的住房。虽然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了一位技术工人能够得到的所有荣誉,但是这些荣誉对其窘迫的家庭现状的改善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需要自身不断地锤炼,同时还需要完善的制度为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在帮助技术人才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确保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更多大国工匠的涌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只有像律师、医师等极少数的职业制定了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标准。还有很多的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是由地方劳动部门委托设立的职业能力鉴定机构评定的,这种不规范且不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认定的难度[5]。另外,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只能读到高职,所以,社会对于高职的认可度普遍偏低,为了促进社会对高职学生认可度的进一步提升,教育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才能在促进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不断提升的同时,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总之,虽然高职院校已经充分重视到工匠精神在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已经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了职业教育的首要内容之一,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仍然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在工匠精神与特色专业的建设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严格地按照工匠标准,加大专业技术研究的力度,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于瑞.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构建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20- 21.
[2] 范功利.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研究[J].科技风,2018(24):41.
[3] 罗雪云.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敬业教育探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6):40- 44.
[4] 王艳红.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途径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33- 136.
[5] 张文财.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D].东华理工大学,20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