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正逆双向绿色物流模式研究 |
范文 | 上官绪明 摘要:文章从适应国际“绿色革命”浪潮的角度出发,探析绿色物流系统的内涵,阐述了构建绿色物流系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探讨绿色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础上,分析了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由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两个方面提出构建绿色物流系统架构的方案,同时也指出了构建绿色物流系统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绿色物流;物流系统;逆向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implication of environment logistics, taking the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green revolution”as the departure of point, which leads to the necessity of structuring environment logistics. It makes an analysis of significance on building environment logistics, explores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of environment logistics, and presents the plan of integrating environment logistics from positive and converse aspects for enterpris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logistics system; converse logistics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绿色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活动,按照物品的位移不同可以分为正向绿色物流和逆向绿色物流。绿色物流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纯粹的经济利益,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 1构建绿色物流系统的必要性 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选择,它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利,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利,同时满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1.1绿色物流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绿色物流的核心思想在于实现企业物流活动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厉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非绿色经营方式,构架绿色物流体系,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哈佛大学Nazli·Choucri教授深刻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有效发展,它就不能忽视日益明显的环境信号,继续像过去那样经营……对各个企业来说,接受这一责任并不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因为符合并超过政府和环境组织对某一工业的要求,能使企业减少物料和操作成本,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实际上,良好的环境行为恰似企业发展的马达而不是障碍。” 1.2绿色物流有利提升企业形象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再仅仅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企业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企业是否注重环境保护等,这些都成为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绿色物流应运而生,整合了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整个流程。其体系不但可以降低旧产品及原料回收的成本,而且提高了企业的声誉度、增加企业品牌的价值和寿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1.3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与国际接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物流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已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世界上的资源日益紧缺,同时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进一步加剧。为了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相关的协议、法律体系,例如《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1992)、《工业企业自愿参与生态管理和审核规则》(1993)、《贸易与环境协定》(1994)、《京都协议书》(1997)等。有些法律法规基于环境标准竞争而形成绿色壁垒,比如欧盟规定轮胎生产商每卖出一条新的轮胎必须回收一条旧的轮胎进行处理或再利用。这就要求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必须构建相应逆向绿色物流系统,以降低经营风险和违反法律的成本。 1.4绿色物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但现代物流活动的诸多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程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加剧的,而绿色物流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1]。因此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是必要的。 2绿色物流系统架构方案 当前绿色物流不仅要树立服务观念,更应自始至终贯彻绿色理念。绿色物流的实施必须把逆向绿色物流与正向绿色物流相互协调、融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闭环的体系,才可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2.1正向绿色物流体系的架构 正向绿色物流是指物料流从生产企业向消费者流动的一系列的物流活动,合理高效的正向绿色物流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2.1.1选择合适绿色供应商 由于供应商的成本绩效和运行状况对企业经济活动构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绿色供应链中,必须增加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环境指标,即对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进行考察。例如:潜在供应商是否曾经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被政府课以罚款?是否存在因为违反环境规章而被关闭的危险?供应商供应的零部件是否采用了绿色包装?供应商是否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1.2实现产品的“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材料来包装商品。是企业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前社会化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的环保意识也日渐增强。WTO也把贸易与环境问题提上日程,一些发达国家借此机会推出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成为又一个非关税壁垒。例如,德国、意大利均禁止使用PVC做包装材料的商品进口。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提出“3R1D”包装原则。“3R”原则是指减量化(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1D”(Degradable)原则,是指包装材料应“可降解”[2]。根据上述原则企业应鼓励生产部门尽量采用简化的、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商品流通过程中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单元式包装,实现流通部门自身经营活动包装的减量化,促使生产部门进行包装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 2.1.3构建绿色运输体系 有效利用车辆,消除交错运输、迂回运输,减少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使用“绿色”运输工具,如以天然气、酒精与汽油搀和作为燃料的汽车;采用合理运输方式,不同运输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尽量选择铁路、海运等环保运输,以及实行联合一贯制运输。合理规划物流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通过以上诸种运输策略,有效降低物流运输环节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少企业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 2.1.4实施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商品进行非生产性加工,以使商品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的集中加工减少了居民分散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2.2逆向绿色物流体系构架 逆向绿色物流是指物料流从消费者向企业流动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合理高效的逆向绿色物流体系结构需要把握好以下五个环节: 2.2.1旧产品的回收 回收旧产品是逆向绿色物流系统的始点,它决定着整个逆向绿色物流体系是否能够盈利。旧产品回收的数量、质量、回收的方式以及产品返回的时间选择都应该在控制之列,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那很可能使得整个逆向绿色物流体系陷于被动之中,从而使得这些产品再加工的效率得不到保证。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和负责收集旧产品的批发商及零售商保持良好的接触和沟通。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回收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回收循环物流系统。 2.2.2旧产品运输 旧产品一旦收集以后,下一步就是把它们运输到对其进行检查、分类和处理的车间。如何对其运输和分类没有固定的模式,这要根据不同产品的性质而定,比如,对易碎品象瓶子、显示器等的处理方式和轮胎、家具等完全不同。但是,我们不仅要考虑产品的运输和储藏成本,还要考虑产品随着回收时间延长的“沉没成本”,从而对不同产品在时间上给予不同的对待。 2.2.3回收产品的整理 回收产品的测试、分类和分级是一项劳动和时间密集型的工作。企业通过设立质量标准、使用传感器、条形码以及其它技术实现测试自动化就可以改进这道工序。一般说来,在逆向绿色物流体系中,企业应该在产品质量、产品形状的基础上尽早的做出对产品的处理决策,可以大大降低绿色物流成本,并且缩短再加工产品的上市时间。 2.2.4回收产品的加工 企业从回收产品中获取价值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是取出其中的元件,经过修理后重新应用;第二是通过对该产品全部重新加工,再重新销售。相对于传统的生产而言,对回收产品的修理和再加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回收的产品在质量以及时间上可能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回收产品分类时,尽量把档次、质量及生产时间类似的产品分为一组,从而降低了其可变性。在这方面,Bosch公司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一家生产动力工具的公司,它在最初生产时就把传感器装到动力工具的马达上,该传感器能显示马达是否还值得修理,这大大降低了绿色物流运转的成本。 2.2.5再循环产品的销售 回收产品经过加工后就可以投入到市场进行销售,和普通产品的销售一样,企业如果计划销售再循环的产品,首先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从而决定是在原来市场销售,还是开辟新的市场,在此基础上企业就可以制定出再循环产品的营销决策并进行销售。这就完成了逆向绿色物流的一个循环。 3构建绿色物流系统的对策 3.1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的建设 开展绿色物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政府应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协调职能,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政府可以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除了控制之外,政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比如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与打击力度,为绿色物流模式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为便于量化,还需要建立合适、有效的材料、工艺、包装等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3]。 3.2统筹规划绿色物流系统 物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而是分散在若干个行业内,由于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物流系统中存在管理分散化、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物流系统化水平很低,导致综合经济效益降下,物流成本提高。根据绿色物流的理念,要求政府在加强对物流企业监督的同时,整合优化物流系统结构,建立高效物流信息中心,使各个物流企业成为网络化的战略联盟;加强宏观政策规划指导,制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相互配套和具有可操作的政策,推动绿色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绿色物流系统合理布局和统筹规划。 3.3鼓励物流技术创新 开展绿色物流的关键,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绿色导向的指明和绿色操作的运用,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物流技术创新包括:对包装技术创新,以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使包装材料无害化和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率;对现有运输策略创新,减少运输里程、提高配送效率;研发新型的绿色交通工具,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开发新的仓储技术以减少物品损失,同时减少物流仓储系统本身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开展绿色流通加工,在提高加工效率和材料使用率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4]。 3.4引导绿色消费理念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进行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然而消费者个体比较分散,如果不联合起来的话力量就十分薄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而且一般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认识还很不够,根本谈不上关心绿色物流,因而必须依靠消费者的联合代表—消费者协会或建立类似的机构来代表消费者参与当前的绿色物流发展[5]。 3.5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历史证明,发展绿色物流的关键是具备一批优秀的人才[6]。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物流相关人员要求知识面更广,层次也更高,因此,要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绿色理论与实务的物流人才是当务之急。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涉及到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参与,也是企业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的基础保障。政府部门、企业、行业组织、咨询机构及民办教育机构需要共同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绿色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培养大批熟悉绿色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并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绿色物流管理人员和绿色物流专业技术人员。 4总论 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代表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是绿色物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固定的模式,其理论与实践都尚处于摸索阶段。虽然目前也有不少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的企业,如日本的大型啤酒生产企业麒麟公司和著名的零售业百货店西友公司等,但是开展绿色物流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全面研究和分析,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物流解决方案,才能提升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佟芳庭,王利. 制造业绿色物流发展战略探讨[J]. 江苏商论,2007(2):35. [2] 陈蓝荪. 绿色物流的双绿特性构建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8(11):46. [3] 钟波兰. 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物流科技,2008(1):18. [4] 许爱瑾. 可持续发展战略视域下的绿色物流[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0):37. [5] 刘娜. 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 商业研究,2009(2):23. [6]Paul R Murphy, Richard F Poist. Green logistics Strategies: An analysis of usage patterns[J]. Transportation Journal, Winter, 2000,40(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