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内蒙古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范文 杜 宏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客观地分析了内蒙古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ner Mongolia has a geographical advantage and natural resources to develop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objective analysis the present of Inner Mongolia logistics's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Inner Mongolia.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ization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内蒙古物流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东北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接壤,西与甘肃、宁夏毗邻,南与河北、山西、陕西相连,北与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
4 221公里,全区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是国家实行“向北开放”战略的前沿阵地。全区有公路口岸14个,包括中俄公路口岸5个,中蒙公路口岸9个。此外,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煤”之称。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8年,内蒙古生产总值达到7 761.8亿元,较2007年增长了17.2%,增速已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08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19条国有铁路干线、12条支线、5条地方铁路,铁路总里程已达到
9 042公里,其中运营里程已达到7 336公里,按照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至2020年内蒙古的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1.43万公里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4.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 879公里,一级公路2 888公里、二级公路11 582公里,全区苏木(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92.6%,嘎查(村)通公路率达75.4%;建成苏木(乡镇)客运站92个。新增绿化里程4 479公里,全区公路平均好路率达82.2%。;目前,自治区共运营10个机场:呼和浩特、包头、乌海、呼伦贝尔、乌兰浩特、通辽、赤峰、锡林浩特、鄂尔多斯机场。除呼和浩特机场为干线机场外,其余均为支线机场。“十一五”后期及“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还将建成二连浩特、阿尔山、巴彦淖尔、霍林河、阿拉善等机场。届时,内蒙古自治区支线机场(含通勤机场)总数将达16个。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达到1 300多家。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32 227.72万吨,比上年增长28.5%。其中,铁路37 464.64万吨,增长26.5%;公路94 762万吨,增长29.3%;民航1.08万吨,下降39.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 558.6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6%。其中,铁路
1 901.67亿吨公里,增长16.7%;公路656.9亿吨公里,增长33.5%;民航0.1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44 847.08万人,增长15.6%。其中,铁路3 898.44万人,增长11.7%;公路40 773万人,增长16.4%;民航175.64万人,下降30.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431.9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铁路154.77亿人公里,增长14.9%;公路260.16亿人公里,增长18.5%;民航17.02亿人公里,下降25.6%。
2内蒙古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2.1物流业管理体制落后
内蒙古自治区在交通管理体制上依然采用计划经济时代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部门管理体制。现在,与物流相关的部门有:铁路局、公路局、交通局、高速公路管理局、邮政局、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局等部门。原本应该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自成体系地实行层级管理。由于管理体制落后,管理部门众多,造成条块分割的局面。各部门自成体系,政出多门,多头领导,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自然会有各自不同的政策和各自不同的物流工作计划,致使物流业管理比较分散、也比较混乱。由于没有统一领导,没有统一政策,没有统一规划,当然也就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物流战略共识。从而,使得各种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大量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2.2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差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物流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是实力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却很少,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几乎所有的物流企业都只是经营仓储、运输单个环节的传统服务项目,都只是提供运输、仓储和搬运等简单的传统物流业务,从事配送、包装、加工和信息咨询等物流延伸服务的物流企业寥寥无几。现有的物流企业大多是由运输公司或储运公司改名或改变部分业务发展而来,规模小,服务功能少,网络分散,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低,营运场地面积不足,营运地点分布不合理,设备和配套的基础设施投人不足,缺少现代化的搬运机械。一些国外广泛采用的先进技术,如条码技术、EDI技术、自动化仓库模型、高效率的货架、高速化的自动分拣装置、安全高效的垂直搬运机等各种集装箱运输机械设备等,都未能有效地引入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的标准相去甚远,物流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
2.3交通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铁路网密度为62公里/万平方公里,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29个尚无铁路覆盖。铁路复线率为20.4%,电气化率仅为5%,远低于全国33.9%和26.7%的水平。大部分路段不能适应提速要求,无法开行新型动车组客车。铁路干线运输能力紧张,煤运通道、出区通道不畅。内蒙古自治区出区下海的铁路通道主要有包兰、京包、大准、包神、叶赤、滨洲、通让和大郑等线,由于线路等级偏低,运力已基本饱和,煤炭等大宗产品以运定产、以运定销的局面还难以改变。铁路口岸通道少,在与蒙古国和俄罗斯开通的10个陆路口岸中,只有满洲里、二连、策克3个口岸开通了铁路,远远不能满足自治区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需要。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网密度为35.83公里/百平方公里,而公路网密度在我国排名第1位的上海则是182.49公里的/百平方公里,且运输车型单一,适合联合运输的集装箱运输车比例较小;机场密度较低,每10万平方公里机场数量0.8个,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每10万平方公里1.5个)。尤其是自治区西部地区机场密度更低,支线飞机数量明显不足。民航机场和航站设施等级低、标准差。各机场发展不平衡,在旅客吞吐量上,呼和浩特机场占到了60%。
2.4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偏低
由于观念、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部分物流公司管理工作都依然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根本谈不上信息化。许多企业把计算机只是当作一种文字处理工具,不能有效发挥计算机在管理中的优势。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网站,即使有网站的也不理解物流企业建立网站的本质,更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站,在这些网站上根本找不到一点有价值的信息,而且网页更新速度较慢。他们认为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就是物流信息化,根本没有考虑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订单处理、货物追踪、库存管理、运输路线选择等物流管理工作。这必然会导致信息沟通不畅、管理水平低、库存量大、运力浪费、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2.5物流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物流管理人才匮乏是我国所有物流企业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这个问题上表现的更为突出。虽然内蒙古的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学科发展才刚刚起步,专业建设还处于模式过程。到现在,刚有一届毕业生。而且这些毕业生都只是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很难胜任具体的实践工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才能真正地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3内蒙古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3.1改革物流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由于与物流相关的各部门所属的各级机构只对自己的直接上级机构负责,缺乏必要的横向沟通和协调,致使物流业管理出现目前这种政出多头、条块分割的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使物流业能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加强政府的统一领导,打破现有的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现状,实行全区物流资源的跨地区、跨部门优化整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要弱化各部门的利益,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政企分开、分工合理、管理有力的物流管理体制,努力营造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此外,还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依法制止和查处滥用行政权力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的行为。
3.2鼓励资产重组,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差的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通过兼并、重组、联营或虚拟合作等多种形式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调整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将经营理念超前、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物流企业组合在一起,实现物流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形成大型物流集团或物流联合体,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
3.3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物流服务通道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也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保证。一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决定着该地区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除政府投资外,还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制定更为灵活、更为优惠的投融资政策,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本,以借贷、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方面,要重点提高路网密度和公路等级,加快联通俄罗斯和蒙古的公路建设,形成区内及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的快速直达公路网;铁路方面,要以东西通道、出区通道、口岸通道和煤运通道为重点,加快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改造步伐,形成比较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及出区下海的铁路通道;民航方面,要积极改进和扩建现有民航机场,提高民航机场和航站设施的等级标准,在西部地区要增建民航机场,增加支线飞机数量,形成能够覆盖全区、辐射全国及周边地区的空中交通网。
3.4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企业运营水平
现代物流的发展与物流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就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首先,政府要引导和帮助物流企业利用条形码、射频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订单处理、货物追踪,利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库存管理、运输路线选择等物流管理工作;其次,鼓励各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进行物流信息的发布和接收工作,进而实现在线承接物流业务及在线查询物流信息;最后,由政府牵头,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将物流信息平台与各物流公司的网站互联互通,使各物流公司通过网络实现虚拟整合,使物流资源和信息资源达到高度共享,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营水平。
3.5重视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快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自治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鼓励毕业生在区内就业,扩大内蒙古自治区物流管理人才规模。鼓励高等院校与物流企业合作办学,试行“订单式”教育、“定制式”培养的方式,用人企业直接进入教育培训市场,定制培养、培训所需专门人才,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邀请区内外著名物流专家及成功企业家举办现代物流培训班,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综合理论与专业知识培训、专业知识学习与区内外考察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现代物流技术和熟悉物流管理业务的各层次的专业人才。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吸引并留住人才。积极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和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改进和完善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急需人才技术入股、股票期权分配、智力持股等制度,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创业条件。加快建立自治区人才资源网络平台,推动人才市场由集市型向网络型转变,促进我内蒙古自治区物流管理人才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统计局. 内蒙古自治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09-03-23)[2009-07-05]. 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09-03/23/content_174862
39.htm.
[2] 李述容. 宜昌市物流业的现状与对策[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73-75.
[3] 杜彬. 珠三角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与对策[J]. 开放导报,2009(2):77-8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