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利用微课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 |
范文 | 陈文明 摘 要: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基本途径。受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实验教学手段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课前预习、课堂难点解决、课后能力提升等方面把微课引入中学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中,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和短板,使实验教学课堂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实验课;微课;高效课堂 一、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实验课的思想认识不足。他们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识记,而轻视实验课的实践操作,所以在实验课上,他们抱着玩乐的心态在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探究实验原理,不推敲实验过程,更不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2.实验课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浓。现在的实验教学无论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其教学环节几乎是相同的,首先教师只简略地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然后让学生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很少动脑思考实验,这种动手与动脑分离的现象,导致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流于形式,以至于学生对这种模式不感兴趣。 3.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很少做生物实验,缺乏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会规范地应用实验工具,如试管的取放;药品的吸取、添加;显微镜的操作;装片的制作等。总之,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都很弱。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实验课堂教学效果刻不容缓。 二、微课在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面对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现状,实验教学效果普遍低下的问题,我们结合微课特点,把微课引入实验课中,以此来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1.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明确实验操作流程 传统的实验课前预习,学生只是机械地看课本实验过程,简单了解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不掌握具体的操作细节,不理解可能出现的现象,没有明确的实验目标。因此必然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很难快速、准确地进行实验。而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从静态的看书变为动态的观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关注微视频中一些具体的操作细节。如显微镜的操作,实验仪器、器材的有序摆放,试管的取放动作,药品的添加量及添加顺序等。这样的预习比较直观形象,能使学生快速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他们进入实验室后才能娴熟、准确地操作仪器,才能有条不紊地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2.利用微课解决实验中的难点和关键环节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而老师又没有时间进行一组一组的指导解决。此时利用微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做临时装片时好多学生总是切不出理想的花生种子切片,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们通过仔细观看微视频中的实验操作后才发现,原来有的同学拿种子和握刀的姿势不正确;有的同学是切片时用力不均匀导致的。再如: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总有同学观察不到实验材料。通过认真观看微视频后,发现他们在调焦时旋转细准焦螺旋的速度有点过快,导致实验失败。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及时利用微课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并纠正,使实验能顺利、高效地完成。总之,微课短小、直观的特点在解决实验中的难点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利用录制微课,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近年来智能手机得到广泛普及,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的录像功能录制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用来查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特别让他们关注一些关键细节,查漏补缺,加以改正。也可以让学生分组录制实验微课,在全班进行评比,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从实验操作、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打分评比。同学们在评分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与自己做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这种模式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每位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师还可以要求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录制创新实验微课并进行展示。具体要求如: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自主创新探究,可以创新实验材料和实验药品,可以对原实验步骤有新的设计,可以对试验方案有新的改进等,并录制微课,在全班乃至全校公开展示。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在不经意间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微课既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实验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灵活应用,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过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进行完善。 总之,通过微课视频在实验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學习需求,能够有效提高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卫平.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毛玉丽,李金亭.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8(6):28. [3]陈翠萍.优化生物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J].中学生物教学,2017(8):39. 注:本文系临夏州“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课题“微课在中学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成果。(立项号:LX[2018]GH009) 编辑 冯志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