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投建营一体化”的瓶颈与对策 |
范文 | 朱凤凤 胡昊 汤宁 摘要:随着“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成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新趋势,它也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重要转型方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落实促进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稳步增长与转型升级,但是投建营一体化还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基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现状,从全产业链布局、后期运维能力、社会责任理念的角度逐层深入地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海外推行投建营一体化的瓶颈问题,针对性地总结了对标企业——万喜集团独特的“承包+特许”的商业模式,从而对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行投建营一体化提出了三条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对外承包;一带一路;投建营一体化 一、 引言 以2013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提出作为全新起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牢牢抓住机遇,积极谋求可持续发展路径,由此走上了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转型升级的探索之路。但全球经济周期进入下行期,国际建筑工程市场持续呈现紧缩趋势,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竞争与希望同在的历史性背景下,对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而言,如何定位业务转型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适应国际态势与当地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业务的可持续性增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 二、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现状分析 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带来的政策红利及沿线巨大的基建需求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五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凭借技术、成本、资金的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尝试创新商业模式与技术,实现了业务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总的来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后的今天,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 业务数量稳健增长,亚、非地区占比最大。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呈现纵向持续发展的态势,完成营业额与新签营业额均逐年递增,2017年新签营业额已达到2 652.8亿美元的规模。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建筑工程市场出现紧缩,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本文认为主要是“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建筑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披露,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营业额占当年海外总额的50%左右。作为最先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区,基础设施缺口较大的亚洲与非洲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增长最快的地区。根据近三年来《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分区域营业额数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亚非地区的完成营业额均占总营业额的80%以上,亚非地区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主要市场。 2. 专业领域全面覆盖,交通、电力形成优势。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以下简称ENR)2017年公布的國际承包商九大业务领域企业榜单中,中国企业在八个领域均位列前十,在交通与电力领域更是名列第一,证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已经基本覆盖了各大业务领域,特别是在交通、电力领域已经体现出了高于国际同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交通方面主要体现在先进、成熟的高铁“全面自主知识产权”和相对完备的“中国标准”,在电力领域则体现在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活跃的创新能力。部分龙头企业在巩固自身专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整合企业资源,探索“设计引领、技术带动、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输出模式,并投身于整体区域规划和综合开发类项目中。 3. 承包模式趋向产融合作,投建营一体化成为行业新方向。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模式趋向多元。经历了从分包,到设计-采购-施工模式的总承包(EPC),到部分企业积极探索带投融资的总承包(EPC+F),再到负责融资和后续运维的总承包(EPC+F+O&M)的变革,“产融合作”成为当前国际承包市场的大势所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以其“互利共赢”的优势成为龙头企业探索产融合作的首选模式,如2015年中标的哥伦比亚马道斯高速公路PPP项目、2016年中标的厄瓜多尔基多市国际机场通道PPP项目、2016建成通车的牙买加H2K高速公路南北线项目等。随着对外PPP项目的增多,“投资、建设和运维”联动的全生命周期项目运作模式成为国际建筑工程市场的发展新方向。“投建营一体化”集规划设计、项目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维护于一体,既有利于实现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与PPP模式呈现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特点。 以上三点可总结为: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所带来的一系列政策红利,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纷纷将市场重点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企业依托自身在交通、电力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资金优势,在沿线国家承包了大量基础建设业务。同时,我国部分龙头企业以PPP等模式主动探索投建营一体化业务并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稳步增长与转型升级。 三、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推行投建营一体化的瓶颈 “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已成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新趋势,也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重要转型方向。在这一新的转型阶段中,必须首先准确定位面临的瓶颈问题,本文将从工程企业自身出发,层层深入地分析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业务中隐藏的困境与瓶颈。 1. 全产业链布局不均衡拉低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综合竞争力。投建营一体化要求承包商要有全面覆盖咨询、设计、采购、建设、运营、维护以及投融资服务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尽管中国企业多年蝉联ENR国际承包商250强榜单的数量第一,但是在ENR设计600强、环保200强、风险管理100强、成本管理100强等其他榜单中,中国企业表现差强人意。这说明我国企业在设计咨询、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等方面服务能力仍然较弱。随着全球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未来将面临更加严格的要求与日益激烈的竞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尚可凭借施工技术优势与政策红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市场份额,但是如想承揽投建营一体化项目,则至少需要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产业链布局的不均衡将会成为遏制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拉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2. 后期运营维护能力不足隐性吞噬对外承包工程收益。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项目的后期运营是决定该项目能否实现最大程度盈利的关键环节。以PPP项目中为例,融资与建设只是基础,运营中产生的稳定现金流才是收益来源。但是在操作层面,PPP项目明显存在重融资轻运营的问题,部分中国承包商将PPP简单理解为前期融资手段,忽视淡化项目后期10年~30年不等的运营维护时期以及以当地政府长达数十年的合作关系,未能深入思考如何去加强后期的运营维护管理,导致中国企业在海外项目后期运营维护中参与程度较低,运营能力也低于其他环节。而且,近几年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PPP项目尚未到达运维阶段,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参考。随着投建营一体化项目越来越多,企业终将不堪重负。项目后期运营维护能力的不足会成为吞噬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收益的最大隐患,也会成为牵制我国对外承包行业转型升级的短板。 3. 社会责任承担观念落后影响可持续经营能力。造成我国工程企业在海外项目中“重融资轻运营”的本质原因,是因为“投建营一体化”项目由于周期更长、参与方更多、组织结构更复杂,更容易在运营期受到国别性风险的影响,包括对当地政治、法律、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认识理解不足。解决国别性风险的有效途径是履行社会责任,推行属地治理。企业必须持久地扎根当地,不仅要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更要成为当地国家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Liao(2017)从2009至2014的《工程新闻记录》名单中挑选了310名国际承包商作为样本,并分析了这些承包商分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通过比较,四个地区承包商之间的社会责任观念存在显著差异。欧洲承包商在企业层面和问题层面表现出最高水平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而中国承包商表现最差。长久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观念的落后违背了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将会持续影响东道国对中国企业的信任程度,也会影响我国企业的境外可持续经营能力。 因此,引导我国外对承包工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开展运营维护和长期技术合作,完成全产业链布局,最终实现“投建营一体化”是培育企业竞争新优势、打开市场新局面的客观需要。 四、 案例研究:法国万喜集团 从全球承包市场的共性需求和发展趋势来看,投建营一体化模式的推广势在必行。中国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需要抛弃旧有的“建造才是主业”的思想,完成从“投融资带动承包”到“投建营一体化”理念的转变,正视社会责任承担观念落后、后期运营维护能力不足、全产业链布局不均衡等瓶颈问题,才能针对性地调整发展战略,打开市场新局面。本文选取了在特许业务(PPP)方面表现突出的法国万喜集团(以下简称万喜)作为对标企业,总结归纳相关经验以供参考。 万喜创办于1899年,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国建筑服务企业,目前在全球100个国家拥有超过3 000个分支结构,194 428位员工。万喜的公司定位是全球特许和建设的参与者,可看出万喜在战略层面对特许业务(PPP)的重视程度。万喜目前集中于特许和承包两大基本核心业务,特许业务是指在项目开发、融资、管理、运营等阶段提供非建筑服务,承包业务则指具体的设计、建造与运维的建筑服务。2017年,万喜共计实施了27万多个项目,营业总额达402亿欧元,其中特许业务营业额69.45亿欧元,承包业务营业额328.3亿欧元。尽管承包业务贡献了80%以上的营业额,但是在利润方面,2017年特许业务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32.51亿欧元,而承包业务仅为12.6亿欧元,特许业务的盈利远高于承包业务。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是万喜集团从众多国际承包商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1. 特许业务和承包业务配合完善产业链布局。通过特许业务和承包业务的良好配合来完善产业链布局是万喜一贯奉行的企业战略,采用以“承包为平台,特许为卖点”的商业模型来实施投建营一体化项目是万喜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两大业务的特点使它们在运作模式上相辅相成。尽管承包业务盈利空间有限,但是在世界各地大量开展承包业务可以提供结构良好的经营现金流,同时搭建商业网络,为特许业务提供经营平台与潜在的合作者,从而促进了特许业务的迅速增长。特许业务尽管前期占用资本较多,然而在项目后期运营中可产生稳定收益,同时又可以特许业务作为谈判突破点,带动承包业务量的增长,最终提升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特许业务与承包业务可分别实施在不同的项目中实现协同效应,更可以形成打包服务实施于投建营一体化项目中,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围绕项目的整体价值链,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2. 独一无二的专业知识积累提升特许服务竞争力。万喜特许对自己的定位是:专注于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公共利益私人伙伴。在项目开发运营中,万喜特许也十分重视专业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以融资方案为例,万喜特许金融工程团队拥有以最低成本设计最佳融资解决方案的能力。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万喜更是拥有专业的PPP全程服务能力。万喜特许目前在高速公路和道路基礎设施、机场、铁路、体育场和停车场等领域设有五个分公司,提供的服务营运贯穿整个PPP项目价值链:设计、建造、投融资、运营、维护。由于万喜特许在公共交通和公共设施PPP市场独一无二的专业知识积累,使其在高速公路建设、智能停车场建设、体育馆、空港管理及服务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 3. 推行属地治理,与当地经济互利共赢建立长期价值。万喜的目标是为客户、股东、员工和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建立长期价值,因此非常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万喜特许业务公司(以下简称万喜特许)在世界上17个有业务的国家推行属地化治理。在当地设立高度定制化的当地组织,通过建立一个由国家经理协调的分权组织来适应不同国家的当地文化环境,特别是在德国、英国、希腊、斯洛伐克、俄罗斯和美国。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万喜致力于促进当地生产和管理人员技能的发展,并且鼓励使用当地资源,从而促进各区域的培训工作。万喜也与当地公司合作,要求当地公司和已经在该国经营的集团公司合作执行委托给它的项目。这项被万喜称为“集成特许建造模式”的弹性机制提高了每个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业务的整体绩效。 五、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推动“投建营一体化”建议 1. 加强专业积累,因地制宜选择项目开发模式。对外承包工程覆盖多个国际区域与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企业应加强对项目所在国的研究,密切注意“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政府政策协调,抓住构建国际性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协同效应,改进私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等重点,发掘市场机会。更加要重视非建筑服务如开发、融资、管理、运营方面专业知识以及对相关专业人才的积累。如果确定要参与到项目中,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企业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专业解决方案,比如在我国企业的优势领域——交通、电力等PPP项目具体实施时,可视情况优先选择适用于盈利性基础设施项目的BOT模式。在制定方案时可以借鉴万喜组建金融工程团队,也可以合理寻求专业法务、财务、咨询等专业第三方机构服务。 2. 深耕重点市场,“走进去”推行属地化运营。投建营一体化项目运营周期长,风险大,企业要改变旧有的经营理念,沉下心来扎根当地,聘用当地人员,采购当地资源,积极与当地企业、政府合作,全面融入当地政治、环境与社会生态圈,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或升级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才能打开互利共赢的局面。因此,属地化治理是企业在当地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必然选择。万喜采用了建立当地分权组织与寻找当地合作伙伴并进的属地化治理机制,不仅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提升了项目绩效表现。我国企业也应该注重加强社会责任管理,打造精品工程,推行和提升员工责任,也可以通过收购重组、设立海外分部、寻找当地伙伴等方式,助力东道国培养项目建设管理团队,提升项目建设能力。 3. 多方联合,以“PPP+EPC”模式实现合作互补。对于我国大部分承包企业而言,短时间内打造像万喜一样涵盖“规划设计、融资、采购、建设、运营和维护”的整体产业价值链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万喜也是依托多个子公司通过“承包+特许”的模式才能完成投建营一体化项目。就短期而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可以通过采用“PPP+EPC”的模式初步探索投建营一体化。施工企业可以联合金融机构、运营企业等组建联营体,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分别主导PPP部分与EPC部分,形成联营体的建筑价值链。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成立合资合作实体也是比较好的方式。政府也应该引导企业抱团出海,加强联合"走出去"的意识,鼓励投资、设计、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等产业链企业共同参与到“PPP+EPC”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星嬴,周建,凌雁.“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7):21-23. [2] 郭惠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投资合作——基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视角[J].国际经济合作,2017,(2):71-75. [3] 杜秀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关系及政策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6,(5):85-87. [4] 李淑静,贾吉明,王秀丽.“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5,(7):15-17. [5] 易书林.中國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5,(8):33-36. [6] 杨韬.中国海外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4,(1):17-24. 作者简介:胡昊(1970-),男,汉族,湖北省黄冈市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工程安全、项目管理、航运与物流等;朱凤凤(1993-),女,汉族,上海市青浦区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海外基础设施投资风险管理;汤宁(1993-),女,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收稿日期:2018-12-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