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淮安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研究
范文

    刘长平

    [摘 要]本文基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特点,按照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构建出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模型,用以客观评价当前淮安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为正确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淮安;制造业;信息化;成熟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4.031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4-0092-03

    淮安地处苏北平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暂时处于落后地位,要想实现当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早日向江苏发达地区行列迈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可行的首选战略。

    但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如果不顾自身的信息化基础水平而片面追求采用“高、新、全”的技术,通常会造成大量的信息化投资不能产生合理的回报,甚至失败。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大规模信息化投资前必须准确地测评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信息化投资战略。制造业在淮安市经济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因而对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研究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1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与特点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业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来建设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重构企业业务过程和组织结构,从整体上优化企业各项活动,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形式信息化的特点,表现出特有的复杂性 (本文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背景,如无特殊说明,下文中“企业”专指“制造业企业”):

    (1)企业的信息资源复杂。

    随着供应链管理、动态联盟等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的应用,制造业企业不仅要开发和利用企业自身的信息,而且要开发和利用供应链合作企业的信息。

    (2)业务过程的组成环节众多,过程复杂且易变性强。

    制造过程往往需要经过众多的处理环节,涉及复杂的事务。而且,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先进的制造工艺以及营销模式都会使制造业企业的业务过程发生改变。另外,企业为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必然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过程。

    (3)信息化实施阻力大。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尤其需要对企业业务过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往往涉及企业各级各类人员、信息化实施人员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的协调,实施阻力较大。

    (4)信息化实施周期长。

    由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复杂性使得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要手段——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周期比较长。

    2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确定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已发展到的程度[2] ;其次,分析企业的现状得出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具备的各种条件,进而判断企业适合利用何种信息技术来建设企业信息化,构建一套企业信息化指导实施方案。

    因此,要对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进行评价,首先需要一套有系统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系统分析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选取原则

    选取指标要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应当遵从如下原则:

    (1)目的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所处位置,然后如何选择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2)可行性——设计的指标要容易采集,便于操作,尽可能避免重复的指标,简化统计。

    (3)可比性——保证选择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便于横向、纵向比较。只有比较才能发现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然后进行相应改进。

    (4)动态性——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技术、实践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方案也要做出相应的改进。所以,评价指标体系要反映出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变化,并作调整。

    (5)全面性——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比较,防止片面性。比如,要考虑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企业中信息设备的拥有量及技术含量、设备的利用效率和信息流的通畅以及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上所述,在充分考虑制造业企业的内涵、特点和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下,依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业务流程合理程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应用水平3部分内容,这3部分作为指标体系的3个一级指标,每一部分均有对应的二级指标,如图1所示。

    

    2.3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2.3.1 业务流程合理程度

    业务流程对制造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业务流程的清晰化、标准化、连续化深刻影响着制造企业的发展,是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基础。

    业务流程合理度可以从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两方面来衡量。管理制度描述业务流程在企业内的重视程度以及如何考核,可以用信息化重视程度、管理层合理度和考核程度来进行度量。信息化重视程度反映了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信息化战略落实情况,管理层合理度反映企业在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职责合理分配,而考核程度反映定性、定量地全面考核岗位承担工作的程度。

    流程规范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的:基础标准规范齐全、流程落实到岗、职责明确到人、流程连续和流程顺序固定等。其中,基础标准规范齐全是反映流程规范的基础数据,使工作能力与约束条件均可度量,为量化工作提供依据。流程落实到岗反映业务流程的细分,将业务分解到部门、岗位。职责明确到人反映业务流程的细分,责任是否明确。流程连续反映流程的连续性,流程前后衔接的程度。流程顺序固定反映流程的变动性,确保业务工作秩序置于固定的轨道上,保证令行禁止。

    2.3.2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发挥信息资源作用的必要前提。因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进行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重要标准。本文遴选了计算机硬件及内部局域网建设、企业接入互联网情况、网站建设等3个方面作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衡量指标。其中网站建设水平可由网站建设情况、主机托管情况、网站服务水平、网站更新情况等4个次级指标来反映。

    2.3.3 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

    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状况是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核心内容,其考核指标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应用水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用水平、电子商务应用水平、Internet应用水平、系统间信息共享程度、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系统衔接能力等6个方面。

    3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构建与解析

    基于以上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的特征描述,从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的角度,将信息化成熟度分为4个等级,如图2所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构成一个金字塔结构,从下至上分别是信息化准备阶段、信息系统局部扩散阶段、信息系统集成共享阶段、企业价值链优化阶段。其中越往下层越基础,下一层的实现为上一层的发展打下基础。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与一般事物的发展类似,也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中的4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的,描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孤立到整体的逐步扩散的过程。

    3.1 信息化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虽购置了计算机,开始建设内部局域网,但不论是企业业务流程,还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都处在一个较初级的阶段,建设重点集中在自身的信息化硬件建设层面上;生产、管理上大多没有采用自动化的方式,应用的层面都是孤立的。

    3.2 信息系统局部扩散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的业务流程水平得到提高,逐步建立起流程规范,同时计算机硬件水平和信息化技能普及率相应提升,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逐步深入。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可以实现信息的发布、动态更新和交流;企业引入了面向职能的业务处理系统,但多是部门的、孤立的,信息化从企业部门内开始逐步扩散。

    3.3 信息系统集成共享阶段

    在该阶段,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比较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意识进一步深入。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企业建立了职能部门间的系统集成框架,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企业继续加强对局域网的建设,部门间意识到数据共享的必要,并利用Internet和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3.4 企业价值链优化阶段

    在此阶段,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流程规范,实现了内部管理信息化与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的有机结合,达到经营运作一体化。企业在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良好集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把本企业的信息系统与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链接到一起,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集成与综合,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智能支持;通过广域网把企业价值链上的企业有机联系、组织起来,构建一个企业间优化的增值系统。

    4 研究结论

    通过讨论并结合专家意见,项目组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和评分标准(略),遴选了淮安市15家大中型制造企业进行了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研究得出结论:当前淮安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处在第二等级——信息系统局部扩散阶段。即从总体上看,淮安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处于较低水平,还不能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全面的信息保障,需要进一步推进淮安市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海成.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实施方案[J] .航空制造技术,2002,7(7):17-22.

    [2] 邱长波,张佳,吕连升.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 .情报科学,2005,23(12):1803-1805,1851.

    [3] 傅铅生,董岗.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模型[J] .商业研究,2003(23):21-24.

    [4] 马艳峰,王雅林.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9):1743-1749.

    [5] 张勇刚.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测算方法[J] .统计与决策,2005(3):130-132.

    [6] 齐二石,王慧明.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J] .工业工程,2005,8(2):52-56.

    [7] 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