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型体验式学习理论下我国灾害体验馆发展路径研究 |
范文 | 李坤烨+梁雯意+陈天宇+张沁+林格帆 [摘 要] 伴随着教育研究不断深入,学习主体重心逐渐由传授者向受教者转移。以体验感知为核心,关注人本教育的体验式学习理论经历多名学者研究检验,不断得到增添充实。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新型体验式学习理论,并阐述体验学习螺旋结构。新型体验式学习理论以体验式学习螺旋结构为核心,包含情境体验、推理反思、分享讨论、总结概括、实践反馈等五环节,运用体验式学习理论,实现灾害教育实践落地。本文聚焦我国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教学核心的灾害体验馆,分析发展梗阻困境,介绍供给现状,关注组织体系纵向发展,并提出相应路径建议。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理论;灾害体验馆;体验式学习螺旋结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1. 084 [中圖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1- 0204- 04 0 引 言 面对自然灾害,人类社会脆弱性急速凸显。轻预防重应急,灾前教育与灾后救助失衡明显。人类长期关注灾害应急处置,忽视危机预防重心倾向。灾害预防教育是危机管理的重要一环,更是个体自救反应形成的关键一步。随着灾害学习模式及其配套理论探究深化,口授型灾害教学已不再满足学习需求,被动刻板的教学方法逐渐遭到抛弃,新生体验式灾害体验学习模式逐步得到重视崇尚。通过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式学习理论鼓励学习者主动体验、观察、反思,自主形成知识体系,构建认知概念与架构模型,进而搭配实践。本文将在新型体验式学习理论下分析传统灾害体验馆发展困境,展望理想型未来趋势,提出灾害体验馆发展对策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传统灾害体验馆发展梗阻困境 纵观我国各类传统灾害体验馆进化历程,起步愿景美好,但前行道路曲折。通过观察研究传统灾害体验馆发展梗阻困境,本文选择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并提取投入、效果、效率三维度,对传统灾害体验馆发展过程权责不明、理论落地效果不佳、供给统筹单薄等问题进行剖析研究。 1.1 投入:责任主体边界模糊化 由于体验馆理念进入中国时长较短,大部分由政府牵头创立,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持续处于低水平。在经过短暂“体验热”后迅速降温,社会久而久之出现一批“形象工程”。因需而办,却又因自身属性权责得不到深层明确而荒弃。无人负责,无人领责,在丢失自上而下连续性关注和资本政策支持后,部分体验馆呈现“烂摊子”状态。 1.2 效果:学习体验方式碎片化 灾害体验馆引进高端技术,模拟灾害现场,相比言传口授式教学方法更能激起学习者兴趣。但由于灾害体验馆普遍缺乏对体验者反思性观察引导,体验者走马观花式“扫描”,容易导致学习陷入形式化,知识难以真正外化于形。部分体验馆仅提供模拟灾害现场环境,忽视分享讨论环节,导致理论学习停留于自我感知,技能学习停滞于瞬时反应,印象意识更过于片面主观。 1.3 效率:多元参与机制初始化 灾害问题事关社会整体利益,灾害普及教育理应由多方出力,发挥各自优势特点。政府借助强大行政把控和资源调配实力,为灾害普及教育提供兜底保障。但由于政府过度主导,导致社会力量参与度过低。随着体验类教学思路及高科技体验类技术出现,单凭公共部门垄断性教育,很难紧跟领域发展步伐。公共部门与社会力量加强统筹合作、实现“政府搭台、社会组织唱戏”目标刻不容缓。 2 灾害体验馆体系发展 2.1 灾害体验馆基本形态 随着社会关注点对灾害急速聚焦,灾害普及教育得到进一步关注。社会各方大力构建应急安全教育普及工程,推动构建灾害教育新模式。纵观各类灾害教育模式,集中教学资源、统一普及模块、彰显体验特色的灾害体验馆优势尽显。灾害体验馆是让民众亲身参与感悟灾害从而培养防御灾害意识和能力的专业性场馆[1]。通过利用各类高科技模拟技术还原灾害现场环境,体验者将切身体验灾害模拟现场,深入学习应急知识,形成灾害逃生避险潜在意识和技能。 2.2 灾害体验馆体系供给现状 2.2.1 政府供给 2010年,大同市建成国家灾害预防体验主题公园。园区重点打造景观旅游与体验式教育的无缝契合,拉动提高游客灾害危险意识;2017年,杭州市建设集教育、模拟、安全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灾害教育馆。通过向各大中小学生开放各类体验项目,增加灾害教育形式,丰富灾害教育途径。 2.2.2 社会组织供给 调查小组对广州市儿童安全体验馆进行调研走访并探究组织发展现况。体验馆硬件设施由箭牌基金会提供,软件由青少年基金会负责,属于纯公益性质。馆内分模块进行体验感受,在体验前后进行安全知识讲解和体验感受交流,形成循环学习体验机制。该体验馆以反复体验、交流、反馈等方式,保证体验过程高效真实,提高体验者吸收程度,最终形成灾害技能知识内在系统。 2.2.3 社区供给 上海新江港城街道以建设安全社区体验中心为切入点,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提升社区安全保障水平。2011年,社区投资近 30 万元建立现代化综合减灾宣教基地。居民们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际体验、游戏互动等模式,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社会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应急知识。 2.3 灾害体验馆体系纵向发展 在社区单位发展不成熟或社区对灾害体验学习意识不足时,政府应发挥高效资源整合能力,充分利用公共硬件并实现社会资本介入,有序实现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在灾害教育领域发挥“带头人”的作用。 随着社区组织发展,需要加强社区自我建设,填补社区应急预防日常工作空白,创新灾害教育供给模式,形成有社区特色的灾害体验机构,并借助社区独特的聚众吸引力,提高灾害体验关注度。 为降低政府主导性,避免社区各自为政,建立共享资源平台,社会层面渴求独立于二者之外的主体进行统一供给。随着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自然而然承担起中介过渡责任。社会组织符合政府机构政策要求,满足基层社区现实需求,贯通政府与社区纵向互动,推动实现“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承包服务,社区享受服务”的终极目标,呵护灾害体验馆孵化发展,实现灾害教育真正落地基层。 3 新型体验式学习理论发展 3.1 体验式学习延伸内涵 体验即亲身经历、实地考察、反思领会。将“体验”运用到获取知识、技能和认知,便形成体验式学习方法。体验式学习思想自古而生,其内涵更是不断发展进步。 John Dewey(1900)提出“在活动中学”理念,并提出“提供问题情境、准备应付问题、思考与假设、对假设进行整理和排列、应用检验假设”的“思维五步”教学方法。David Kolb(1984)系统化提出体验式学习理论概念,并提出“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四阶段学习循环周期。Carl Rogers(1985)分析了四阶段模式后指出,为了引发“抽象概括”,必须在批判性反思的过程中寻找并选择新的知识和体验[2]。Peter Jarvis(1993)在四阶段循环模式基础上,添加评价模式,突出“评价”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体验式学习和评价模式。庞国维(2011)认为直接经验与反思是其核心且永恒的特征[3]。戴昀(2015)认为体验式教育是形成体验的、生成的、个性化的、关系性的认知[4]。 综上所述,新型体验式学习理论是一种学习者主动融入设定情境并扮演特定角色,通过实践性体验和反思性观察,讨论形成抽象认知,构建知识体系,进而获取潜意识技能的学习方式理论。本研究认为,新型体验式学习是包含情境体验、推理反思、分享讨论、总结概括、实践反馈五大环节的体验式学习螺旋结构。随着五大环节不断循环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深度充实,潜意识心理机能不断构建,实现知识增长,学习效果渐显。 3.2 体验式学习实践运用 本研究认为,新型体验式学习是包含情境体验、推理反思、分享讨论、总结概括、实践反馈五大环节的体验式学习螺旋结构。通过实践体验,学习者能在高度集中状态下感知学习内容,真正融入情境角色。实践过程注重观察感悟,体验结束后对体验内容进行推理分析,形成初始性感悟认知。个体反思后紧接分享讨论,收集周邊体验者感悟,结合自身认知,进行总结概述,架构起对于学习客体的概念性认知。以该概念性认知为导向,投入新一轮体验学习。不断循环反复,形成系统化实际认知,最终实现学习目的。 利用一系列体验式学习理论并结合灾害教育体验馆具体状况,本研究创新性提出一套适用于灾害体验馆的五阶段运作模式。 4 灾害体验馆发展路径 4.1 增强顶层关注,明确权责归属 灾害教育普及需求呈现双向性。公共部门应习惯性传达顶层关注,恰当引导社会舆论关注点。加强政策扶持,派驻人员监督把控,扶持呵护体验馆雏形进化,保证行业发展可能。体验机构应明确权责归属,畅通资金渠道,构建稳固运营资金链,落实馆体软硬件保障。权责统一,管理回归组织,构建完善组织架构,推动馆体全方位加速升级。 4.2 鼓励反思分享,建构理论系统 督促形成反思循环习惯,提高个体总结回顾能力,保证角色代入效果,在反思回顾中增添个人潜意识影响与认知。同时,鼓励多方分享交流,高度交融多方感知,弥补个体片面收获。通过延伸体验学习链条,落实理论应用功能,促使全方位系统化知识体系建构完成。展望构建“体验—反思—分享—总结—反馈”螺旋架构,把控全方位体验学习。 4.3 深化主体合作,整合社会资源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灾害体验领域呈现融合交流趋势。汇集社会闲置资源,有效整合精端人才。公共部门减压放权,倡导社会力量自动涌入公共服务,全方位发挥社会组织特有灵活性,降低“门面工程”出现可能。各方社会力量应主动寻求合作,保障体验学习模式实际落地。 5 结 语 现阶段我国灾害体验馆运营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整体发展前景乐观。但由于配套体验式学习理论落地效果处于探究阶段,抽象理论与具象教学结合度较低,馆体自身运营矛盾明显,上级关注状况与社会力量介入程度亟待提高。把握体验式学习理论和灾害体验馆有机契合,推动灾害教育传播多渠道化进程,促使应急管理顶层把控与现实反应的纵向连线,丰富体验式学习理论研究,增强灾害体验馆社会舆论关注,助力新时代下灾害体验领域稳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鸿伟. 新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安全体验馆[C]//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2013. [2]孙瑜. 体验式学习理论及其在成人培训中的运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庞维国. 论体验式学习[J]. 全球教育展望,2011,40(6):9-15. [4]戴昀. 青少年体验式生命教育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