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研究 |
范文 | 张鹏 [摘 要]本文结合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在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在模型构建环节中,结合假设和应用等方式,结合国企的具体实践,对风险模型进行验证。 [关键词]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模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8.004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8-00-02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审计工作不仅涉及基础的财务审计,同时也涉及企业经营评价和相关的经济责任。因此,在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执行环节中,会产生各类风险,风险通常具有隐蔽性特征,审计风险模型也与平时的审计风险模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预防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1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假设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由专门的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承担,这些机关和人员主要负责经济责任审计。国企高管经济责任风险的产生是由于国有资产的受托经济责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审计机关是国家机构,要执行国家工作,评价企业资产。审计人员与国企高管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其构成特殊的审计关系。审计方式并不是单纯的收费,要结合相应的审计风险,对审计失败的类型进行总结,通常采用经济赔偿的方式。 2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和基本思路 审计风险模型可以设计为“审计风险=重大报错风险×检查风险”,主要在常见的财务收支审计中使用。该模型中审计风险包括审计检查阶段的风险,但审计评价和处理阶段产生的风险不包括在内。 在国企高管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当事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掌握违法事件,及时惩处违法行为。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和评价中,也会存在风险,这类风险被称为评价风险。在审计工作中,国企领导在审计评价中也存在不公正的情况,不能进行客观评价。审计执行环节也会产生风险,导致国企领导由于审计不公而出现行政复议,挑战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权威性,会使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下降,甚至会产生法律纠纷。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包括检查风险、重大报错风险、处理风险和评价风险,这些风险都具有自身的特征。在这4类风险中,重大报错风险和检查风险是以独立状态存在的,二者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评价风险和处罚风险是在检查风险出现的基础上产生的,也会受检查风险制约。各类风险要素出现的顺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评估各类风险要素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重大报错风险和检查风险,然后才是处理风险和评价风险。各类风险要素产生的差异很大,重大报错风险一般都是由审计对象导致,与审计人员无关。检查风险、评价风险与审计人员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与审计对象无关。 各类风险要素均大于零,都会对审计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重大报错风险和检查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评价风险和处理风险之间联系密切,并且建立在检查风险之上。因此,在建立审计风险模型后,还要结合处理风险和审计评价风险,从而构成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模型可以设计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重大报错风险×检查风险+处理风险+评价风险。 3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应用 目前,我国的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还是采用制度方式,是一种基础审计模式,在审计模式建立环节中,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各项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找出审计中存在的风险,从而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风险基础审计模型主要以经济审计为主,在這种特殊的审计模型中,审计人员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内部要素、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在分析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审计风险评估,将客户的经营风险直接纳入风险评估中。在审计中结合风险基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就能充分应用在高管经济责任审计环节中,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和终结阶段能够发挥较好的效果。 在审计的最初阶段,审计人员要落实审计方案,对被审计对象进行评估,预测相应的风险。在这个环节中,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主要是检查风险水平,在明确各类风险及因素后,可以确定审计模型的内容,从而规避产生风险。这时先不处理风险和评价风险,在确定检查风险之前,审计人员应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对企业的重大报错风险进行客观评价,对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在不分析评价风险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要将企业的可容忍风险计算出来,在了解风险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后,确定好检查风险,计算出可容忍风险后,对重大报错风险进行评价,在确定计划检查风险后,再对审计证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进行风险测试,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在进行风险处理和风险评估环节中,审计人员应该结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对整个审计项目的可容忍风险水平进行科学评估。 在审计环节基本完成后,审计人员要建立终极风险防范模型,在对终极风险进行评价的环节中,要对检查风险的指标进行相应评估,将终极风险计算出来,并将终极风险与整个审计项目中的可容身风险进行对照,如果终极风险比较小,那么审计结果是合理的。如果终极风险非常大,说明审计风险在评估环节中有些方面具有不合理性,所以要重新审视风险的各个类型,重新制定审计程序,确保审计工作更加完备。 4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验证 在国有企业中,审计风险评价不仅要结合重大报错风险,还要结合检查风险,甚至要分析评价中产生的风险。重大报错风险不仅包括国有企业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职责模糊,以及经济业务中资产错误产生的固有风险,同时也包括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重大报错风险系数最小为0,最大为1。检查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操作环节中,发现审计企业经济业务和经济责任存在的问题,其风险系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评价风险是审计活动执行后,国有企业不能客观和公正地评估审计工作中产生的风险,其会产生处罚风险,其风险系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5%。处罚风险是国企高管针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合理处罚导致的问题,是一类后续风险,是由于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名誉受损后产生的风险,以及国企高管在申请行政复议后产生的连带责任,此类风险系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 例如,某企业按照经济责任审计小组实施计划,对该企业董事长的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结果发现审计人在工作中存在多计费的问题,甚至还存在偷税和漏税行为。该公司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了重大报错风险、检查风险和评价风险,在处理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 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 审计小组在分析大量的数据后,可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因素,从而能够进行有效控制。 4.2 分析重大报错风险 审计人员结合被审计人的述职报告后,能够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从而能够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使重大程序决策制度更加规范、财务收支更加合法。被审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才能严以律己,严格要求内部职工,才能更加迅速地了解领导的意图,更好地处理财务问题。公司内部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个别制度的执行情况,分析资金和基本建设项目审批不严格的情况,防止公司出现不能对子公司进行严格监管的情况。在检测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要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针对借款长期不能收回的问题,要进行严格的资产管理,防止产生不良资产。结合稳健性原则,审计人员应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加强内部控制,并在完善各类测试后,规范业务程序。 4.3 确定检查风险 审计人员要对子公司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抽样范围设计为10%,从而结合重大经营决策和重大投资项目,对被审计公司进行实质性的测试,结合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余额审查。在分析性复核执行环节中,余额测试要针对各类账目,尤其是重大项目,要对经营决策业务进行全面审核,降低检查风险发生的概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越高,抽取的样本和审计证据也就越充分,可以节省时间,降低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结合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益成本。 4.4 评估评价风险 審计人员可以采用抽样的方式,抽样的范围控制在40%,结合领导班子的成员和中层干部,提升领导能力,确保领导廉洁自律。被审计人员在任职期间,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也要作为评价的因素。 4.5 评估处理处罚风险 审计人员在对重大报错风险、检查风险和评价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要合理地分析重大投资项目。同时,审计人员要完善审计评价,防止处罚不当引起的复议,防止审计人员和审计单位名誉受损。 5 结 语 国企高管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审计环境有关,也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息息相关。所以,要想规避审计风险,审计小组应该优化被审计对象的环境,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切实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谨慎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汪立元.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5(14). [2]谢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5(2). [3]汪立元,顾晓敏.基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经济研究,2016(8). [4]卫建国,李洪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应用[J].财会研究,2014(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