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 |
范文 | 吴金鸽 [摘? ? 要] 现代教育技术是伴随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而发展的,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师授课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重叠与演进过程中,从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制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推动管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对管理学教学的四个回归意义重大,对其人才培养责任重大,对其学科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1. 092 [中图分类号] G434?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21- 0213- 03 0? ? ? 引? ? 言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制高点,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大众化、个性化的重要途徑。精品课程作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组成部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各大高校的努力创建,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不完全属于网络课程,只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网络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有课堂教学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整合,也包括对于精品课程有效维护和评审机制的建立。 1? ? ? 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1.1? ?政策导向的转变 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的推行,高校的功能在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偏差和倾斜,重科研轻教学的比重日渐上升,加之国家对高校科研拨款力度加大,教师的职称、待遇、荣誉等多数取决于研究成果,因此,教书育人的教师长期受到科研、课题申报的束缚,一线教师不能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创新。面对扩招后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下滑,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开展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以推动高教改革开放,适应信息传播时代学习交流需要,随后几年又陆续开展了“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近几年微课、慕课发展迅猛,尤其是运用手机APP,将精品课程资源集成于APP中。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到智慧教育的新发展阶段,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以智慧教育为核心的全新教育理念: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教育机器人等。“从目前的教育发展,以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来看,现在教育正朝着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泛在化的方向发展”,在智慧理念的背后,是智能技术的支撑,人工智能技术是智慧教育时代发展的核心力量。 1.2? ?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起至20世纪末期,人类进入网络时代,2000-2010年左右,进入大数据时代,2010-2020年左右,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时代解决的是设备与设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问题,连接以后的信息交流与交换就形成了大数据,而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决策就成为人工智能时代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把网络体系形容成高速公路,那么大数据就是高速公路上奔驰的车流,面对庞大的数据,紧靠自然人或者传统组织是不能有效处理的,这就要依靠人工智能对数据分析处理,它解决的是网络连接端对内容主体的处理问题。 现今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知识的积累,是一个知识点、两个知识点一直积累,知识传授、学生课堂听讲、知识内化是传统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教师负责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评价的手段是知识点的考试。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小班授课、讲授知识,学生课堂听课做记录,之后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或者实践来完成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是知识传授不再通过教师课堂上完成,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在课后完成,学生不必在固定地点、统一时间学习,而只是在知识内化阶段,通过课堂中老师的帮助和小组协作方式完成;精彩视频、微课、微电影等形式能带来知识的动态化展示,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发思考。 2? ? ? 公共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2.1? ?信息技术时代的呼唤 从互联网、大数据、到人工智能时代,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更是颠覆了传统与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极有可能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全新的人生和事业体验。中国古代奇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周穆王时代的偃师给周穆王进献过一个机器人,言语自如、惟妙惟肖;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的手稿中也描绘了人形机器人的设计方案,现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起始于图灵于1950年设计的思想实验,即图灵测试;2016年的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凸显了人工智能领域进展的迅速。如果出现智能机器人和普通考生相比较,智能机器人的存储比人脑的记忆存储要高很多倍,知识没有穷尽,人脑的存量知识有利于发展好奇心和想象力,但也可能制约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发展,将来出现可以传授、辅导学生上课的机器人,那人工智能将对教育改革做出有力贡献。 2.2? ?公共管理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公共管理学的教育和学习,第一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比一个人的知识存量更重要,第二是管理决策的能力,学管理学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管好,无论你是官员、企业家、学者、教师、学生,其实你每天都在管理自己,也在影响着别人,管理的过程也是决策的过程,所以决策能力、选择能力是很重要的,第三是学习创新能力,知识的获取应该是内生激发的,而不是被动被迫接受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获得知识,创新能力、决策能力能体现一个人的鉴赏力、判断力和思想。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就了慕课、微课、反转课堂,个性化教学等交互认知手段逐渐把教师转型为教练,今后大学可能会更多地出现教练机器人传授存量知识。从教育产业化到教育准公共产品的转变,从盲目追求数量扩张的外延性发展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型转变,不能仅靠GDP数字意识,盲目追求高就业率,而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发展规律,学生成才规律;从短期功利型办学理念转向培养契合社会需要,合乎时代发展,让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才尽其用。 3? ? ? 公共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3.1? ?优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社会信息量丰富,信息获得与传播扩散速度加快,海量信息中,有些是大众化、碎片化的信息,真正实用且专业的信息,多是被有效保护,成为信息孤岛或者信息割据,不可能以低廉的成本和便捷的手段获得,然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往往要依靠这些专业的信息,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来分析和研究,这就需要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多是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信息加工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建造了学生可以主动融入的互动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比如协作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模式和个别辅导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优化。但网络信息技术具有虚拟性特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们缺乏长久的热情与关注,不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信息的便捷性反而会使人脑思维开发迟缓。 3.2? ?搭建新的师生交流平台 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对一辅导的方式和思考探究式教学受到限制,青年教师由于教学技能掌握得不很扎实,讲授课程时缺乏趣味性和理论深度,教师搜寻信息的广度也不能超越众多学生,这就使师生之间产生了对立的情绪,学生认为老师教授的内容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尤其是一些有兴趣有深度的问题得不到教师及时解答,这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利,对创新型思维培育不利。“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教育现象饱受社会诟病。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要实现教育的“四个回归”。让教师和学生既有充分时间接触、深读教材和经典书籍,又能通过有效平台接触时代感较强的材料,通过经典理论知识的分析来解释现代社会问题与困惑,用解释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来丰富经典理论,而不仅仅是理论化和抽象化的模型,或者是高深的数学推导求证过程。依靠传统教育教学手段,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强化探讨与交流,这才是师生交流平台构建之要义所在,也是公共管理学这样实践性和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所亟须解决的。 4? ? ?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路径 4.1? ?以学术规范提升课程质量 微课、慕课等资源共享课制作完毕后,通过网络可以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供学生自由学习,因此,课程讲授者和制作者从选题、备课、讲授、讨论、反思等过程都非常小心谨慎,力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及时查阅、注引一些模糊的资料文献,确保讲授知识的准确性,防止引起网络的嘲讽,这种大众化的监督也使广大精品课程教师能以认真谨严、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讲课,对待“著书立说”,防止出现“学术的半成品”或者“快餐型”作品。从当前运行的多数精品资源课来看,在涉及某个知识点,尤其是具有学术争鸣的话题时,讲授者很注意对前人研究方法、提出的观点做简单梳理和高度凝练,这比一些实体大学中讲课的教师吸收他人成果不加注释,更符合一名教师应该有的职业道德和教学姿态,也能彰显讲述者的博学多识,更是遵循了必要的学术规范。同时,任课教师为吸引更多观众,也避免了纯学理化教学、书斋性教学,在推进大众化知识普及的同时,能适当兼顾课程的学术含金量。 4.2? ?以教师责任与担当提升课程品味 从公开课到网络教育时代,网络课程的普及为一些高校教师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和精品课程制作技术等知识,一大批没有背景的“青椒”或“草根教师”,只要选题得当,讲课富有激情,都能有机会脱颖而出,走红网络,特别是精心从事教学的一般教师,更容易成为行内佼佼者,甚至成为公共知识分子,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名师”。例如,分析“群众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现象,我们可以从政治体制改革、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资源共享等角度,也可以从服务型政府、数字政府、政府治理的不同形式进行解释。教师和学生要客观理性,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客观分析,而不仅仅是出于道德义愤或道德说教,渲染或激发盲目的群氓情绪,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培养新一代有创新精神、心智健全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4.3? ?以科学课程设置和建设培养人才 首先,要形成科学有效的精品课程构建理念,以自身高校实际情况为基准,构建具备自身发展特色的精品课程,利用慕课、微课的设计思路、课程资源学习使用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既让学生学习到有益的管理学知识,又锻炼自主学习思考、分析判断等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次,要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水准。最后,在形成良好的课程建设教师团队的同时,大力发展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只有良好的教师团队,合理的精品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广泛学习和运用,这才是精品课程发展的长久保障。 5? ? ? 结? ? 语 公共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设置和讲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人才,进行学术研究,推动该门学科的传承与发展,更要与实际紧密结合,及时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做出必要的回应,通过理论和學理分析来为政府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学以致用,服务社会,达到官方能接受、媒体能听懂、社会能满意的最佳效果。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知识的生产、更新与淘汰的进程正在加快,传统教育体系如何去迎接未来教育,迎接一个无法“完全准备”的未来,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适应教育新形势需要,将技术与具体学科知识相关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2]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 [3]黄荣怀. 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 3-11. [4]李晓明,张绒.慕课:理想性、现实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潜在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7(2):62-6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