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禽病临床诊断误区及对策 |
范文 | 黄民省 杨华钰 胡辉 摘要:对当前养禽业中疾病诊断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术水平,减少疾病给养禽业带来的损失、维护家禽健康、改善家禽生产性能、提高饲料报酬,促进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养禽业;疾病;诊断;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2-0013-02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家禽由农家散养发展到规模饲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带动和促进了禽业饲养水平的进步、疾病研究和防制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养禽对养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规模养禽是农村中一条致富大道,但是,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普及和禽产品与活禽流通加快,禽病的危害也日益复杂、严重。而目前,集约化养禽还不普遍,分散养殖经营仍占优势。由于分散养殖的个体养殖户知识欠缺,所以在养殖中存在很多误区,致使养殖户经济效益低下,甚至亏本、破产。 1 流行病学调查误区 未到实地了解发病过程如产蛋、采食、饮水变化,发病数量和死亡情况、饲料质量等,仅靠禽主的述说、对病死鸡的剖检就根据经验作出诊断并提出防治措施。 2 临床表现误区 (1)胆色素是血红素一系列代谢产物的总称。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胆绿素经还原酶作用生成胆红素,胆红素又经细菌等还原作用,转化为胆绿原,胆绿原的大部分又转化成黄褐色胆素,随粪排出。 胆绿原还原酶大量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组织中,但在鸡组织中的活性很低,所以鸡的胆汁中有较高的胆绿素。 当鸡患有某些病毒性疾病时,体温升高,胆绿素还原酶活性较低,从而使大部分胆绿素没有转化成胆素就排出体外,粪呈绿色。 此外,鸡患有某些急性细菌性疾病时,食欲减少或拒食,饮水量增加,肠黏膜发炎,肠蠕动加快,分泌也增加,也排黄绿粪。 (2)禽类在发病后,只要死亡数多几只,养殖户就认为是传染病。这主要是先入为主的思想,在生产中,三大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往往得到重视的是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被忽视了。一旦禽类死亡,就认定为传染病,很容易误诊。 3 病理变化误区 临床中,很多人只以某些疾病的典型病变作为患病的指称,这样往往会导致误诊。 3.1 包心包肝 包心包肝是一种渗出性炎症。大肠杆菌感染可以造成“包心包肝”病理现象,但并不是只有大肠杆菌才能造成包心包肝。 3.1.1 心源性包心 夏季鸡群长期处于热应激状态,造成机体血压升高,心冠动脉充血,肺动脉高压,引起心包积液,日久不愈易呈现纤维素性炎症,出现只包心不包肝的病理变化。 3.1.2 气囊性包心包肝 多发在舍内高热、通风不好的冬季。灰尘进入鸡只气囊,导致慢性无菌性炎症发生,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改善环境,胸气囊就会发生纤维素性炎症,最后引起心包炎,再发展到腹气囊,则引起腹气囊炎。 3.1.3 呼吸性包心包肝 鸡只外呼吸道炎转变成肺炎时,鼻腔、气管中会有白黄色痰核出现,肺部有出血性炎性渗出物或出现肺水肿,心肌肥大,心肺循环障碍,引起胸气囊肺侧出现纤维样化,向心包衍生,造成心包纤维化,向下引起腹气囊炎。 3.1.4 肾型包心包肝 肾肿、肾上浆膜纤维化等病变,蔓延至腹气囊、胸气囊后,最终引起包心包肝。 3.2 新城疫 发生新城疫时腺胃出血主要集中于腺胃乳头顶点出血。发生流感时,鸡整个腺胃包括乳头均成弥散性出血。发生腺胃型传染支气管炎时,腺胃乳头凹陷边缘出血。 3.3 腿肌出血就是传染性法氏囊 传染性法氏囊典型病例变化多为法氏囊肿大出血,腿肌出血。 腿肌出血的病理实质是由于第一肾窦和第二肾窦间的股主动脉肿胀出血造成。但肾型传染支气管炎早期、流感后期,也会出现腿肌出血的现象。不论何种疾病,只要肾肿,都可能出现腿肌出血的病理现象。 4 禽病临床诊断注意要点 准确的诊断是预防、控制和治疗家禽疾病的前提和重要环节,没有正确的诊断结果作依据,就不可能组织和实施有效防治,甚至导致疫情扩大造成重大损失。 4.1 非传染性致病因素 传染病是禽病诊断的重点,但非传染性疾病也不可忽视。在临床诊断中,因断料、缺水、饲料变质而引起的应激及药物使用不当而导致的中毒病例,在一些饲料管理水平较高的集约化禽场也时有发生。这些情况不需借助实验室诊断,只要认真检查病鸡就可以确诊。 4.2 重视亚临床感染状态 传染性疾病致使部分家禽死亡并导致群体生产性能降低,已引起足够重视。容易忽视的是亚临床感染。处于亚临床感染状态的禽群死亡率不高,精神状态及采食、饮水状况基本正常,但生长速度、产蛋率、料肉比等生产指标低于正常标准。据报道,处于无菌环境中的雏鸡比正常环境中饲养的雏鸡生长快15%。处于无感染鸡舍的雏鸡比环境卫生较差的雏鸡生长快且饲料转化率高,即使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的鸡舍中无传染病和致病体也是如此。而一旦受到各种应激刺激,处于亚临床感染的鸡群首先发病且病情严重。 4.3 准确把握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禽病临床诊断过程中准确把握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检查病死家禽,对于判断整个禽群的健康状况有重大意义。既要做到“一叶知秋”及时发现禽群可能潜伏的重大疾病,又要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把个别的、非传染性疾病误判为整个禽群的问题。其要点是:仔细检查病死家禽的膘情状态。如果病死家禽比较瘦弱,则可能是个别的、慢性的疾病引起。否则就可能是急性的、传染性的,并预示整个群体可能潜伏传染性疾病,需进一步观察、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4 及时了解疾病发展趋势 及时了解病情和临床症状,据此分析疾病发展趋势而采取正确的措施。如果鸡群整体状况较好,只是零星出现死亡,只需加强带鸡消毒、投服抗病毒药物即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5 剖检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因疾病死亡的家禽,多数都有一定的病理特征,通过剖检发现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依据这些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 剖检诊断应注意的问题是:①病禽必须在死亡前进行宰杀剖检,因为病禽死后容易腐败,使原来的病理变化模糊不清,失去诊断意义;②应选择膘情较好的病禽进行剖检,可以代表正在发生的主要疾病;③宰杀应采用断颈致死法,减少流血,防止环境污染;④剖检完毕将尸体连同垫料一起深埋或焚烧,避免病原扩散。 4.6 分清主次、综合防治 近年来,禽病的发生和流行往往表现为多病因混合感染,相当一部分以非典型性疾病形式出现,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多解剖、仔细观察,找出不同个体共有的规律性特征,抓住主要疾病才能准确诊断,收到好的防治效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