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会计与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 |
范文 | 郑云浩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付世界经济的融入,改革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进入了没有石头可摸的深水区,因此管理水平的提升将是下一阶段改革的重要推手。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是各类企业,企业管理的基础之一是以货币计量的会计信息,因此对于会计概念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历史的纵轴与经济发展变化而对应的会计功能变化为横轴对“会计”作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经济业务货币化;会计的发展;会计准则;现代会计;当代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会计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会计的功能或者会计的目的是什么。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来判断与分析会有不同的结果,但是对于会计工作者来说会计的职业与工作的组织对于会计工作目的与要求基本是一致的。当然不一致的地方是有的,在于组织对于会计需求的变化与增加导致会计工作者的完全满足组织的需求在时间上的滞后。现在社会是一个需求导向的社会,在经济业务上不管是2$还是2C的业务,都在为需求导向或者是需求定制化而进行经济业务的调整。对于会计工作来说也是一个需求导向化的职业。从组织需求的角度需要会计是一个提供以货币计量经济业务的信息的功能。从会计人员的角度来理解会计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这么一个组织需求而进行的经济业务货币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如实陈述与信息的传递。 对于会计是什么的理解有些会计人员会骄傲于会计有古老的历史渊源。他们会说会计最早源自于四千年前的《史纪夏本纪第二》,“太史公曰:禹为拟姓,其后分封……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计也。”该篇写的是禹继承了父亲鲸的治水事业,在外13年的治水的过程中赢得了天下,继而“帝舜荐禹于天,为嗣……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之后禹为了治理天下而会合诸侯于江南时崩逝,而崩逝的地点被命名为会稽山,“会稽”同“会计”,意为会合考核的意思,而这一对会计意思的表达一直延用至今。 然而会计的渊源绝不仅仅源自于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时期,因为经过人类发展史的考究的角度,自从人类开始了群居,其实就有了会计。人类自转入群居生活之后开始了分工协作的生存方式,有专门捕猎的,有分工采摘果实和其他工作的。当然对于具体的捕猎和采摘还有更具体的细分。生存方式的改进对于人类生存效率有了巨大的提升,使由原来不能保证生存食物获得的痛苦转变成了过多剩余食物管理的忧郁。自然,过多的食物是需要进行管理的,人类必须首先搞清到底有多少剩余食物和这些剩余食物的变化,以便进行管理与分配。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住在山洞里的人类就只能根据食物的形状在洞壁上对食物的数量进行雕刻,比如在有10个苹果的时候,就会在洞壁用尖石刻上10个苹果。并在存续期间增加或抹除不同食物的雕刻。人类的第一门科学数学与第一门应用学科库存会计竟然就这样在不知不觉的生存中诞生了。 对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对于会计来说一直保持着薄记(bookkeeping)的功能,直至200年之前的晉商发展起了票号之后,票号的账房先生因为打理巨量的账目流水,账房先生的薄记工作才又一次被世人关注到了会计。 直至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潘序伦先生,潘先生带着他在美国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所学回到了社会剧烈动荡,经济落后的中国,并投入到了中国的教育之中,特别是经济类与会计类学科的教育。潘先生先后在民国20-25年在上海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的当时最先进的会计类书籍,当时的会计类书籍将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并分别对不同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包括了公司会计、政府会计、成本会计、银行会计、交通会计、会计学大辞典等20多套教科书类的会计书籍。并在之后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潘先生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归国引入了当时最为先进理论的会计与审计两个学科,并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会计专科学校一上海市立信会计学院。立信会计学院至今在中国的会计教育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可想而知,中国至今仍然延续着潘序伦先生当年输入的会计理念,即以薄记为基础的现代会计。 潘序伦引进现代会计的时候,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被侵略与经济落后的年代,潘先生为了方便对国人的会计教育,对于会计的教育着重于从不同行业角度的维度来区分不同的经济业务,因此潘先生分别编著了交通会计、政府会计、银行会计、纺织会计等等细分的薄记方式。这样的细分是符合当时的经济环境与会计需求的,也是方便当时国人对于会计的理解与学习的。 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曾经的中国经济是一个相对于目前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因此与计划经济对应的会计则一度是以苏联和中东社会主义国家为主的社会主义会计。社会主义经济与对应的社会主义会计的理论基础源自于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因此社会主义会计的核心是对以全民所有制企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商品价值与流通进行的国民经济的核算,这虽然是完全不同于改革汗放之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业务货币化的会计,但却是我国会计实践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历史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中国也形成了与欧洲为主的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与美国为主的美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并已制定并完善了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基本会计准则,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持续完善中。 中国要融入世界经济,那么中国制定会计准则就有必要保持着与国际上会计的趋同。国际上的会计准则都是由经济强势的发达国家牵头制定的。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成为了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后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并达到了当时土地(包括殖民地)与人口都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随着英国殖民经济在世界的发展,保障英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的配套法律与规则也被陆续地编制出来。包括世界上最早的公司法与会计准则等。二战之后美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自从1936年美国第一个会计准则制定机构CAP成立算起,迄今已有80多年。之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相继制定了会计准则;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现已改为IASB)成立,共发布了41项国际会计准则;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也陆续加入了制定会计准则的行列。一时间,会计准则的影响风靡整个世界,会计准则已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最有效的会计规范形式。 2006年,当时的财政部长签发了最新的基本准则。这是完全符合改革开放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规范系统。当然新准则早已经不是规范不同行业的粗线条的经济业务,也不是指令型经济下的国民经济的计算,而是真正形成了对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具体规范。包括以下基本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日淮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業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这一套会计准则体系除小部分事项根据中国情况予以特别处理外,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由于经济趋向全球化,全球多家会计机构在看到了中国财政部持续对中国会计准则的修订,表示相信财政部不仅继续在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方向努力,并将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实现统一制定全球会计准则的目标作出重大贡献。 薄记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业务的货币化,经济业务的货币化是一个有广泛内涵的会日概念。从会计的功能或者从会计需求者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其企业经营中对会计的需求做过一个恰当的比方:如果把经营比喻为驾驶飞机,会计数据就相当于驾驶舱仪表上的数字,机长相当于经营者,仪表必须把时时刻刻变化着的飞机的高度、速度、姿势、方向正确及时地告诉机长。如果没有仪表,就不知道飞机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无法驾驶飞机。“经营与会计”稻盛和夫的这个比方表达了经济业务货币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会计需求酱提供以货币计量的信息,从而达到了薄记的目的与现代会计的基本功能。 随着世界经济中业务与相应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尤其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在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世界会计与中国会计也需要在以下几点与时俱进。 第一,从需求方的角度来说,对会计的需求不仅仅是如实陈述的会计信息,并且要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管理建议,因此当代会计对于财务分析、全面预算以及业绩考核等会计的分支学科都需要有充分的补充。 第二,随着2001年12月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以及2002年6月的世界通信公司会计丑闻事件与此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不断暴露的丑闻。美国通过了旨在对会计职业及公司行为监管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也于2008年由财政部会同其他几个部委一起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于会计职业与公司监管的内部控制的加强,会计从公司经营后台的记录与提供货币化信息的角色转向了公司经营的前台并渗入到了公司经营的业务端。也就是说随着会计功能重要性的提升,会计不仅需要加强职业管理,还要起到对公司在业务端经营风险管控的角色与职责。 第三,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需要在这个背景之下起到公司与资本市场的桥梁功能。公司的会计信息对于资本市场的传递被称之为信息披露。因此公司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的传递更是当代会计的重要功能与职能。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各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融合与趋同中。2005年11月8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长王军先生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爵士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除了要熟悉国内经济业务,更要了解并熟悉国外的经济业务,为将来所有经济业务的货币化打好基础,达到为会计需求者提供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目的与功能。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2]稻盛和夫,曹岫云.经营与会计[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3]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财会[2008]7号,2008-5-22. [4]潘序伦.成本会计政府会计银行会计交通会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