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效互动分析
范文

    李志宏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战略,对推动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不是单一的农村经济振兴,而是包括农村文化在内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的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本文着重分析农村文化的建设对于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与作用,对传统的农村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立足于当前的农村现实对农村文化进行“再创造”,以振兴农村文化为基础动力,来推动乡村发展繁荣昌盛,早日实现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现代化。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振兴;有效互动;分析

    中图分类号:G249.2;F323 文献标识码:A

    农村文化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源头和基础,在整个民族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农村文化是来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当中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农民人生理想、处世原则和社会认知,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因此,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为总要求,大力发展传统农村文化中的精华,让繁荣发展的农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最终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

    1建设农村文化的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指的是将农村社会活动作为中心,将农民作为活动主体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主要包括农村的社会风俗、行为和心理,以及农村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知识结构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在精神领域上创造的一切成果。这些农村文化都是农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他们既是创造者也是享受者。经过时间长河洗涤过的农村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风俗信仰、审美价值和心理特征。通过党的十九大报告,可以明确农村文化的建设在乡村振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农村文化的建设,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促进农村进步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首先,建设农村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改善城乡结构中文化资源配置不均和文化发展进程不同步的问题等,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其次,建设农村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我国的农民人口基数大,因此农村的稳定与否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的农村文化可以促使农村的经济环境、精神风貌得以改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最后,建设农村文化有利于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破除封建迷信等陋习,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农村进入全面小康生活。

    2建设农村文化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进程的向前发展,我国许多的传统民俗文化日渐赢弱,尤其是农村文化,已经处于落后的状态,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阻碍了农民群众迈向小康生活的步伐。

    2.1忽视传统文化,导致出现文化断层现象

    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的表演者通常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更加热衷于信息网络的多元化,缺乏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导致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另外,还有许多农村文化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链,传统民俗文化没有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具有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当地美食、民俗表演等文化不能结合现代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使其文化价值不能通过更好的载体展现出来。

    2.2农村的文化生活形式普遍单一

    在我国农村,许多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不够完善,比如:公共的图书阅览室和健身设施,农民群众没有可交流学习和娱乐锻炼的场所和环境。并且,农村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水平等都较为随意,导致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普遍空虚,所以为了打发茶余饭后的时间,农民群众通常会选择一些缺乏文化内涵的低趣味的活动方式,比如:打麻将、赌博等,这种不良的文化活动会间接地导致本村的文化建设进程发展缓慢,影响农村社会现代化建设。

    2.3农村的文化建设缺少相关主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更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数都是年龄较大的老人,造成农村老龄化,这些老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另外,因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不甚满意,更多的年轻人倾向于大城市的工作机遇和世面见识,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缺乏活力。

    3乡村振兴应坚持农村文化建设中各项原则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加强对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对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乡村振兴后,势必会提升农村的经济、文化及文明风俗的发展水平。因此,在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时,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以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3.1坚持提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率原则

    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许多大的乡镇、农村都已经建成了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文化活动平台。因此,从事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和应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地发挥文化基础设施的服务效能。

    3.2坚持对农村文化建设队伍的扶持和培育原则

    在建设农村文化的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强大的文化建设队伍,积极吸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文艺才干的农民、回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以及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等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群众,提高文化建设队伍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要对文化建设队伍进行科学管理,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在某些方面为其提供特殊照顾,扶持文化建设队伍发展壮大。

    3.3坚持农村文化活动的主题结合实际的原则

    乡镇、农村在计划组织某些文化活动时,应该结合本地实际设定活动主题,避免因“假大空”的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而导致农民群众对文化建设工程出现误解,甚至对文化建设工作嗤之以鼻。因此,为了确保農村文化活动具有吸引力,可以更好地凝聚广大的农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应该根据当地实际和特色进行开展,比如:乡村风俗、村规或者社区文明、家教等等,响应国家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实现乡村振兴。

    3.4坚持深挖农村文化资源内涵的原则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璀璨,这其中的农村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比如:名胜古迹、特色古镇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都是我国农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文化资源,有着非常积极的教育价值。因此,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要科学地融合这些传统的历史文化,取其精华,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加强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自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力。

    4促进乡村振兴的农村文化建设途径

    4.1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名片

    在我国,不同的乡镇、农村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比如:民族习俗、戏曲方言及建筑风格等等。因此,在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中,要将这些具有辨识性的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地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展和创新农村文化,使之呈现出独具特色文化表现形式,并运用现代科技如互联网、短视频等媒介将其传播出去,使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成为当地农村文化的名片,最终为当地文化建设招揽来更多的人才,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完善农村文化建设,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4.2结合农村文化内涵创造和发展新型产业

    我国当前的农村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在农业、手工业等劳动型的传统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劳动型产业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因此,应该大力倡导以农村文化建设为主导的服务型产业,将传统的劳动型产业与农村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发展新型产业,比如: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利用节庆民俗举办不同的文化活动、利用历史建筑遗址打造人文景观等等。这些新型产业在宣扬了当地的农村文化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前来参观和参与,大大地促进了当地乡镇、农村的全面发展。

    4.3刺激乡镇、农村内部产生发展推动力

    农民才是农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主体,因此,在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文化的同时,一定要从农民的基本需求出发,做到扶贫、扶志、扶智三者相结合,打好乡镇、农村的家风、村风、乡风的文化基础,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乡镇、农村内部产生巨大的文化建设发展推动力。比如: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开展新型文明文化评比活动等等,对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农民给予适当奖励,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的发展程度关联密切,我国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大力建设农村文化,振兴乡村,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种类、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帮助农民群众实现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實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37:29